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范围:覆盖_____、江苏、浙江、安徽、江西、___
___、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
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上海湖北21%2.地位: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_____
_____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
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综合实力3.区位优势:
(1)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2)从全国范围看。(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产业结构内河长江三角洲协调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生态【激疑】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提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高素质人才多;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产值高。三、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1)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共抓_______,不搞_______;
(2)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
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_____________发展之路。大保护大开发绿色低碳循环2.长江水资源利用及保护:(2)主要问题:中下游地区水污染及_________。
(3)保护措施: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___________和水
资源保护。富营养化水生态修复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措施:
(1)机制: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_______
___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生态补偿(2)措施。水土保持石漠荒山洪涝灾害能力1 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背景分析【典例示范】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思路点拨】从资源条件、政策的支持、劳动力状况、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分析。【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土地面积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条件分析,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政策的支持;从劳动力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大。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补偿训练】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是新时期我国重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覆盖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21%,人口和GDP均超过全国的40%。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示意图。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解析】从交通、资源、产业基础、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市场等角度描述。
答案:交通便利;资源、能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素养探究】
2016年10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提出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评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提示:有利:长江水运能力大;区域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运输线路等级高;各种交通运输衔接程度好;经济带走向与长江航运方向一致。不利:长江中上游地区航道季节变化明显;沿长江东西向铁路不足,影响运力。(2)(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为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建设沿江绿色发展轴,应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保意识。能力2 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区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污染(水污染)。
(2)区域内部相互竞争,重复建设突出。
(3)人口增长,人地矛盾加剧。2.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典例示范】
2018年11月30 日举行的“2018 长江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徐宪平认为:“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还在岸上。”据此完成(1)、(2)题。(1)“长江病了”的“根子”主要是 ( )
A.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B.自然灾害多样频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今后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主题是
( )
①交通运输建设
②生态环境保护
③经济发展
④自然灾害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路点拨】解答该类试题要树立人地协调观,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解析】(1)选D,(2)选C。第(1)题,文本信息“根子还在岸上”,岸上的泥沙和污染物排入长江,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第(2)题,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补偿训练】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政府的重大决策。长江经济带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据此完成(1)、(2)题。 (1)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中,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促进工业发展
C.修复生态系统 D.发展水产养殖(2)苏州将在2018年后拆除太湖周边4.5万亩围网养殖,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水质
B.保护生物资源
C.保护农田
D.保护土壤【解析】(1)选C ,(2)选A。第(1)题,“退田还湖”可以增大水域面积,既提高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又能修复生态系统。第(2)题,围网养殖需要向水中投放饵料,会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通过禁止围网的方式保护水体是顺应自然。【素养探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三角”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是指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指出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提示: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水土流失、酸雨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多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长江流域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
①水量大,居我国首位
②流量稳定
③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1选B,2选B。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辐射状分布。
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3~5题。
3.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鄂、湘、赣 B.黔、蜀、渝
C.皖、浙、沪 D.苏、鲁、豫
4.有关长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论述正确的是 ( )
A.通航能力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B.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
C.成渝经济区西部的三峡工程提供了充足的电能
D.长江下游与京广、京九铁路交会,形成水陆联运网
5.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是 ( )
A.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充足
B.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C.人才和技术力量雄厚
D.海陆空交通运输便利
【解析】3选A,4选A,5选B。第3题,由图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包含了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第4题,水能资源蕴藏量自西向东应逐渐减少,故B错误;三峡工程在成渝经济区东部,故C错误;长江下游应与京沪铁路交会,故D错误。第5题,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的上游,所以其发展的优势是矿产和水力等资源丰富。
【新思维·新考向】
6.李同学在自主学习“长江经济发展战略”时将笔记做在了图旁边(如下图所示)。请你仔细阅读笔记,找出其中至少五处错误关键信息,并加以改正。
【解析】仔细阅读文本材料,找出关键词的错误,地名的错误,叙述的错误。至少找出其中五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答案:
错误1:以旱地为主 改正:以水田为主
错误2:均为可再生资源 改正:均为非可再生资源
错误3:上中游 改正:上游
错误4:攀枝花 改正:去掉攀枝花或改为其他省会城市
错误5:工业废水可直接排入长江及其支流 改正:将工业废水排至污水处理厂(或作净化处理)
错误6:流急 改正:流速慢
