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Peaceful Diplomacy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导入新课
不平等
不独立
无自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外交政策
外交环境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中苏建交
外交政策
1949年——
苏联、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印度共和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瑞士联盟、芬兰共和国。
外交政策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外交政策
3.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外交政策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5.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外交政策
6.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 —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
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① 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 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课小结
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加强与亚非家的团结合作
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出席亚非国际
会议(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