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自然灾害:指因_________或者快速变化,造成_____
_____、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
或事件。自然异常人员伤亡2.类型:我国划分为七类:_____灾害、海洋灾害、洪水
灾害、_____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气象地质3.自然灾害损失:
(1)影响因素:与自然异变的_____、速度有关,与自然
异变发生地的_________、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密切相关。强度人口密度(2)危害程度:世界上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依次
是_____、洪涝、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_____、
风雹和泥石流。 地震滑坡[连一连]将自然灾害的损失与对应的因子连线[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交通事故危害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属于自然灾害。
( )
②风暴潮按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属于气象灾害。
( )××③世界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的危害最严重。( )
④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有关。 ( )×√二、地震
1.概念:一定区域内地面_____的现象叫地震。由地震
造成的灾害叫地震灾害。震动2.分类:按成因机制,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等。3.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_____、BC为_________、AB为
_______、D位于_____线上。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2)震级和烈度。强弱32震源破坏程度震源深度房屋结构4.危害:地震会导致_______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
破坏等,给人们的_________造成重大损失。建筑物生命财产5.分布:
(1)地震发生地带:板块_____和板块内部的_____活动
带。边界断层【激疑】有人把地震比喻成炸弹爆炸。你能试着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理解“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吗?提示:地震好比炸弹爆炸:震级好比是炸弹的爆炸力(炸药量),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好比炸弹爆炸后的杀伤力,离爆炸点近,地面物体越脆弱,破坏程度就严重些,离得远就轻微些,甚至无影响。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多个因素影响,各地因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三、洪涝
1.概念:
(1)洪水:河湖水位超过_____或_____高度而发生的溢流
现象或堤坝_____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滩地堤坝溃决(2)洪灾:若洪水冲毁道路、_____、农田等,就会形成
洪灾。
(3)涝灾:若洪水或者_____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
会形成涝灾。
(4)洪涝灾害:洪灾与涝灾的总称。房屋雨水2.成因:
(1)自然原因。
①洪灾:_____、冰雪快速融化、河道_____、海啸、风
暴潮等。
②涝灾:与地势高低有关,通常发生在地势相对_____的
地方。暴雨堰塞低洼(2)人为原因:人类对_____的破坏以及不尊重自然规律
的活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生态[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毁林开荒,会导致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的概率。
( )
②退耕还林还湖,会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
( )
③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可以减轻洪涝灾害。
( )√××④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海水倒灌。
( )
⑤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跟不上人口集聚与城市化的速
度,加剧城市洪涝灾害。 ( )√√四、滑坡、泥石流
1.概念、形成条件和危害:重力软弱面水重力形态软弱面堆积物沟谷工程建设暴雨河道农田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1)自然因素:地形、降水、植被_______、地面物质组
成等。
(2)人为因素:对_____的破坏、不适当的_____与堆积,
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覆盖率植被开挖[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 )
②滑坡、泥石流都是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
③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 )
④形成滑坡的运动物质体积小。 ( )√√√×能力1 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
1.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我国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典例示范】
(2019·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据此完成 (1)、(2)题。(1)图中灾害类型是 (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2)该类型灾害 (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思维路径】解此类题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仔细观察图中现象,公路被土石堆掩埋。
(2)确定灾害类型并分析成因。【解析】(1)选C,(2)选D。第(1)题,据图可排除A、D项,图示地质灾害没有发生在河谷处,没有流水的参与。滑坡是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符合图示。第(2)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山区,具有突发性。与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对植被的破坏有关,与季节关系不大。【补偿训练】
下图为某地自然灾害发生前后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该自然灾害是 ( )
A.塌陷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2)可能诱发该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是 ( )
A.过度灌溉农田 B.过度开采地下水
C.大面积退耕还林 D.大规模平整土地【解析】(1)选A,(2)选B。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地下有充水溶洞,后来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塌陷。第(2)题,两图对照可以看出,地下水位下降,其原因最可能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素养探究】
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由于木炭
是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
林遭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
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 000平方千米的流域面
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
繁,小江流域也因此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1)(区域认知)简析云南省小江流域成为“泥石流王国”的原因。
