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课件44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课件44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08:33:16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一、海浪1.海浪:
(1)组成要素:又叫波浪,图中A_____,B_____,C_____,
D_____。
(2)形成:主要由_____作用产生,此外,_________、火
山爆发或_______________也能引起海水的波动。
(3)特殊形式:海啸和_______。波峰波谷波高波长风力海底地震水下滑坡、坍塌风暴潮2.影响:
(1)海滨和海上活动:密切关注_________,选择适宜活
动的_____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_____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
难。
(3)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人们通过_____和生物措
施来减缓对海岸的侵蚀。海浪预报海浪能量工程二、潮汐太阳两三、洋流
1.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_____地沿着一定方向
作_______的流动,叫作洋流。
2.分类:按温度分为_____和_____。稳定大规模暖流寒流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一般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是暖
流。 ( )
②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是暖流。 ( )
③一般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是寒
流。 ( )√×√④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 )
⑤暖流温度一定比寒流温度高 ( )××3.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___________处易于
形成大的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_________,加快速
度。从极地地区挟带_____,给航行带来威胁。
(3)影响污染物:加快_________,扩大污染范围。寒暖流交汇节约燃料冰山净化速度【激疑】
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高于寒流?
提示:寒流和暖流都是相对流经海区的水温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能力1 识别海水三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区别
1.海水三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区别:
海水运动与人类密切相关,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掌握它们的基本规律。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表。2.海浪的类型、成因及作用:3.潮汐活动规律及成因:【典例示范】
海啸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自然灾害,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这次海啸属于 (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引发这次海啸的地震发生在哪两个板块之间(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大洋洲板块【思路点拨】解该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明确海啸的产生机制;
(2)明确海浪(波浪)和海啸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认知日本地理位置。【解析】(1)选A,(2)选A。第(1)题,海啸是属于波浪的一种,是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水下塌陷引起的。第(2)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发生。【补偿训练】
关于海浪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波峰是指海浪的最低部分
B.波谷是指海浪的最高部分
C.波高是指波峰到波谷的水平距离
D.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波长 【解析】选D。本题是对海浪基本要素概念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素养探究】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洋引发了高达10余米的海啸,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1)(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推测这次巨大海啸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海底地震。
(2)(综合思维)海啸发生时,会伴随着哪些现象?
提示: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能力2 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的流向及性质的判断方法:
(1)看等温线的分布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______10 ℃   ______18℃?
 ______12 ℃   ______16℃?
 ______14 ℃   ______14℃?
 ______16 ℃   ______12 ℃?
  甲        乙(2)看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3)常见图示: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典例示范】
(2018·湖南学考)下图为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有关图中地理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甲、乙为暖流
B.丙、丁为寒流
C.甲所在海域盛行西北风
D.丁所在海域盛行西南风(2)有关图中甲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缩短了欧洲至北美洲的航行时间
C.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渔场
D.抑制了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从图中区域定位、判断经纬度入手。
(1)关注图中本初子午线的位置。
(2)明确暖流和寒流的区别。
(3)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甲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是暖流,乙、丙、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甲海域位于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南风,丁海域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第(2)题,甲是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加湿的作用,从欧洲到北美洲是逆流而行,延长航行时间,与北冰洋南下冷水相遇,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促进了不同纬度海区的热量交换。 【素养探究】 
2019年1月19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1)(综合思维)附近海域的洋流对浓雾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该附近海域为寒流,寒流有降温作用,遇较暖的水汽会凝结成雾。
(2)(地理实践力)推测撞击“雪龙”船的冰山是怎样漂移过来的?
提示:冰山随洋流从高纬向低纬漂移过来的。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解析】选C。海水运动三种基本形式是海浪、潮汐和洋流。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水下塌陷引起的海浪,潮汐是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把白天的涨落称为潮,晚上的涨落称为汐。
2.下列关于海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产生的
B.风暴潮不是海浪
C.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选D。海浪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风力引起,风暴潮是巨大的海浪,海啸还可能由水下塌陷引起,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四图是“洋流流经某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据图完成3、4题。
3.在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流经的是 (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4.在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流经的是 (  )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解析】3选C,4选D。第3题,北半球寒流的等温线应是气温北(上)低南(下)高,并向南(低纬)方向弯曲,故③图符合题意。第4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阅读海水等温线图。由温度较高的海区流向温度较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等温线北(上)低南(下)高为北半球,等温线北(上)高南(下)低为南半球。
【新思维·新考向】
5.洋流对全球地理环境起到重要影响,也深刻影响人类的活动。读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洋流的性质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中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什么?
