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63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63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10:39:44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固体废弃物荒漠化2.全球性环境问题:氮氧建筑物大气温室低地臭氧紫外线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从_____性、小规模向_____
性、大规模发展,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从环境
污染事件向全面_________发展。区域全球生态破坏[连一连]环境问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环境问题按照所示范的形式,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
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基本内涵:
(1)_____可持续发展——条件。
(2)_____可持续发展——目的。
(3)_____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社会生态3.基本原则:人类经济活动发达【激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方面?
提示:“金山银山”反映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反映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
资源。 ( )
②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 )×√③“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 )
④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不是一回
事。 (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
1.主要途径:_____途径、制度途径、经济途径、教育途
径等。
2.国际合作:
(1)联合国:环境与_____大会。技术发展(2)中国:中国政府针对本国国情提出“控制人口,节约
_____,保护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并制
定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环境3.公众参与:
(1)社会:倡导_____消费,鼓励公众参与,有利于形成关
心、爱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2)个人:每个人都应当树立_________、保护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绿色节约资源[辨一辨]判断正误。
①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
系。 ( )
②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
③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 )×√√能力1 解读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及成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下图:2.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典例示范】
下图为某环境问题形成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所示变化过程可表示 (  )
A.南极臭氧层空洞 B.全球气候变暖
C.全球性酸雨 D.土地盐碱化(2)该环境问题会明显 (  )
A.不利于南极生物的生存
B.减少地球表面淡水资源
C.加快建筑物被腐蚀速度
D.加快海洋生物数量减少【思路点拨】解此类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获取图示信息:知道图中隐含的化学原理。
(2)结合设问信息,筛选正确选项。【解析】(1)选A,(2)选A。第(1)题,氯与氧、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大气中的臭氧减少,南极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第(2)题,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直射,过量紫外线会使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最终引起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全球生态平衡,危及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补偿训练】
读“中国局部地区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例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
A.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酸雨
B.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
C.水体污染、酸雨、水土流失、森林锐减
D.酸雨、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2)甲类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 (  )
①土地荒漠化
②臭氧层空洞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1)选B,(2)选D。第(1)题,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锐减图中主要出现在西南山区,水体污染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第(2)题,森林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消耗的二氧化碳减少,能够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素养探究】
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举例”示意图,探究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提示: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欧洲东部和北亚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2)(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问题有哪些?提示:环境问题不只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能力2 分析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要点讲解】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典例示范】
(2019·全国卷Ⅲ)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思路点拨】解流程类试题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要在头脑中准确的回现整个地理事物形成或变化的环节、阶段、过程、建立逻辑联系。
(2)根据试题具体流程,抓住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厨余垃圾最大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图可以简化为以下思维导图:可以看出,只有“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流程是正确的。【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该流程图为厨余垃
圾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处理的是厨余垃圾,因此厨
余垃圾是原料。第(2)题,从厨余垃圾流程图的处理流
程看,厨余垃圾是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生产
工业油脂,并产生部分废渣和杂物。废渣是生产沼气后
产生的;工业油脂是提取生物油脂的产品;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生产有机渣,生产沼气,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废渣;有机渣是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补偿训练】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据此完成(1)、(2)题。(1)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 (  )
A.林业生产 B.畜牧养殖
C.种植业 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2)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 (  )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B.改善了生态环境
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
D.增加了生产成本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的循环经济是围绕油菜、水稻、小麦等生产而发展兴起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因此该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C正确。第(2)题,循环经济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不能实现零排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小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素养探究】
青田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该县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民在山脚下用泥土堆起田埂,引溪水灌溉稻田,田鱼啄食杂草与小虫,在稻田里自然生长。下图为青田县“稻田养鱼示意图”。(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稻鱼共生”生产方式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提示:水稻田为田鱼提供生存环境、食物;田鱼为水稻除草、吞食害虫、耘田松土; 稻鱼共生减少化肥、农药和饲料的投入等。(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稻鱼共生”系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可能对当地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提示: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利于文化传承,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等。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
①全球变暖  ②酸雨 ③土地荒漠化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水土流失 
⑥矿产资源减少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做法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印刷厂搬至城区接近市场
B.制糖厂用蔗渣生产饲料
C.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D.北方冬季以电气代煤取暖
【解析】1选B, 2选A 。 第1题,全球变暖、酸雨属于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矿产资源减少属于资源耗竭。第2题,印刷厂搬至城区,可能造成市区环境污染。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3选D,4选C。第3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4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
  浙江省是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衢州以种植业为起点,创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大循环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之门。下图为衢州市区域闭合大循环农业模式流程。据此完成5、6题。
5.衢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以 (  )
A.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B.提高城市化水平
C.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D.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  )
A.人定胜天思想 B.可持续发展思想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天人相关论
【解析】5选C,6选B。第5题,发展循环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根据材料信息,衢州的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有机肥,进行废物的循环利用。第6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发展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
【新思维·新考向】
7.读下图“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各环节代表的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填序号) 。?