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地形崎岖,坡度大;构造活动剧烈,地表物质破碎;过度开矿,乱堆废石废渣;森林破坏,水土极易流失。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你认为该地防御泥石流灾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合理开矿,治理乱堆乱放现象;修建护坡、挡墙、排泄沟等工程;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等。能力2 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
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一般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方面分析);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可用下表内容来加深理解与记忆:【典例示范】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据此完成问题。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两点着手:
(1)获取有效信息:文本信息“修建了大量水库”“入海河道”;图像信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河流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洼”“海河水系呈扇形,在入海处汇集”。
(2)明确设问方向: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自然原因。【解析】首先明确中上游修建水库和下游新开入海河道的意义。修建水库可调蓄径流,缓解旱涝灾害;开挖入海新河主要用于排洪,然后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原因。答案: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补偿训练】
淮河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在历史上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而闻名。下图为淮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分析淮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解析】河流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来源、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这又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密切相关。
答案: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淤塞严重;流经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缺少直接的天然入海河道。【素养探究】
2018年夏天,武汉因为内涝一度成为令人担心的城市,但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国已有79座城市发生局部内涝。(1)(综合思维)分析武汉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提示: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就解决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提示: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对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提前做好排水准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区受到破坏的程度不同。这反映同一次地震 ( )
A.震级不同,烈度不同
B.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C.震级相同,烈度相同
D.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解析】选B。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2.云南省旱涝灾害频发的气象原因主要是 ( )
A.台风数量多
B.锋面活动强
C.寒潮持续久
D.季风变化大
【解析】选D。云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活动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频发。
(2019·台州高一检测)读我国“2014年全国三类灾害情况统计表”。回答3、4题。
溪河洪水
滑坡
泥石流
死亡人数(人)
117
124
90
发生次数(次)
83
48
29
3.表中信息凸显的自然灾害特征是 ( )
A.区域性 B.联系性
C.严重性 D.周期性
4.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环境中,泥石流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
A.山麓地带洪积物 B.湿润季节的暴雨
C.人类开矿堆积物 D.干旱季节风化物
【解析】3选C,4选D。第3题,表中显示的三类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人们安全危害严重。第4题,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所以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相对降水较少,山地环境中主要物质是干旱季节风化物,动力条件是降水和重力能。山麓地带洪积物相对较少,并且地形平坦,不能短时间大规模发生,泥石流多流速较快。
(2019·温州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洪涝月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完成 5、6 题。
5.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 ( )
A.3~5 月 B.6~9 月
C.9~11 月 D.11月~次年 2 月
6.6~8 月鄱阳湖面积超过 2 800 平方千米,12 月~次年 2月鄱阳湖面积不足 1 500 平方千米,影响该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围湖造田 B.泥沙沉积
C.入湖水量 D.渔业养殖
【解析】5选B,6选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9月河流水位超过湖泊水位,湖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第6题,6~8 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水水位,河水补给湖水,鄱阳湖面积大;12 月~次年 2月湖水补给河水,湖泊面积小。
【新思维·新考向】
7.(2019·北京高一检测)北京市气象局等部门于2018年8月11日12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未来3天,北京市山区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请注意防范。”据此和相关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地区降水预报
日期(8月)
雷阵雨
雷阵雨
转中雨
雷阵雨
转小雨
多云
5~6日
√
7~8日
√
9日
√
10~11日
√
12~14日
√
(1)结合图示,说出北京最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地区。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北京市此次发布黄色预警的主要依据。
【解析】第(1)题,滑坡、泥石流多出现在山区,从图中可知,北京西部、北部多山地。第(2)题,从表中看出,8月5~8日,北京连续降雨。8月11日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未来3天,即8月14日前,这期间多连续性降雨。
答案:(1)西部、北部的山地(中山地区)。
(2)山地,地势起伏大;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大;8月11~14日,北京降水量大(多日连续降水),易诱发泥石流等灾害。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 自然灾害的成因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图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震中位于图中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d处称为 ( )
