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3 20: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历史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任课班级
课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日期
第 10 周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与探究“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最安定,也是东汉最稳定时期。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和东汉政权瓦解的原因
教学难点
东汉政权瓦解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参 ,校园网优秀教案及课件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参与互动、探究式教学 
拓展延伸
 
板 书 设 计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课 后 反 思
 
教研组长 签 审


教务处 签 审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问题与情景)
师生活动(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西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婴五岁时,西汉实际掌权者宰相级的王莽,发动宫廷政变,命其下诏禅位,西汉王朝灭亡。
材料展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或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材料展示: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 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提示: 西汉初年:1.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3.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东汉汉初年: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2.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那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4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5.教师讲述:光武帝的这些措施总体上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问题探究:你从光武中兴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右图是《东汉宅院画像砖》这块房屋画像砖采用鸟瞰手表现东汉建筑。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 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右图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说唱俑又称说书 俑。这件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雕塑线条简练,技法娴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
目标导学二:宦官交替专权 1.问题思考:什么是外戚?什么是宦官? 提示: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阅人 2.图表展示
问题思考: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提示:9.5岁,24岁 3..图片展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问题探究:外成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提示:外威宣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就油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东汉王朝走向袁亡。 教师过渡: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提示:(1)原因:政治腐败、租税严重、灾荒连年(2)爆发的时间:184年;(3)领导人:张角;(4)创立的组织:太平道 2.教师提问:黄巾起义的结果如何呢?有什么影响?提示: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黄巾军受到重创、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的影响: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这次农民起义,沉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的季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