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85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件85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10:35:22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认识农业:
(1)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___________获得产品的物
质生产部门。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长和繁殖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区位:
(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联系。空间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因素:通过热量、光照、降水等影响作物的_____、
产量和品质等。
②地形因素:以海拔和坡度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种类种植业林业③土壤因素:土壤结构、_____、土层厚度以及酸碱度
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④水源因素:湿润地区___________是作物稳产和高产
的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_____
水源。肥力丰富的水源灌溉[连一连]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激疑】农业发展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因素:可有效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良种培育,_________,化肥、农药的合理
施用以及科学灌溉等。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其他因素: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_________、工业
基础。农机使用政府政策【激疑】 近年来蔬菜市场上出现了“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你能说出其影响因素吗?提示:农产品因市场需求大,出现短时期价格上涨走势。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古代: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_____因素对农业区
位的影响最为重要。自然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_________削弱了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2)伴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___________因素影响不断
增强。
(3)环境因素现已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市场和交通[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与社会经济因素相比,农业的自然因素变化较大。
( )
②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 )
③近年来水稻种植的界线不断北移主要是受全球变暖
的影响。 ( )×√×④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主要与交通运输
条件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有关。 ( )√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白色产业”:
(1)产业部门:_____、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棉花(2)优势区位。充分引水灌溉极大(3)产业地位:_____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
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新疆2.“红色产业”:
(1)产业部门:番茄、辣椒、红枣、_____和红花等农产
品生产和加工。
(2)优势区位。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
_______积累;枸杞红色素②气候干燥——利于作物晾晒储存;
③草原、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3)产业发展。
①借助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把握国内外市场机遇,调整和优化农业_________,
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红色产业”和适销对路的农产
品。产业结构【激疑】 新疆和西藏农业发展中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你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吗?提示:①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措施:引水灌溉,种植棉花、瓜果等对光照条件要求高的作物及耐旱作物。
②西藏:高寒、热量不足。措施:发展河谷农业,种植耐旱的作物,发展高寒畜牧业。能力1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3)科技因素(动态因素)。2.从限制性因素看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发展思路:
(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河谷农业。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水源不足—灌溉和绿洲农业。
(3)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避开农业低温期。(4)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地势起伏大—坝子农业。
(5)东部季风区: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利工程。【典例示范】
茶蕴含着中华文化,江苏绿茶享誉海内外。图1表示茶树生长的适宜条件,图2是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1)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 (  )
A.洪泽湖周边地区 B.太湖周边地区
C.江苏西北部地区 D.沿海地区(2)“高山出好茶”,江苏名茶也多产于丘陵山地,主要原因是 (  )
①山地易排水 ②山地日照充足
③山地风力大 ④山地云雾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路点拨】结合茶树的生长习性,选择合适的地区,具体思路如下:【解析】(1)选B,(2)选B。第(1)题,由图1可知,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范围是年均温15~25 ℃,年降水量在
1 000~2 000 mm的地区,对照图2可得出,江苏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是太湖周边地区和沿江地区。第(2)题,茶树生长环境要求地表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是又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山地丘陵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山地迎风坡空气受地形抬升,易形成云雾,有利于茶树生长,盛产好茶。【素养探究】
费尔干纳盆地是西风在夏季也能够到达的地区,这里地形平坦,是中亚人口最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因地理位置独特(与多国接壤;地处交通要道),加上农业、矿产等资源丰富,成为历史时期各国的“必争之地”。该盆地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只有一条公路相连,冬季还有数月大雪封山,这使得费尔干纳盆地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1)(区域认知) 农业发展条件有哪些?
提示:①气候条件:地形影响,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西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②盆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水);地下水。(2)(综合思维)说出费尔干纳盆地像“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聚宝盆”的原因。提示:①“聚宝盆”说明这里物产丰富:棉花、瓜果、金属矿产等物产丰富;
②“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方面说明这里物产多为自己所用(人口稠密,农产品消费量大,商品率低),另一方面反映出这里交通不便,物产难以外运(现代交通运输线路数量少,交通不便,且易受大雪等灾害的影响,农产品外运不便)。能力2 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1)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2)农作物的区位选择。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域进行区位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典例示范】
  读某城镇及周围地区农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苹果四种农业生产,则甲、乙、丙、丁四处各应发展何种农业生产?
