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课件65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课件65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08:29:37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一、认识生物圈
1.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_______的上层和整个水
圈。岩石圈2.作用:
(1)影响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2)对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作用。
生物圈具有_________功能,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
相对的稳定。自我调节【激疑】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植物与其他圈层存在哪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提示: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二、识别植被类型
1.植被:覆盖地表的_________,主要有森林、草原、荒
漠等类型。植物群落2.森林植被:
(1)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常青葱绿落叶热带、亚热带温带(2)针叶林。针亚热带、热带落叶松【激疑】 什么季节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更容易?为什么?
提示:秋冬季节,因为落叶阔叶林在秋冬季节落叶,而常绿阔叶林则四季常青。3.草原植被:热带干湿季夏季4.荒漠植被:
(1)概念: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
(2)类型:热带、_______以及温带的_____气候区。亚热带干旱(3)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4)特征: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激疑】 如果你是《航拍中国》摄制组的成员,从北京一路向西到新疆的乌鲁木齐进行航拍,沿途你会看到哪些不同类型的自然植被?
提示:森林(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1)自然环境影响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森林草原荒漠碱性酸性(2)植物指示环境: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指示环境。[连一连]将植物的分布与指示的环境连线。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以森林植被为例:
(1)固碳释氧,_________。
(2)涵养水源,_________。
(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___________。
(4)_________,减轻灾害。净化空气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能力1 植被类型的识别
1.热带雨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区分:
(1)特征对比。(2)图示对比。2.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的区分:3.地中海气候区的常绿硬叶林:
  气候特征——夏季酷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植物必须要抗住干旱的夏季——叶子坚硬,叶片不大或成尖刺状,表面有一层蜡质——反射阳光、减少水分的蒸发。【典例示范】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三个问题:
(1)明确自然植被是指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植被类型。
(2)抓住关键信息:空间——我国东部;时间“3月25日”——春季;其他特征:“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要绿未全绿。(3)抓住“常绿灌木”思考“常绿”与哪些因素有关——受气温限制。【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
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拍摄照片时间是
2017年3月25日,是春分日过后,此时杂树隐有绿色,新
叶呼之欲出,故该城市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而常绿阔
叶林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植被没有
常绿硬叶林。第(2)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故气温(热量)条件影响植被栽种的范围。在降水少的城市通过浇灌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光照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生长状况,不影响植物的类型;土壤影响植物的长势,不影响植物的类型。【素养探究】
银杏是一种“色相”树种,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非常适合城市绿化。进入秋季,金黄黄的银杏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影响树叶变黄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光照、风力和树龄等。(1)(区域认知)判断银杏树属于哪一类森林植被?
提示:银杏树冬季落叶,故可判断为落叶阔叶林。(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你能判断哪一个城市的树叶先转黄吗?说出理由。
提示: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原因主要是温度降低,与南京相比,北京的气温先降低,故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早。能力2 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
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2.其他因素与植被的相关关系:3.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典例示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如下图所示)。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三个角度理解:
(1)明确落叶树和常绿松柏的区别。
(2)知道华北地区气候特点。
(3)了解房前的落叶树不同季节的作用。【解析】解决本题需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区别,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常绿针叶的松柏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树冠更大且树叶茂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而常绿针叶的松柏会遮挡阳光。答案: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补偿训练】
  下图为位于42°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山地为 (  )
A.天山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阴山
(2)该山地1 800 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  )
A.耐旱 B.耐寒 C.抗风 D.耐贫瘠【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
该山山麓自然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所以排除阴山
和天山,因为阴山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天山山麓
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由该山地位于42°N附近可排除
小兴安岭,因为小兴安岭大约位于46°N~52°N。第(2)
题,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因位于阴坡,蒸发较弱,所以其生长习性与耐旱无关;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能耐寒;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表明岳桦林能耐贫瘠;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风折断或拔起。【素养探究】
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家庭将种养多肉植物作为一种时尚。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1)(综合思维)多肉植物属于哪一种植被类型?
提示:属于荒漠植被。(2)(区域认知)多肉植物的特点反映了当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提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
A.椰子树 B.樟树 C.榆树 D.茶树
3.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  )
A.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解析】1选C,2选C,3选A。第1题,明明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说明位于我国北方,主要是落叶阔叶林。而贝贝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说明位于我国南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故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纬度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第2题,明明家乡位于北方,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椰子树、樟树、茶树主要种植在我国南方,榆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第3题,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5.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4选A,5选C。第4题,甲图的大漠胡杨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冬冷夏热,温差大。乙图的兴安林海分布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丙图的海南椰树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淋失作用较强,发育红壤,有机质少;丁图的黄山迎客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以流水作用为主。第5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乙地叶呈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丙地的植被四季常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新思维·新考向】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2017年9月、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说出图中甲处植被类型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2)结合材料,解释2017年9月、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花海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甲处为特殊的热带雨林带,其原因主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2017年9月、10月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答案:(1)热带雨林带。 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受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七 生物圈与植被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1~3题。
1.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
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2.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3.我国该植被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次生盐碱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锐减
【解析】1选A,2选B,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区为西藏,故为草地。第2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地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地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第3题,我国主要草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沙漠化严重。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5.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6.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  )
【解析】4选C,5选B,6选C。第4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第5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省,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第6题,甲地为华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幅图中A为椰树,属于常绿阔叶树;B为云杉,属于针叶树;C为柳树,属于落叶阔叶树;D为仙人柱,为荒漠植被。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7、8题。
7.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向北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8.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区 (  )
A.植物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解析】7选C,8选A。第7题,因野生动物随水源迁徙,8~9月,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越过马拉河地区,所以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迁徙。第8题,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大,所以野生动物迁徙到降水多的地区;不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因全年高温,所以也不受热量的影响。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某植物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
10.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解析】9选D,10选D。第9题,结合景观图判断地上部分植株矮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水分扎根于深处。第10题,当地降水少,全球变暖使当地蒸发加剧会导致水资源趋于减少,因此地下部分的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为减少蒸腾作用,地上部分叶片会变小;由于水分不足,地表植株会变得更矮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①~⑤代号表示的物质: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___ 物合成____ 物,同时把____ 能转变成____能贮藏。?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____发生迁移,同时也改造了____圈、____圈和岩石圈。?
【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二氧化碳,②是光合作用形成的,属于大气的成分,表示氧气;③是微生物分解,属于大气的成分,故为氮气;④是光合作用形成的,是动物的食物,故为有机物;⑤是微生物分解,进入土壤,表示无机物。第(2)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第(3)题,生物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1)二氧化碳 氧气 氮气 有机物 无机物
(2)无机 有机 太阳 化学
(3)化学元素 大气 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13.2001~2010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
【解析】12选B,13选D。第12题,洞庭湖平原多为湿地或农田植被,东南丘陵多为常绿阔叶林,山东丘陵多为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多为农田植被,结合年NPP大小顺序可以判断,常绿阔叶林最大,故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第13题,年NPP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故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绿色植物的数量,影响绿色植物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水热状况。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植被的类型短期不会发生变化,土壤肥力不会呈现高低变化,雾霾天数对植被数量影响较小。
14.(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到了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由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虽海拔升高,但生物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是先增加再减少,阳坡在2 000~2 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 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 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在2 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主要是阴坡气温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造成的,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多于阳坡。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故温度高;由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2 300米至2 600米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方法技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分布规律探究图示不符合规律的曲线及位置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