(3)乙地气候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期欧洲航海家横跨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后来的航海者发现在图中A、B两条航线中,B 航线路程更长,但用时最短,请你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甲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北大西洋暖流。第(2)题,寒暖流交汇是纽芬兰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第(3)题,乙处沿岸洋流是寒流,受到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第(4)题,主要是洋流对航运的影响。顺洋流航行,节省动力,速度快。
答案:(1)暖流
(2)寒暖流交汇处
(3)降温减湿
(4)航线B受到洋流的影响,航行顺水,速度快。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 
海水的运动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③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
1.①描述的是 (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2.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3.引起③所描述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解析】1选A,2 C,3选D。第1题,“水何澹澹”是拍岸浪,“洪波涌起”是风力引起的海浪。第2题, “杭人”指“杭州人”,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因月球距离地球近,其引力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第3题,③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塌陷形成的。
  2014年8月11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浪,壮观程度堪比往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据此完成4、5题。
4.钱塘江大潮属于 (  )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5.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
A.盛行风 B.海底地震
C.海底火山喷发 D.天体引潮力
【解析】4选B,5选D。钱塘江大潮是因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形成的潮汐现象。
6.下图表示两股洋流和海水表面温度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南半球暖流
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
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解析】选C。甲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增,应为北半球。乙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甲、乙洋流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故甲、乙都是暖流。从水温可知,两地都应在中低纬海区,故乙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暖流,应在大陆东岸。从方向上看,不可能是赤道逆流。
  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  )
A.在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在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D.在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8.A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7选C,8选D。第7题,图中等温线越向北数值越大,应位于南半球,A处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有暖流经过。第8题,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分布规律,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西岸为暖流。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两图中的箭头表示我国东南海域冬夏洋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为夏季洋流示意图
B.图中洋流都属于风海流
C.海峡区海水盐度乙季节高于甲季节
D.海峡区冬夏洋流流向变化是由密度差异引起的
10.下列关于台湾岛叙述正确的是 (  )
A.台湾岛被称为亚洲的“天然植物园”,是因为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B.台湾岛东侧等深线密集,因此其东侧没有大陆架
C.台湾岛的环岛交通发达,是为了延长线路,激活沿线的经济发展
D.台湾岛西侧海峡,虽有洋流交汇,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渔场
【解析】9选C,10选D。 第9题,台湾岛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据图中洋流流向判断,甲为我国冬季,乙为我国夏季。第10题,台湾岛中部为山地,纬度较低,植被种类丰富,故被称为“天然植物园”;由于地形影响,其交通线分布在沿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15分)
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离/km
水温/℃
0
14.7
52
16.4
104
17.4
208
18.4
312
19.1
416
19.7
520
20.3
624
20.8
728
21.2
(1)结合上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
(2)甲图所示区域位于_______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甲图中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__ ,并在乙图中画出该洋流的流动方向。?
(4)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表中明显可以看出离海岸越远水温越高。第(2)题,甲图所示区域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受此风的影响,表层海水会发生自东向西的流动,底层较冷的海水会上升补偿。第(3)题,依据前面分析可判断该洋流为寒流。自南向北流动。第(4)题,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形成沙漠气候,并向低纬度延伸。海水上升,鱼类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答案:(1)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越高
(2)赤道低 副热带高 东南风 作图如下图
(3)寒流 作图如下图
(4)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形成大渔场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标出图中a、b两洋流的流向。
(2)a、b两洋流中,__________ 为风海流,_______________对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
(3)图中上海到旧金山的两条航线中,航速较快的是__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
(4)A、B、C三海域,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__;温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 ?
(5)b洋流附近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渔场。该渔场成因与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有何不同? ?
【解析】第(1)(2)(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根据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呈逆时针流向的特点,即可确定a、b洋流的方向。同时,a洋流的成因是受东南信风影响,b洋流是秘鲁寒流。第(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表层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第(5)题,考查渔场的成因及分布。
答案:(1)洋流流向a←,b↑
(2)a b
(3)①
(4)C>B>A A(5)秘鲁 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由冷海水上泛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④<③<②<①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4.可以提高海水盐度的因素是 (  )
A.洋流流经 B.高气压带控制
C.河流注入 D.积雪融化
【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①位于大陆西岸副极地地区,受暖流影响,较②位于大陆东岸副极地地区,受寒流影响,显然盐度①大于②;③位于大陆西岸副热带地区,受寒流影响,④位于大陆东岸副热带地区,受暖流影响,所以盐度④大于③;而副热带地区盐度大于副极地地区。第14题,洋流分为寒流与暖流,影响不同;河流注入淡水,盐度下降;积雪融化也为淡水,盐度下降。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完成15、16题。
15.按哥伦布的最初计划,他将一直沿 (  )
A.4°34′N航行 B.28°N航行
C.41°34′N航行 D.62°N航行
16.为加快航速,下列洋流中哥伦布航海时可利用的是 (  )
A.加那利寒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东格陵兰寒流
【解析】15选B,16选A。第15题,在北半球,观察北极星的仰角数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哥伦布的象限仪指示的度数就是北极星的仰角度数。第16题,根据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当哥伦布前往美洲横渡大西洋时可以利用加那利寒流顺水而行。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大洋西部两支南北流向的洋流。(要求:寒流用虚线箭头,暖流用实线箭头。)
(2)图中40°纬线附近大洋西部等温线较东部__________(填“稀疏”或“密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P处海域多海雾的原因。
【解析】第(1)题,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在大洋西部40°N以北为向南流动的寒流,以南为向北流动的暖流。第(2)题,寒流与暖流交汇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因而等温线密集。第(3)题,P处海域为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暖流洋面上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答案:(1)略
(2)密集 寒流与暖流交汇处,表层海水温度水平梯度大
(3)P处海域为寒、暖流交汇处,暖流洋面上暖湿空气流到冷的寒流洋面上,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