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阶段复习课
第四章 样题示范
情境:2018(第十三届)青岛国际水大会于6月26~29日在青岛金沙滩希尔顿酒店举办。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2 000余位水处理行业领袖、专家及资深人士,在这里碰撞摩擦,交织共鸣。共同探讨全球水资源再利用现状与发展。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思考:
(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海水淡化外,请你说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青岛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第(1)题,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小,人口密度大,产业发达,水量相对不足。第(2)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可从开源和节流两大方面考虑。答案:(1)资源型缺水。青岛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2)加快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的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改革现行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集中、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全面建立水质监测系统,严格限制水污染物的排放;废水(污水)回收利用。案例评析
以第十三届青岛国际水大会作为情境。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水平2
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给定的青岛市缺水的类型。(2)综合思维——水平2
从自然、人文等多个角度分析青岛市淡水严重不足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水平2
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理解解决青岛市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认识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水循环规律。实验探究水循环
【实验验证】
实验材料:足够冷的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水、橡皮筋、透明平底盆。
实验目的:模拟水循环现象 实验步骤:
(1)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没过盆底。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入中央。
(2)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并用橡皮筋扎紧,将盆放在阳光下。 (3)过足够长的时间把冷的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问题探究】
(1)请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塑料薄膜上有小水珠凝结现象,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干沙的小盆滴下,最后小盆的干沙由干变湿。(2)指出该实验模拟水循环现象的环节。
提示: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任意3点)【走进生活】“水循环空调”的工作原理是:机内水泵抽取水槽净水,通过分水器送到湿帘上,将室外空气吸引经过蒸发换热器,高速通过湿帘的气流强迫水迅速蒸发,吸收周围大量的热能,使气流湿度极速下降,从而输出强劲的低温清新气流。(1)说出水循环空调降温原理利用的水循环环节。
提示:蒸发、径流、降水、水汽输送。
(2)说明水循环空调工作原理体现的水循环意义。
提示:水循环空调工作原理说明了水循环能促使能量的传输交换。课件11张PPT。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单元概览】【素养纵览】 【学法通览】
1.水循环:
水循环主要从地球上的水、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和水循环的意义三个方面认识。
(1)地球上的水:认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特点与分布。 (2)在过程和类型方面:水循环的过程指水循环的动态过程和各种环节;水循环的类型是指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在意义方面:指水循环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在全面学习水循环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同时要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重点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海水运动的三种运动形式;同时关注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主要受太阳辐射、洋流、深度等影响,海水温度对气候和海洋生物等带来影响。 (2)海水的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表层盐度主要与纬度位置、洋流和入海径流有关,海水盐度在垂向上也存在分层;海水盐度的变化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3)在大洋表层,海水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在不同温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4)海水的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形式;要认识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洋流的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洋与人类:
主要从海洋为人类提供资源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两个方面认识。
(1)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海底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锰结核、可燃冰等矿产资源,另外为人类提供了海洋运输、海上生产活动等空间。(2)海洋也受到人类活动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最大。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四)
(第四章)
(90分钟 100分)
【合格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是2019年3月3日19时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上海市天气预报截图。读图,完成1~3题。
1.3月5~6日的小雨属于水循环的环节是 ( )
A.降水 B.蒸发
C.径流 D.水汽输送
2.3月5~6日降雨的水汽直接来源是 ( )
A.水汽输送和蒸发(蒸腾)
B.海洋蒸发
C.陆地蒸发
D.植物蒸腾
3.上海市参加的水循环类型有 ( )
A.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
【解析】1选A,2选A,3选C。 第1题,小雨属于降水环节。第2、3题,上海地处外流区域,同时参加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降水的来源可能由水汽输送带来的海洋水汽,也还有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带来的水汽。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读表完成4、5题。
水体
冰川
地下水
湖泊
河流水
储存量
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 700年
840年
17年
16天