①运输销售   ②使用   ③采集处理
(2)图中的各环节,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绿色产品是指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的产品。选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时尚。
(3)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选择填空)。?
A.增加碳排放量 B.减少环境污染
C.提高资源利用率 D.降低生活质量
(4)列举两项生活中公众可以普遍参与的绿色消费行为。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再利用后生产为产品,则A应是对废弃物的采集处理过程,B是运输销售,C是使用过程。第(2)题,图中的各环节,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有采集处理、加工制作、运输销售等。第(3)题,广泛使用绿色产品带来的影响有既减少环境污染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提高了生活品质,但不会增加碳排放,故答案选BC。第(4)题,依据实际生活列举即可。
答案:(1)③ ① ②
(2)采集处理 加工制作 运输销售
(3)BC
(4)使用环保购物袋、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回收废旧电池等。(合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六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青藏高原湖泊变化的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范围扩大 D.土地沙漠化
2.资料所述问题引起地理学家的紧张,主要是由于它可能会 (  )
A.改变地球圈层结构
B.影响水循环,危及水资源安全
C.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D.预示着全球的经济将出现衰退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缓解需要各国携手合作,这属于可持续发展中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D.因地制宜原则
【解析】1选A, 2选B,3选C。 第1题,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湖泊、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增多,湖泊的补给增多,从而导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张。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加剧冰川融化,长远来看,会导致淡水资源减少,进而会危及水资源安全。第3题,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缓解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5.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4选C,5选A。第4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5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读“古代农耕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图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7.图示时期,农耕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①草原退化 ②水土流失 
③资源短缺 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6选B,7选A。第6题,该图反映的是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耕作活动,这一时期人们通过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第7题,这一时期农耕活动产生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8、9题。
8.E、F、G的内容分别是 (  )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
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9.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  )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
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
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
【解析】8选D,9选B。第8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第9题,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人类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产方式的改善三个方面。
10.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B.它是一条只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战略
C.它要求人类在选择生活方式时要充分尊重自然,不得超越自然的承受能力
D.它的要义之一是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留有余地,不能竭泽而渔
【解析】选B。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1.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人类四大文明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5分)
(1)图①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
(3)如果图③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
(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4)图④体现了人类怎样的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
【解析】第(1)题,图①反映了原始人的活动场景,属于采猎文明时期,那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靠采猎才能维持生命。第(2)题,环境问题是在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的,四幅图中②代表了该阶段。第(3)题,图③所示为滥砍滥伐导致植被的大量破坏,甚至消失。第(4)题,图④反映了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为,说明人类意识到对后代应承担着道德的义务与责任。
答案:(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
(2)②。
(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启示: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沙尘暴 B.水污染 C.酸雨 D.雾霾
13.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
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
C.城市绿地面积大
D.废水排放量大
【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部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雾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和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1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西北部为山地,阻挡冬季风,使得该地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雾霾严重。
  下图示意某地区农场的经营模式。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农场最有可能位于 (  )
A.美国的五大湖附近 B.湄南河三角洲平原地区
C.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D.中国的新疆地区
15.关于该农场沼气池的生态效益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净化农场环境,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缓解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
③提高牛奶的品质和质量
④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多元化经营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解析】14选A,15选D。第14题,由图可知,该农场的玉米全部用作牛饲料,说明该地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以乳畜业为主,因此该地应位于美国五大湖附近,故A选项正确;湄南河三角洲平原地区位于泰国,该地以水稻种植业为主;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其主要以出产牛肉为主;中国的新疆地区以牧羊为主。第15题,利用沼气可以净化农场环境,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会缓解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矛盾,故D选项正确;该农场建沼气池与提高牛奶的品质和产量无关;沼液和沼渣最终回到田中,虽然土地肥力没有损失,但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多元化经营关系不大。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6.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指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
(3)N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有哪些?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是新疆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变化。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