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7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1)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
的_______。混合物(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①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
②水汽:是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③尘埃:会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危害健康;可反射_____
_____、降低地面温度,作为_______,利于云雨的形成。氮和氧成云致雨太阳辐射凝结核[连一连]将大气成分与对应的作用连线。【激疑】大气成分的含量是一成不变的吗?
提示:不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南方茶园喷水会导致大气中水分含量增加,生产生活排放的大量粉尘导致雾霾的出现,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2.大气圈的分层:
(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密度及_____
_____的差异。温度运动状况(2)垂直分层。①对流层:大气的绝大部分(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
几乎全部的水汽和_________集中在该层。其主要特征
如下:固体杂质降低对流天气现象冬12②平流层。升高紫外线水平臭氧航空③高层大气:密度很小。80~500 km有若干_____层,能
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电离【激疑】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升空的过程中,大气温度有何变化?提示: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太阳辐射2.地面的增温过程:3.大气的增温过程:
(1)地面辐射。
①地面辐射:地面吸收_________而增温,同时向外辐射
热量。
②特征: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能量集中在_____波
段,为_____辐射。太阳辐射红外长波(2)大气增温。4.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在下图中标记出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___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1)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向外放出_____辐
射,其中朝向地面的部分。
(2)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_____作用。长波保温[连一连]将三类辐射与对应特性、意义连线。【激疑】 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提示: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三、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并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2)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地面冷热不均2.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
①水平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促使大
气由_______区流向_________的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___
_____。水平气压梯度力高气压低气压区低压区(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地转偏向摩擦斜交右左【激疑】 气流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吗?
提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则由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能力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归纳大气受热过程原理: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在农业中的应用。
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利用烟雾防霜冻。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
①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典例示范】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明确两个问题:
(1)火山爆发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
(2)设问角度是“地表温度下降”——即削弱作用强,保温作用差——烟尘的削弱作用强。【解析】选D。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会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故D项正确。【补偿训练】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2)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1)选A,(2)选C。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素养探究】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作者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yūn):无焰的微火](1)(区域认知)材料中的做法主要适合我国哪些地区?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
提示: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秋末。(2)(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
②为何“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就能“免于霜矣”?提示:①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在北风寒彻的夜晚,地面降温快,易形成霜冻。
②烟气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能力2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常见形式
1.抓住三个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1)等压面的凹凸关系。①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2)温压关系。(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1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2.归纳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②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②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②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典例示范】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1)、(2)题。(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 )
A.甲→乙→丙→丁→甲
B.甲→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甲
D.乙→丁→丙→甲→乙(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气压信息,如下所示:【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
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
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所以在近地面大
气运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高空中为丙流向丁,垂直方
向上为乙流向丙,丁流向甲。第(2)题,若表示海陆间的
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
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
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素养探究】
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的军队。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1)(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热力环流”知识,推测火烧葫芦峪失败的原因。
提示:盛夏时节,山谷中的空气温度比较高,谷中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再加上谷中大火,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易成云致雨。(2)(地理实践力)尝试结合实践活动,体会其中所含的地理原理。
女同学们想去海边照相,若想拍出长发飘飘的感觉,她们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应该怎么站位呢?
