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2.具体划分:
(1)圈层划分。
在下图中填写地球内部圈层各部分名称。[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
速度的变化。 ( )
②与横波相比,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
气体中进行传播。 ( )√√③地震波在地下平均约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地下约
2 900千米处,速度明显发生变化。 ( )√(2)圈层特征。173 400厚薄软流岩浆液态固密度【激疑】《地心抢险记》描述的是地理学家凯斯博士为了拯救地球,组织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他们计划乘坐地下飞船抵达地心,在那里引爆一个特殊装置,以保证地球的正常运转。科学家们从地表到达地心,需要穿过哪些圈层?穿过的物质形态依次有哪些?提示:依次穿过地壳、地幔和地核。物质形态依次有固态、液态和固态。[填图]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图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_____圈、B___圈和C_____圈。大气水生物2.圈层划分:气体保护伞紫外线水体连续但不规则地球表层生物活跃3.圈层联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进行_____和_____
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物质能量【激疑】 结合图示,找出图中主要事物,按照圈层划分思考其所属的圈层。提示:云属于大气圈,树木属于生物圈,瀑布属于水圈,岩石属于岩石圈。[连一连]将地球圈层与对应特征连线能力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1)两种地震波的特点比较。(2)圈层划分。2.地壳与岩石圈的差异与联系:【典例示范】
读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2)关于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识记圈层划分的“两面三层”。
①两个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②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2)理解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地壳。【解析】(1)选C,(2)选D。第(1)题,岩石圈的范围为软流层之上,据图可知,③为岩石圈的范围。第(2)题,据图可知,①为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范围;②为两个界面之间的区域,为地幔范围;③为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补偿训练】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2)上图中的X处即 (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2)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素养探究】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北京时间2019年3月1日16时50分,位于南美洲秘鲁东南部阿桑加罗附近发生7.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257千米。由于震中附近人员稀少,暂无地震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报道。(1)(区域认知)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地幔。
(2)(地理实践力)从震源到地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会有什么变化?震中附近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提示:波速逐渐变小。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能力2 分析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特征:2.生物圈特殊性: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2)空间分布范围特殊: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独立空间的圈层。(3)形成过程特殊:生物圈寓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离开了它们,生物圈将不复存在。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圈层才能紧密相连。【典例示范】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1)、(2)题。(1)图中序号依次是 (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的思路如下:【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①向③供水,
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
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
受降水和渗透,是岩石圈。第(2)题, “落红”来自生
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
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所以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素养探究】
2019年2月10日,雪后的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银装素裹,美景如画,游客们踏着瑞雪,观赏正在逐渐消融的壶口瀑布。(1)(区域认知)图中涉及地球的哪些圈层?
提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2)(综合思维)地球的圈层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在固体地球内部和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以地震波的研究作为划分地壳内部结构的依据,是由于 ( )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稳定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时在改变
C.地震波通过不同物质,其速度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D.横波、纵波在介质中的速度变化总是相同的
【解析】选C。由于介质的不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通过不同的介质,其速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纵波、横波的变化并不相同。
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 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千米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回答2、3题。
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3.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的各种生物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解析】2选C,3选B。第2题,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的上部)。它与地球的外部圈层关系密切。第3题,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2018年1月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火山和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在新年伊始同时喷发,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4、5题。
4.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5.火山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地球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地球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C.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D.地球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解析】4选B,5选C。第4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地壳、地幔和地核,读图可以得出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对应的是②圈层。第5题,火山景观的形成,先是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口,后火山口积水形成湖,其形成把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联系起来。
【新思维·新考向】
6.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的厚度要大于大洋地壳。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间距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线内,B位于35千米等值线内,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故A处数值应大于45千米小于50千米,B应大于30千米小于35千米。第(3)题,由等值线图可知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数值变小。
答案:(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方法技巧】等值线的判读小技巧
整体看:等值线的分布趋势。如本图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数值变小。
局部看:“闭合”或“弯曲”。“闭合”处要判断出是“大”或“小”于外侧等值线。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1.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内核 B.地幔 C.外核 D.岩石圈
2.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为莫霍面
B.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
C.丁为古登堡面
D.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
3.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此次震源在地表以下10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岩石圈。第2题,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图中甲波为纵波,乙波为横波。第3题,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纵波、横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六个圈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6题。
4.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 ( )
A.地壳、地核 B.大气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 D.地壳、大气圈
5.关于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6.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 )
A.太阳辐射 B.海陆变迁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解析】4选A,5选C,6选D。第4题,地幔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地壳、地核相邻。第5题,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是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由厚度不均的岩石组成。第6题,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
(2019·芜湖高一检测)目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7、8题。
7.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解析】7选A,8选D。第7题,地壳的厚度平均是17千米,“松科1井”深度只有5 000米,所以其还在地壳。第8题,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来研究温室气候变化,说明地球圈层间是相互联系的。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景观所显示的地球圈层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该景观图中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解析】9选D,10选C。第9题,图中主体是瀑布,属于水圈;树属于生物圈;瀑布下方的岩石属于岩石圈;周围空气属于大气圈。第10题,树木花草属于生物圈,是最具生机活力的地理事物。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19·长沙高一检测)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的地震波:A__________,?
