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让学生观察蒸发现象,并分析出蒸发要吸收热量的科学原理。(2)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切实认识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以及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蒸发快慢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写字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过一会,观察这个字的变化。
生:不见了
师:那么水的字迹哪里去了,水是怎样跑掉的呢,变成什么物质跑掉了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生:湿衣服变干,衣服里的水不见了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请同学们看课件,那么,衣服为什么会干,水坑里的水哪去了,粮食为什么会干,水到底到去哪了呢?
生: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对,就是蒸发了。(出示幻灯片)。我解决了这个小疑问,那么老师请问同学们,在蒸发过程中伴随着哪些变化呢?
师: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活动。请同学们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脑门或手背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生:凉凉的
师:对,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把我们身体的热量带走了。
师:说的非常好,老师总结一下,意思就是,蒸发要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可让同学们一起说出来)
师:展示课件,进行本小节总结: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背诵,熟悉刚刚讲过的知识。
生: 同学们展示背诵成果。
师:同学们,老师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学习要会举一反三,请问同学们, 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液体跑到空气中的例子吗?
生:夏天散水等
师:(对同学们的答案做出判断及评价,)大屏幕展示示例:(1)教室里洒的水变干.(2)打针时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3)洗头后湿头发变干.
老师还有一个生活问题想问问大家,平时你们怎么晾衣服的?
生:通常把衣服晾在太阳能照射得到又通风的地方。
师:还有吗?晾衣服的时候是不是团成一团,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就行了?为什么?
生:还要把衣服摊开来晒。只有这样,衣服才会干的快。
师:联系这个生活实例,同学们能否说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
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1、取相同质量的水放在相同口的瓶中,一个置于教室阴凉处,一个置于教室朝阳处。过一段时间,有阳关照射温度高的水蒸发完了,阴凉处温度低的水还有。(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取两瓶相同质量的水,一瓶就放在瓶中不盖盖子,另一瓶水洒在桌面上。经过相同的时间,桌面上的水干了,瓶中的水几乎没少。(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要相同的器皿中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一个表面没有空气流动,另一个放在电风扇下面吹,一定时间后,电风扇下面的水先干。(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师:出示课件总结: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是否有关。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就越快。
师:请同学们想想还可以 设计哪些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呢?
生:同学们举手发言,说出自己自己设计的实验。
师:同学们设计实验都很好,个别同学的实验还需要完善。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师:最后,我们进行一下课堂小练,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四、课堂巩固:
一、课文内容我最熟
1、在( 常温 )下,水会慢慢变成(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 蒸发 )。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温度 )( 面积大小 )( 空气流动速度 )。
3、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 速度 )不同。
二、小法官,巧判断
1、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
2、在常温下,水是不会蒸发的。( × )
3、水蒸发的快慢只与温度有关。( × )
4、把手指弄湿,手指就会感到凉,是因为水蒸发时吸热。( √ )
三、问答
夏天,从游泳池上岸之后,觉得特别凉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答:因为被风一吹,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了人体的热量,所以觉得凉爽。
板书:
8.水到哪里去了
在平常温度下
吸热
水(液态)-----------水蒸气(气体)
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温度、面积大小、空气流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