A.震源 B.震中
C.震级 D.烈度
【解析】1选C,2选A。图中c是震中,d是震源。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解析】3选B,4选C。第3题,该地滑坡频率与月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夏季为滑坡多发季节。第4题,水库蓄水后,库区内河水流速减小,对山坡的侵蚀作用减弱;蓄水后滑坡多发主要是因为坡脚与水库交界处长期遭受水的侵蚀,对山坡的支撑作用减弱;水位涨落会加剧这种作用。
(2019·北京高一检测)2018年7月16日北京迎来大到暴雨,密云某地山体垮塌。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强降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河流的径流量增大
B.地下水水位迅速抬升
C.山区植被覆盖率锐减
D.有效缓解北京夏季干旱
6.密云某地山体垮塌的原因有 ( )
①山体土质松散,不稳定
②山地地形,起伏较大
③植被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差
④降水强度大,对山体侵蚀作用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5选A,6选B。第5题,强降雨可使地表径流短时间汇集,也会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大;大到暴雨,时间短,下渗不够充分,地下水位不可能迅速抬升;大暴雨使部分山体垮塌,不会造成覆盖率锐减;夏季是北京的雨季。第6题,山体垮塌与山体坡度、地质构造、牢固程度、植被多少、降水和人类活动等相关。植被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不易导致山体垮塌,排除③项。
洪水是因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原因导致河湖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下图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1949~1989年)。读图,完成7~ 9题。
7.我国洪水频率 ( )
A.西北地区最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较高
D.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8.洪水在我国 ( )
A.人口稀疏区出现频率高
B.影响范围小、危害低
C.对畜牧业生产没有影响
D.对粮食生产影响严重
9.洪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降水多的地区每年都发洪水
B.降水少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C.洪水多发区降水量大且集中
D.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不会发洪水
【解析】7选B,8选D,9选C。第7题,读图可知,东部地区洪水发生频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长江和黄河上游大多位于西部,洪水频率较低;南方地区整体洪水频率也高于北方。第8题,洪水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大。第9题,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的区域,洪水灾害比较频繁。
10.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城市洪水发生的原理。下列实验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城市洪水的是 ( )
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都被吸收了
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草地上,水在草地上渐渐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
D.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
【解析】选C。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的含沙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照此下去,该山地公路的安全如何?为什么?
(3)在目前情况下,你认为可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工程措施: 。?
生物措施: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修筑公路使山体的坡度变陡了,同时破坏了山上的植被,会加重水土流失,小河沟的含沙量增大。第(2)题,人类的工程活动使地表环境变得不稳定,特别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第(3)题,解决的办法是植树种草,同时修筑水泥护坡。
答案:(1)含沙量增大;山体坡度变陡,植被遭到破坏。
(2)将变得不安全。山体有可能滑坡。
(3)修筑水泥护坡 植树种草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
点
地震
时间
震级
震源
深度
地形
状况
植被
状况
人员财
产损失
甲
8月6日
16:30
6.5级
12 km
高山
峡谷
稀疏
大
乙
10月17日
21:49
6.6级
5 km
丘陵
为主
茂密
小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 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解析】据表分析可知,甲地地震震级小于乙地,震源深度大于乙地,但地震损失大于乙地,说明甲地地震引发了次生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滑坡、崩塌的发生不一定要有水的参与,而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表格中的地震时间可用于判断降水状况。滑坡发生的机制是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泥石流发生机制是充足的水、足够多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崩塌发生则要求有一定坡度和空面的存在。本题中关于次生灾害的形成原因,可根据三种次生灾害的发生机制,提取甲地地震时间、地形状况、植被状况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 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
读我国部分地区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13、14题。
13.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
A.雨季漫长 B.地势低平
C.河网密布 D.植被稀疏
14.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距海远近
C.锋面位置 D.台风频次
【解析】13选B,14选C。第13题,洪涝灾害形成与气象、地形等因素有关。读图可知,洪涝多发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中,而图中的雨季时间自南向北逐渐缩短,这些地区地势低平,易积水。第14题,洪涝灾害分布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等,该区域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雨季长短不同,降水量季节、年际差异大,易发生洪涝灾害。从空间上看,这些区域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南部多雨区。而随着锋面雨带所处位置不同,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因素为锋面位置。
15.(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深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暴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解析】古乡沟上游地区沟谷堆积物数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该地冰川量大,夏季消融,同时夏季降水量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游地区狭窄的河谷,坡度大,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势低平、海水顶托)、气候(降水多且集中)、河流(水系发达)等方面回答。读图文材料可知M城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集水面积广,海水顶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