课件40张PPT。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发源于_______山,在我国境内称为_______,流经青
海、西藏、云南三省区, 最后注入___海。唐古拉澜沧江南【激疑】你能说出下图中各字母所代表湄公河流经的国家名称吗?提示:A:缅甸、B:老挝、C:泰国、D:柬埔寨、E:越南。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宽浅平坦V强冲积扇沉积曲流侧牛轭湖裁弯取直沉积三角洲减慢[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澜沧江“V”形峡谷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 )
②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 )
③曲流的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河流入海口处。 ( )√√××【激疑】(1)冲积扇与三角洲都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有何差别?
提示: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入湖处泥沙淤积形成的,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组成物质颗粒较粗。(2)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哪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位置?提示:甲是瀑布(V形河谷),大都位于河流上游;乙是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丙是冲积平原,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丁是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能力1 描述河流地貌的景观特点【典例示范】
读冲积扇示意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思路点拨】从形状、地势变化、沉积物颗粒变化等角度描述。
【解析】根据图中冲积扇的平面形态、剖面图中地势和颗粒物变化作答。图中文字标注“扇顶”“扇缘”也要用到。答案: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扇顶到扇缘,地势由高变低,沉积物由厚变薄,颗粒由粗变细。【补偿训练】
读三角洲示意图,描述该地貌景观的特点。【解析】 结合图示,从三角洲的形状、地势变化、沉积物颗粒变化等角度描述。
答案:三角洲以河道分汊处为顶点向海洋形成扇形或者三角形,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流稠密,多沙洲、沙岛。【素养探究】
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b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c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说出图b所示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点。
提示: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说明图c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提示:河流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 能力2 分析河岸的侵蚀与堆积
1.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2.“凹凸”字意字形记忆凹岸和凸岸:
凹凸很好理解的,被冲掉了泥土就是凹,堆着泥土就是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典例示范】
读某曲流景观图,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知道凹岸、凸岸的位置,相对于河道中心线而言,凸向中心线的是凸岸。
(2)明确凹岸、凸岸的受到流水作用不同,凹岸遭受侵蚀,凸岸容易堆积。【解析】 选C。相对河流而言,甲、乙处为凸岸,丙处为凹岸,易受流水侵蚀。【补偿训练】
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的太行山,是中国曲流峡谷(以下简称“曲峡”)发育最明显的山脉。通常情况下,丘陵和山地基岩中的河道是比较平直的,但流经太行山区一些规模较大的主干河流形成了众多犹如草原“蛇曲”一样的曲峡地理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区某段曲峡。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河曲地段①②③处水流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图示河流①处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侧蚀 B.下蚀 C.搬运 D.堆积(3)太行山曲峡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
A.沿断层线发育形成河流
B.受内力作用,河岸发生侧蚀
C.河流继承了古河道的曲流形态
D.河流下蚀,逐渐切开山脉【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结合图示
可知河曲地段①为凸岸,流速较慢;③为凹岸,流速较快;
②为河道中部地区,流速应该介于③和①之间。第(2)
题,河流①处为河流的凸岸,该处河流以堆积作用为
主。第(3)题,沿断层线发育形成河流一般呈狭长型;河
岸发生侧蚀是外力作用;河流下蚀,逐渐切开山脉,会导致曲流变为直流,会出现河流袭夺现象。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可知曲流一般只能在地势平缓地区的草原等地区形成,但却在太行山区形成了,说明过去该地区应该是地势较为平缓的平原,这些河流在当时就已形成了曲流,后来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和继承了原来的曲流形态。【素养探究】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综合思维)“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
提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2)(区域认知)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
提示: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中下游。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19·济宁高一检测)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1选B,2选A。第1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第2题,图b地貌景观为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2019·嘉兴高一检测)如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
A.下游泥滩 B.中游凸岸
C.上游凹岸 D.入海口处
4.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 )
A.风蚀蘑菇 B.移动沙丘
C.冲积扇 D.花岗岩风化球
【解析】3选B,4选C。第3题,图示砾石景观属于沉积景观,常见于大河的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没有砾石沉积。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存在于河流凸岸,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作用的风化作用。
壶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读壶穴景观图,完成5、6题。
5.壶穴的形成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6.下列地貌类型与壶穴成因相似的是 ( )
A.冲积扇 B.戈壁荒滩
C.黄土沟谷 D.沙丘沙垄
【解析】5选B,6选C。第5题,由材料可知,壶穴是在基岩河床上形成的凹坑,属于河流向下侵蚀形成的。第6题,黄土沟谷也属于流水侵蚀形成的。
【新思维·新考向】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学习河流沉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
实验材料:
小米、绿豆、黄豆等,矿泉水瓶,书,白纸。
实验步骤:
Ⅰ.将白纸平铺在桌上;
Ⅱ.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在桌面上;
Ⅲ.将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Ⅳ.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1)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麓冲积扇的特征?