(2)若该地位于黄淮海平原滨海地区,要在甲处发展种植业,需改造哪些自然条件?说明理由。
(3)20世纪60年代,该地农民曾对乙处(已知乙处的坡度为28°)进行梯田开发,发展种植业。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思路点拨】解答农业区位选择类试题要把握以下关键点:
(1)会判断所给的几种农业活动类型的单位产值,如本题所给的四项中,花卉和乳牛明显高于小麦和苹果。(2)会分析几种农业活动类型各自的区位需求:单位产值较高的可接近市场;易变质的需靠近市场且交通便利;花卉种植需水量较大,多近河流;耕作业尽量选择平地,水果种植多布局在山地或丘陵。(3)能理解区域自然环境特征:黄淮海平原滨海地区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势低洼——夏热多雨,冬冷干燥,春多风沙、春秋易出现盐碱(春旱、夏涝、风沙、盐碱)。
(4)关于坡地的开垦问题:缓坡(一般小于25°)可开垦为梯田;陡坡(一般大于25°)宜封山育林,保护环境。【解析】第(1)题,甲处距离城镇较远,面积较大,适合种植小麦;乙处为山地丘陵,适合栽培果树;丙处靠近公路,适合发展乳牛养殖业;丁处紧邻城镇和河流,适合种植花卉。第(2)题,黄淮海平原滨海地区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严重,据此分析甲处需改造的自然条件。第(3)题,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工程量大,且梯田的面积小,还易引发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破坏。乙处是离城镇比较近的丘陵,宜发展林果业。答案:(1)甲—小麦、乙—苹果、丙—乳牛、丁—花卉。
(2)地形、土壤。地势低洼,土壤盐碱化严重。
(3)不合理。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补偿训练】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1)选D,(2)选A。第(1)题,淅川和汉中都位于山谷地区,北部地势都较高;结合图例可知,两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淅川附近有水库,水体与陆地比热容不同,水体对气候调节作用较强,故导致淅川热量比较充足些,故柑橘上市较早。第(2)题,①与其他地区相比,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开阔,位于水库附近,水热条件好,最适宜柑橘生长。【素养探究】
晋祠大米被誉为“皇家贡米”,已经有三千多年的
栽培历史。稻田灌溉用水是地下岩溶排出的含有明矾、
钾等多种矿物质的晋祠难老泉泉水。晋祠镇周边地区
的地表覆盖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
素,蓄水性强。在煤炭经济的影响下,难老泉泉水逐年
减少,地下水水位连续下降,1994年难老泉泉水彻底断流。难老泉断流后,稻农只能用地下井水和汾河中流来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灌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晋祠大米这千年“皇家贡米”基本绝迹。
(1)(综合思维) 难老泉断流前晋祠利于大米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提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半年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地处汾河谷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用难老泉泉水灌溉,灌溉水质好。 (2)(综合思维)导致晋祠大米基本绝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稻田灌溉用水的水质下降,稻米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受外地大米的价格冲击,稻农经济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丧失。能力3 不同区域农业的区位因素对比
1.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及特点分析:
(1)区位因素分析。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这与该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及独特的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2)特点及原因归纳。2.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及特点:(1)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及形成原因。【典例示范】
(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突破以下几点:
(1)明确农作物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的分布地区,例如:水稻——南方、小麦——北方、棉花——五大商品棉基地等;
(2)能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理解水稻种植中心和消费中心的分布地区。【解析】(1)选C,(2)选A,(3)选B。第(1)题,从图中看
出,黄河下游区主要包括河南省和山东省,稻谷供需结
余河南为-150~0万吨,山东为-655~-150万吨,结余为
负值,结合黄河下游的稻谷种植,一直不会是主要余粮
区;长江中游区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稻谷余粮
在300~1 849万吨,一直是余粮区;珠江下游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原来是重要的稻谷余粮区,现在为
-655~-150万吨,不再是主要的余粮区;淮河下游的江
苏省,稻谷余粮为150~300万吨,一直是重要的余粮区。
第(2)题,从图中看出,安徽省和黑龙江省的稻谷余粮都
在300~1 849万吨,是重要的稻谷余粮区。黑龙江省地
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与安徽省相比,是稻谷盈余的最大优势条件。供需盈余与农业劳动力无关,与人口总数有
关;黑龙江省纬度高,复种指数低;淡水资源条件比安徽
省要差。第(3)题,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与出口没有关系;
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生产地北移,市场在东部沿海等地
区,会造成运输距离加大,运输成本上升,流通效率会降
低;水稻种植重心北移,北方的气温低,储存难度会降低。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据此完成1、2题。
1.福建省农民大面积引种栽培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适宜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土壤比较贫瘠 B.热量条件较差
C.种植水平 D.种植面积较大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福建省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台湾青枣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品质好,市场广阔。第2题,闽南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因此种植台湾青枣的面积较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脆弱性较高。
  (2019·北京高一检测)2018年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将创历史新高,比2017年增加约12%,蔬菜进口量下降,高水平的补贴和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其蔬菜迅猛发展的主要条件。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俄罗斯亚洲地区的温室蔬菜种植明显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B.技术 C.热量 D.人口
4.随着产量的提高,2018年俄罗斯蔬菜价格并没有大幅度降价,原因可能是
(  )
①交通条件改善 ②政府投资加大
③种植成本增加 ④市场需求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选D,4选D。第3题,温室蔬菜种植,说明热量和技术不再是限制其蔬菜种植的主要因素;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欧洲部分地区,亚洲地区人口稀少;俄罗斯亚洲部分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并不短缺,因此导致其温室蔬菜种植明显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第4题,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大增,高水平的补贴和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其蔬菜迅猛发展的主要条件,说明蔬菜种植成本增加;蔬菜产量增加,而进口量下降,说明其市场需求量旺盛。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近年来,“互联网+农业”模式日益推广,海南瓜农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种植技术,强化网络销售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据此完成5、6题。
5.互联网时代,对我国农业影响明显增强的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
C.水源 D.科技水平
6.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互联网+农业”给海南瓜类生产带来的显著变化是
(  )
A.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B.农业布局日趋分散
C.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D.运输条件显著改善
【解析】5选D,6选B。第5题,“互联网+农业”时代,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的发展,科技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气候条件、劳动力、交通运输影响相对较小。第6题,“互联网+农业”模式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但是对市场定位影响更大,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使得农产品市场定位更加精准,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将促进农业布局日趋分散,但是针对海南瓜类影响小,“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影响现代农业的生产和销售,对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新思维·新考向】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砂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甲地地表砂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