错误7:可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改正:退耕还湖
错误8:丘陵 改正:平原
错误9:重工业 改正:综合性工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四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长江经济带进行考察。24日,总书记飞抵宜昌;25日,沿江而下到岳阳再至武汉;26日,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发展新理念。读图完成1~3题。
1.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是 ( )
A.重庆 B.宜昌 C.武汉 D.南京
2.关于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 )
A.上游地区以发展航运为主
B.下游河段以水能开发为主
C.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
D.中游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3.以下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是 ( )
①迁走长江沿岸1千米范围内的化工厂
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
③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退耕还林、还湿、还湖,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选C,2选C,3选D。第1题,长江源头至宜昌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四个选项中只有武汉位于长江中游。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以水能开发为主,下游河段发展航运。利用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中游地区发展种植业。第3题,题干信息“不搞大开发”,所以不宜在长江干流上多修建水电站,②错误。①③④均属于“共抓大保护”的范畴。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试验区。读三个试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
4.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5.制约“成渝试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
A.交通不便 B.自然资源
C.耕地资源少 D.人口众多
6.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关于其形成和发展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
A.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资源丰富
B.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
C.所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4选D,5选A,6选C。 第4题,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缓解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二是以浦东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上海的发展,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第5题,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说,成渝位于四川盆地,四周被山地包围、境内多丘陵,地形地势不利于修建交通线,使其与外界交通联系不便,严重制约其经济发展。第6题,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处在江汉平原上,自然条件优越;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武汉钢铁工业发达,也是我国著名的“光谷”。
(2019·北京高一检测)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产业转移和承接等重要任务。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业吸引能力较高省区是渝、沪
B.产业吸引能力较高省区是沪、黔
C.川产业吸引能力低因劳动力廉价
D.皖产业吸引能力低是因信息闭塞
8.长江经济带建设后,能够 ( )
①显著提高上、中游人口素质
②促进长江沿线文化技术交流
③有助于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④促进长江沿线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7选A,8选D。第7题,结合图例和图,可知渝、沪的产业吸引能力高达2.79~6.65。第8题,长江经济带建设,主要任务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转移和承接等,与人口素质关系不大,故①错误。但可以促进沿线资源优化配置和文化技术交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2018·北京春季会考)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9、10题。
9.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流水质变好
C.灾害性天气增多 D.湿地面积减小
【解析】9选B,10选B。 第9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主要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调整优化该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可以缓解京津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故④错误。第10题,西北部地势高,多为海河支流的发源地,建设生态涵养区,能改善河流水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材料及京津冀布局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下图),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重点承接中央直属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所等在内的非首都功能。
(1)雄安新区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设立雄安新区的目的有______(选择填空)。?
①扩大北京环境承载力 ②调整京津冀城市布局
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3)雄安新区的设立会带来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4)请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作答。第(2)题,设立雄安新区主要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调整优化该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缓解京津冀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第(3)题,迁往新区的人口主要靠政策的吸引力。第(4)题,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阐述,合理即可。
答案:(1)距离北京、天津近;交通位置优越;地价低廉;生态环境优良;可利用土地空间大;水资源更丰富(任答3点)
(2)②③④
(3)政策
(4)保护白洋淀湿地;倡导绿色交通;发展循环经济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019·全国卷I)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2~14题。
12.“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 )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13.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 )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 )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解析】12选B,13选D,14选A。第12题,从材料分析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形成“村村冒烟”的现象,主体为村办企业说明这些企业分散在不同的村镇,表明企业布局空间分散;燃料、原料、产品市场并没有体现“村办企业涌现”,它们体现的只是产品的投入来源与产出销售地分散,与材料不符。第13题,由材料可知,“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将用地指标进行整合,因此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同时整合的还有村办企业的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说明“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还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第14题,“抱团飞地”的发展模式是在县、镇统筹的前提下整合村办企业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改变了原来各村“村村冒烟”的独立发展局面,因此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这种模式只是各村的村办企业以“抱团”的形式联合建设,对生活方式影响不大,所以生活方式创新不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体现; 这种方式只是农村村办企业的发展,属于工业,而并非农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引入高素质科技人才形成,而这种抱团发展并没有体现出“科技”因素。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5.读北部湾经济区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简述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从区域开放性的角度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之间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政策以及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东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且有丰富的原料,且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位置邻近东南亚,毗邻港澳;区域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际海运交通线;港口腹地广阔,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国家政策支持等。
(2)东盟提供原料,提供市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