4.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5.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解析】4选D,5选A。第4题,根据材料中“更新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短,获得的水资源多。第5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读下图,回答6、7题。
6.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 “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 )
A.洪涝——6、7月 B.洪涝——7、8月
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
7.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 )
A.气候变暖 B.红壤的改良
C.大量施用化肥 D.大力兴修水利
【解析】6选A,7选D。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凤阳位于淮河沿岸,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主要发生于6、7月份。第7题,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设施。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水循环环节水量最大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示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
A.海浪 B.风暴潮
C.洋流 D.海啸
【解析】8选D,9选A,10选A。第8题,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9题,海水蒸发量是水循环环节当中水量最大的。第10题,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是海浪。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1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解析】11选D,12选A。第11题,主要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第12题,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2月份左右。
读世界某区域图,t1、t2之间为世界适宜“避寒带”,t1、t2为等温线,完成13、14题。
13.关于t1、t2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1>t2 B.t1C.t1=t2 D.t1、t2为1月份等温线
14.A处等温线向北弯曲是因为 ( )
A.暖流影响 B.海洋的影响
C.寒暖流交汇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解析】13选B,14选D。第13题,根据纬度对温度的影响规律,t2应大于t1。第14题,A处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说明该处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应是受寒流影响。
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海域①~④中,石油污染较严重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受石油污染的影响,上题中的海域 ( )
①海洋生态遭受破坏 ②海岸环境遭受破坏
③爆发赤潮 ④洪涝灾害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5选C,16选A。第15题,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第16题,爆发赤潮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洪涝加剧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害。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7、18题。
17.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18.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17选A,18选C。第17题,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 ℃日数最长,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第18题,开采海冰资源成本过高,开采难度过大。
(2019·北京高一检测)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洋流 ( )
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
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温高,为暖流
C.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
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
20.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西岸
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
D.④⑤交汇处形成丰沛降水
【解析】19选A,20选C。第19题,图中洋流①西风漂流是寒流,洋流④北太平洋暖流是暖流,故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正确;洋流②由高纬度海区流向低纬度海区,是寒流;洋流③受陆地阻挡向南流;洋流③是寒流,但纬度低,水温比⑤高。第20题,洋流①向东流,故使海洋污染扩散到大洋东岸;洋流②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沿岸荒漠景观南北延伸,受高山阻挡,荒漠不能延伸到大陆东岸;洋流③由高纬流向低纬,促进了高低纬间热量交换;洋流④、⑤不能交汇。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轮在长江口外160海里处与一艘货轮意外相撞,燃烧数日后于14日沉入海底。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海域示意图,再下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图中M处海底50m等深线向东凸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N处海底地形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_________ (高、低);淮北盐场_______________季产盐量最大。?
(3)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大黄鱼产量迅速减少,主要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
(4)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于M 地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由于泥沙的淤积,导致海洋深度变浅,从而导致等值线向深海区域弯曲。N处位于200海里以内,属于大陆架部分。第(2)题,总体来看,图示海区南部海水盐度比北部高;淮北盐场在春季降水最少,蒸发旺盛,产盐量最大。第(3)题,渔业资源的减少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一方面,人类排污量过大和海上石油资源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石油泄漏,从而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从而影响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从相撞到沉没,油轮处于无动力状态向东南漂移了一百多千米,原因是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答案:(1)长江(和钱塘江)泥沙在海底沉积 大陆架
(2)高 春
(3)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过度捕捞
(4)冬季风和沿岸洋流的影响
22.(2019·南昌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回答问题。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2)九寨沟湖泊l~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过程形成的?