(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为改造西瓜种植的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砂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第(3)题,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第(5)题,从水资源利用、农田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
(2)砂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
(4)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
(5)针对风沙灾害多的问题,可以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针对春季降水少的问题,可以推广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如薄膜覆盖、地方名优特产品培育;针对夏季旱涝灾害频发的问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九
农业的区位选择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江浙。下图为大棚草莓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各地草莓种植户多来自江浙,主要是因为江浙 (  )
A.销售平台多样 B.种植技术先进
C.物流网络发达 D.区域政策扶持
2.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  )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轻病虫危害
C.增加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生长
3.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光热 B.节约土地资源
C.增加观赏价值 D.利于空气流通
【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江浙草莓种植户选择在大城市郊区种植草莓,主要是直接面向大城市销售,而江浙主要提供的是先进的种植技术。第2题,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减少光照,从而抑制杂草生长。与白色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覆盖对减少水分蒸发、减轻病虫危害、增加土壤肥力作用不大。 第3题,立体大棚与平面大棚相比,同样土地面积产量增大,故主要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5.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
A.北京市郊区 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
6.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  )
A.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B.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C.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
D.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
【解析】4选A,5选A,6选B。第4题,图①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从等高线数值能看出图②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属于对地形的改造;③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第5题,图①为利用玻璃温室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投入较高,技术要求高,一般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大城市的郊区,河西走廊、三江平原及南疆盆地均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第6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做到因地制宜。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辽宁 B.山东
C.上海 D.广东
8.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解析】7选D,8选C。第7题,看农业结构的组成:乳畜、园艺、水稻、甘蔗——其中“水稻、甘蔗”喜高温多雨——多布局在我国南方地区。选项中能种植甘蔗的只有广东。第8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甲市集中种植水稻,乙市集中种植甘蔗,丙市重点发展乳畜和园艺(靠近市场)。市场需求是导致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到第三阶段呈现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近年来,“农产品溯源系统”悄然兴起。消费者利用该系统可以查看农产品的生长、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下图为“农产品溯源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体现了 (  )
A.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弱
B.交通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性增强
C.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
D.资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弱
10.推广使用农产品溯源系统有利于 (  )
A.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农业生产环节 D.延长农产品的生长周期
【解析】9选C,10选A。第9题,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联系,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第10题,消费者利用农产品溯源系统可查看农产品的生长、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所以农产品溯源系统不能降低生产成本、更不能延长产品的生长周期,没有减少农业生产的环节,但消费者通过查看生产信息,可监督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利于农户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进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分析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20分)
(1)A处_________条件组合好,宜种植以____________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
(2)B处____________条件好,但_______________资源不丰富,宜发展以____________为主的旱作农业。?
(3)C、D处充分利用具有很大优势的_______________资源,发展畜牧业和_________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
(4)E处制约农作物生长的首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特色农业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粮食作物颗粒饱满、质量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A处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组合好,适宜发展喜湿热的水稻。第(2)题,B处为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光热条件较好,适宜旱作农业生产。第(3)题,C、D处属内陆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多草原、荒漠,但光照条件好,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第(4)题,E处为高寒地区,热量不足,粮食种植主要在河谷中进行,同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1)水、热 水稻
(2)光照、热量 水  小麦、棉花
(3)草场、光照 灌溉(绿洲)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任选两种)
(4)热量不足 河谷农业 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一种典型农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
A.水稻 B.柑橘 C.小麦 D.甘蔗
13.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  )
A.播种发芽成苗期 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 D.成熟收割期
【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该作物秋季播种,冬季能越冬,春季返青拔节,夏初收割,与小麦的生长期吻合。第13题,小麦返青拔节抽穗期,生长速度快,对水分需求量大,此时正值春季,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春旱明显,最需要灌溉。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美国本土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表。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毫米)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种植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 500千克/公顷
6 750千克/公顷
(1)分析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要求分析两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美国小麦种植区位于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有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我国东北地区小麦种植区位于东北平原,同样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点,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也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纬度低于我国玉米带,热量条件好,利于玉米的生长;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更加肥沃;美国是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高于我国,农作物单产高。
答案: (1)地势平坦;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
(2)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