提示:选择白天的中午前后,面向大海(此时盛行海风)。能力3 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三种作用力:
风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这三种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种作用力对风速和风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受力作用分析:3.风向与风力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与绘制。按照以上方法可绘出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①近地面风。②高空风。(2)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则小,如下图,风力:A>B>C>D【典例示范】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8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2)题。(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偏西风 B.东北风
C.偏东风 D.东南风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主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一是掌握近地面风向的判断方法,垂线—高压指向低压—偏转。
二是理解风力大小的判断方向,密——大,稀——小。【解析】(1)选A,(2)选D。第(1)题,乙地为低压,结合等压线可判断风向为偏西风。第(2)题,丁地等压线最为密集,风力最大。【素养探究】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试解释穿堂风的原理。
提示:白天庭院石质地面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屋后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风由屋后流向屋前,形成穿堂风。(2)(地理实践力) 非洲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擅长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生物学家很长时间不清楚其中的原因。请借助“穿堂风”的地理原理进行解释。提示:两个洞口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流动方向。吹过平坦表面(左侧洞口)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因此,地面上的风易吹进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习习凉风;吹过隆起表面的风(右侧洞口)流速大,压强小,风从洞口流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18·山东夏季学考)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a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运动明显
B.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与a层相比,b层 ( )
A.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B.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
C.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对流运动旺盛
【解析】1选D,2选A。第1题,a层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第2题,b层为平流层,有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据此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据图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第4题,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则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下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
【解析】5选B,6选A。第5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受冷气流收缩下沉,故①图错误;白天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草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②图正确;夜晚沿海地区应该吹陆风,③图错误;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故④图错误。第6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地表冷热不均。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
【解析】选D。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斜交;A、C中风向都是左偏,不符合北半球的特点。
【新思维·新考向】
8.(2019·北京高一检测)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读“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
(2)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 ,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若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请在下图中标出气流运动过程。?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提出改进建议。(两项即可)
【解析】第(1)题,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图中的左侧是热水,右侧是冰块,故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热力环流。第(2)题,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由于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则热水表示陆地,冰块表示海洋。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热水,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若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由于夜晚,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于是形成了风从山坡吹向谷地的山风和山风环流。图中左侧是逆时针,右侧是顺时针。第(3)题,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加大两者的温差。
答案:(1)顺时针 热力环流
(2)陆地 海洋 热水
城市中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释放了大量热量,导致城市温度比郊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3)提高水温;增加冰块(缩小学具尺寸等,合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五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25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8·北京学考)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4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读大气圈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3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圈垂直分层中的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3.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导致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第2题,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低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图中可以看出极光出现在热层。第3题,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故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2019·青岛高一检测)读下图,回答4~6题。
4.图中a~e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
A.a B.b C.c D.d
5.a~e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
A.a B.b C.c D.d
6.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
①箭头Ⅰ可能增强 ②箭头Ⅱ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4选A,5选C,6选D。第4题,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中,只有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其余均为长波辐射。第5题,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它将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又返还地面。第6题,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2019·北京高一检测)孔明灯俗称许愿灯,见下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孔明灯的叙述不正确是 ( )
A.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施放
B.靠风飞上天空
C.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
D.古代多做军事用途
8.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 )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
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
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
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7选B,8选A。第7题,孔明灯最好在晴朗的夜晚施放,观赏效果好。靠热力环流飞上天空,不是风。在空旷开阔的地方放飞,安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第8题,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集聚热气利于上升。灯口小,利于防止大风吹灭烛火。空气进出都在底部灯口,不能集聚氧气。上大下小形态可爱不是主要原因。
读北半球甲、乙两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C处风的形成受到的力有 ( )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地转偏向力
③摩擦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
10.C处风向为 ( )
A.南风 B.西南风 C.东风 D.西风
【解析】9选D,10选D。第9题,图中C处为高空风,高空风主要受两个力的作用,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第10题,高空风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示地区为北半球,风由高压(B)指向低压(A),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故可判断为西风。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19·南昌高一检测)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图,并分析其原因。?
(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解析】第(1)题,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比晴天低;夜晚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对比A、B两条曲线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第(3)题,新疆多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的积累。
答案:(1)B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较高。
(2)C 陆地上,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3)新疆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
(2019·济南高一检测)下图为某手机天气查询软件显示的济南市11月10~12日天气状况图,图示曲线中的数据分别表示当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单位:℃)。读图完成12、13题。
12.以下对图中济南市天气状况的判读正确的是 ( )
A.10日夜间有霜冻
B.11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C.12日降水概率较大
D.12日气温日较差最大
13.与10日相比较,11日 (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B.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C.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解析】12选B,13选C。第12题,图中10日夜间气温高于0℃,故没有霜冻;根据气温曲线,可计算11日气温日较差最小,10日气温日较差最大;12日气温升高,天气转晴,降水概率较小。第13题,与10日相比较,11日天气为多云,云层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
(2019·重庆高一检测)“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7 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 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旗云”多在 (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
15.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
【解析】14选C,15选D。第14题,当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升温较快,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高度附近开始凝结成云,当云高出峰顶时,受到强烈的西风影响,于是“旗云”飘扬在峰顶。阴雨天、日出前后及晴朗夜间由于气温较低,热空气不会沿坡面上升,因此不会形成“旗云”。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若“旗云”上掀,表明对流运动强,高空风小。若“旗云”下倾,表明对流运动弱,风力大,不易登山。“旗云”飘动的位置与高空风力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升高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地面越远,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越小。据此完成16、17题。
16.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
17.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解析】16选A,17选B。第16题,在北半球,随着高度上升,摩擦力减小,风速增大,风向右偏。因此A图符合题意。第17题,高空大气的摩擦力较小,风向基本与等压线平行,故判断该地高空吹正西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所以高压位于南侧。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