(2)水流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麓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麓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堆积体的外形呈半圆锥状,与冲积扇形状类似。第(2)题,从出山口到冲积扇扇缘,由于流速减缓,搬运物体重量减轻,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变小。第(3)题,从实验可看出,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但由于所选的混合物颗粒形态、大小不同,导致实验中冲积扇的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与实际情况出现相反状况。第(4)题,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替代书本;用泥沙替代小米、绿豆、黄豆的混合物,把泥沙和水一起倒下。
答案:(1)具有。
(2)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呈现由大到小的分布规律。
(3)不能,因为没有水流携带,混合物完全受重力和惯性作用,较大颗粒会出现在外缘。
(4)可用塑料或玻璃器具,把泥沙用水搅和倒下,就能够显示出不同颗粒的沉积状况。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
B.甲地多为V形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
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解析】1选A,2选B。第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第2题,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形河谷;丙地为河口三角洲;乙地为冲积平原。
(2019·德州高一检测)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下图是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风沙堆积 D.流水侵蚀
4.下列诗句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河流弯曲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第4题,白鹭洲属于江心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如图中河流阶地a、b、c、d均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形成最晚的一级阶地是 ( )
A.a B.b C.c D.d
6.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是( )
①风化 ②侵蚀 ③搬运 ④堆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5选A,6选B。第5题,读图可知,四个阶地中,a阶地地势最低,说明其形成最晚。第6题,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对沿岸有侵蚀作用;河流携带泥沙,体现搬运作用;河流阶地形成也离不开流水堆积作用。
(2019·北京高一检测)野外考察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经过一片河岸砾石滩(图a),他们测量了这里石头的粒径,多数在2~10cm。图b是同学们查阅到的“河流流速和搬运物质相关性”的资料图。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资料判断,砾石滩以上的河段流速可能是 ( )
A.50cm/s B.250cm/s
C.300cm/s D.400cm/s
8.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的 ( )
A.河源 B.侵蚀岸
C.堆积岸 D.入海口
【解析】7选B,8选C。第7题,据材料,砾石滩石头的粒径多在2~10cm,据图b可知,该粒径石头多为鹅卵石,对应河段流速为200~300 cm/s。第8题,这种砾石滩通常位于河流中游的堆积岸。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10.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第10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位置的序号连线。
a ①
b ②
c ③
(2)任选图甲中的一幅景观图,对比其他两幅景观图,描述所选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a
b
c
所在位置
地势特点
河床特点
【解析】第(1)题,图甲中a为宽阔河谷,b为三角洲,c为V形谷;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中下游平原、河口处,结合所学即可作答。第(2)题,任选一处,根据地貌景观判断地势、河床特点。
答案:(1)a-②,b-③,c-①。
(2)
a
b
c
所在位置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上游山区
地势特点
地势较平坦
地势较平坦
地势起伏大
河床特点
宽而浅
宽而浅
窄而深
“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中的堤坝,与堤岸呈“丁”字形,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 ( )
A.防洪 B.减淤 C.护堤 D.防凌
【解析】12选A,13选C。第12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适宜建设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凹岸地带,以减轻流水侵蚀。图中所示四地,①是河流凹岸,是侵蚀岸,适宜建“丁”字坝;②是河流凸岸,是沉积岸;③、④处河岸较平直,沉积、侵蚀较轻。第13题,“丁”字坝可减缓近岸水的流速,减少河水对河岸的侵蚀。黄河下游多“丁”字坝,其主要作用是护堤,降低流速,减轻水流对堤坝的侵蚀。“丁”字坝降低河岸处流速,可能增加河道泥沙的淤积。“丁”字坝没有防洪、防凌作用。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河流侵蚀沟床、沟坡,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而迅速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在唐代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当地更有“没有贺兰山,哪有宁夏川”之说。指出贺兰山在宁夏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第(1)题,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取。冲积扇的形态与区域河流分布、地形等有关。第(2)题,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这与河流流速、携带物成分等均有关。第(3)题,根据材料,除了甲地洪积扇外,其他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土层薄,耕地在洪积扇边缘。第(4)题,贺兰山在不同季节作用不同。冬季可以阻挡冷风、沙尘;夏季还可以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堪称该地的“守护神”。
答案:(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4)阻挡(削弱)冬季风、冷空气;阻挡沙尘侵袭;抬升夏季风,带来降水。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