B__________ 。?
(2)说出E和F的主要不同点。
(3)描述在2 900千米处,A波和B波发生的变化。
A波_______________,B波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现了D_____ (界面)为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_____ ,C面和D面之间为_____ ,D面以下为_____ 。?
【解析】第(1)题,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故A为横波,B为纵波。第(2)题,图中E是外核,为液态;F是内核,为固态。第(3)题,图中显示在2 900千米处,A波突然消失,B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该界面上下介质不同,即为古登堡面。第(4)题,C面为莫霍面,其以上为地壳; D面为古登堡面,其以下为地核。C面和D面之间为地幔。
答案:(1)横波 纵波
(2)E为液态,F为固态。
(3)突然消失(或不能通过) 速度突然下降 古登堡面
(4)地壳 地幔 地核
12.下图为四个圈层构成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判断甲、乙、丙、丁圈层的名称。
(2)与泥石流形成相关的圈层是_____ 和_____ (填写序号)。?
(3)甲圈层的特点是__________ 。?
(4)各圈层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圈层间的_____ 来实现。由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的是_____ 圈。?
【解析】第(1)题,大气圈位于最上部,岩石圈位于最下部,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故可判断名称。第(2)题,泥石流是地表物质在水体作用下发生流动,因此主要在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发生。第(3)题,结合生物圈的特征即可分析。第(4)题,圈层之间主要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来实现,生物圈是其他三个圈层相互作用而形成,反过来又对其他三个圈层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答案:(1)甲:生物圈;乙:大气圈;丙:水圈;丁:岩石圈。
(2)丙 丁
(3)是地球特有的圈层,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4)物质和能量交换 生物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14.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解析】13选A,14选A。第13题,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第14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
15.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岩石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选A。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板块运动有关,是地球内能的表现,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2018年4月19日下午,位于宫崎县和鹿儿岛县交界处的雾岛山脉硫黄山发生火山喷发,浓烟升至火山口上空300米的高空。日本气象厅发布了火山喷发3级预警,管制游客入山,在火山2千米范围内应该保持警惕小心飞石和火山碎屑流。完成16、17题。
16.火山喷发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降落到地表所经过的地球圈层顺序是
(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7.本次火山喷发对下列活动影响最小的是 ( )
A.空中飞过的小鸟 B.在当地游玩的游客
C.高空飞行的客机 D.山区周围的芯片厂
【解析】16选A,17选C。第16题,火山喷发飞石和火山碎屑流是从空中降落到地表,在空中是大气圈,降落到地表前要经过水圈和生物圈,最后才在地表沉降下来。第17题,本次火山喷发较弱,只有300米高,因此对万米以上的客机影响较小;小鸟飞行在大气圈的底层,因此受影响大;降落的飞石和火山碎屑流会对附近游客安全构成威胁;芯片工厂要求环境清洁,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当地大气产生严重污染。
18.(2019·济宁高一检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是大连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30 000英尺(1米=3.280 8英尺),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
材料二 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陆地地壳与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 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
【解析】第(1)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第(2)题,科学家是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研究对地球内部进行划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第(3)题,据上题题干可知,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则④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即莫霍面。大陆部分地壳的厚度平均为33千米。第(4)题,据材料可知,“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为可达30 000英尺约9.14km,可判断应在地壳中,即①。因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说明为固态。
答案:(1)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
(3)莫霍面。 33 km。
(4)① 地壳 固态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