【解析】第(1)题,图中①箭头由植物向上指,表示植物蒸腾;②箭头由云雨向下指,表示大气降水;④箭头由湖泊向上指,表示地表水蒸发;⑥箭头由海洋向上指,表示海水蒸发;⑦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⑧箭头位于地表,由高处指向低处,表示地表径流;⑨箭头由湖泊指向地下,表示下渗;⑩箭头位于地下,由高处指向低处,表示地下径流。第(2)题,九寨沟湖泊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的原因应从陆地水体相互补给的角度来分析;九寨沟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由图可看出,从5月开始降水量明显增加,5月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不断增加,导致湖泊水位不断增加;1~4月降水量少,且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下渗(⑨),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第(3)题,九寨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6~10月份为气温高,海洋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
答案:(1)植物蒸腾、大气降水、地表水蒸发、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过程)和地下径流(⑩过程)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过程)、下渗(⑨过程)。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 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⑧过程)和地下径流(⑩过程)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份气温高海洋蒸发(⑥过程)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过程)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②过程)通过地表径流(⑧过程)和地下径流(⑩过程)大量补给湖泊。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地下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山东省莱州湾沿岸(如图)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且卤水浓度高、埋藏浅。目前地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通常是抽取地下卤水,直接提取溴,然后利用尾水进行晒盐,以盐为原料制纯碱等。近年莱州湾沿岸溴素厂不断增加,部分季节卤水提取溴后直接排入海,浪费严重。
(1)分析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的形成原因。
(2)相对海水晒盐,说明利用地下卤水晒盐的优势。
(3)分析溴素厂不断增加可能给该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山东省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资源丰富,且卤水浓度高、埋藏浅;莱州湾属于渤海,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春季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上面有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第(2)题,世界海水平均盐度为3.5%,地下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近海海水易受污染,晒盐的品质差,地下卤水相对洁净,盐品质好。第(3)题,近年莱州湾沿岸溴素厂不断增加,可能过度抽取地下卤水,导致地下卤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引起地面下陷;目前地下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通常是抽取地下卤水,直接提取溴,然后利用尾水进行晒盐,以盐为原料制纯碱等。部分季节卤水提取溴后直接排入海,浪费严重;大量制溴尾水直接入海,近海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1)莱州湾沿岸地势低平,易受海水入侵;该地(部分季节)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沙层中的)海水经强烈的蒸发作用变浓,并下渗贮存,(泥沙沉积封盖)逐渐形成地下卤水资源。
(2)卤水盐度较海水高,晒盐需时较短;地下卤水相对洁净,盐品质好(近海海水易受污染)。
(3)过度抽取地下卤水,地下卤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导致地面下陷;大量制溴尾水直接入海,近海海水盐度升高,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资源);工业废水排放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等级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海水中的悬浮物的粒径一般在几至几百微米之间,其数量取决于海水的运动、人类活动的强度以及入海河流的水文特征等因素。我国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是世界上悬浮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显现出悬浮物数量多、质量浓度高、物源丰富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等特点。如图是该海区春季表层海水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流状况复杂
B.季节水温变化大
C.入海河流较多
D.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2.关于洋流对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完全一致
B.洋流④增加悬浮物浓度
C.洋流②对悬浮物浓度增加影响明显
D.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浓度均有影响
【解析】1选C, 2选D。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海域悬浮物浓度河流入海口处最大,向外递减,故图中海域悬浮物质量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是入海河流较多。第2题,读图可知,并不是所有区域洋流流向与浓度等值线弯曲方向都一致,A项错;洋流④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较低,B项错;洋流②流经的海域悬浮物浓度并没有明显增加,C项错。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森林植被遭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季下渗水量减少,地表径流明显增加。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蒸发(腾)量增加。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受岩层倾斜方向的影响,下渗量增加,透水层的水主要流向乙河,乙河的径流量增加,甲河的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因此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来进行发电,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图a为太平洋沿某条经线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随纬度分布图;图b为该经线上甲、乙、丙三处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图;图c为海水温差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
(1)描述太平洋表层水温随纬度变化特点及海水温度垂直(随深度)变化特点。
(2)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甲、乙、丙三处海域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的是哪处?理由是什么?
(3)试评价海水温差发电的优缺点。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a判断,太平洋表层水温变化特点是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根据图b判断,太平洋水温垂直变化特点是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在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第(2)题,根据图b,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最适宜海水温差发电。第(3)题,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且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稳定。 缺点是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海水温差发电的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答案:(1)纬度变化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
垂直变化特点:随深度增加,水温降低;1千米水深以下,水温变化小。
(2)甲处;甲处表层海水温度高,与深层海水的温差大,发电效率高。
(3)优点: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
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