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单元测试
1.从世界范围看,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 B.亚洲、欧洲 C.大洋洲、南美洲 D.亚洲、北美洲
2.下列大洲中,热浪、风暴、热带气旋等灾害袭来时,极易席卷全洲的是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
3.遭受干旱、流行病威胁最为严重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亚洲 C.南美洲 D.非洲
4.有关自然灾害损失在时间上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严重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涝灾
B.通常情况下,南亚旱灾与我国华北的旱灾在时间上较为吻合
C.开普敦暴雨多发,新疆一定多雪灾
D.我国寒潮危害一般在冬季最为明显
读“1954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损失对比表”回答5—7题。
5.1998年洪水淹没面积和死亡人数都比1954年少,其主要原因是
A.1998年洪水水位没有1954年的高 B.新建设的许多防洪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C.1998年的降水时间比1954年的短 D.1954年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1998年要大得多
6.1998年的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954年损失的十几倍,其原因是
A.1954年洪水到来前,政府组织军民对财产进行了及时转移
B.1954年洪水发生的时间比1998年稍晚,农田的农作物已经基本收割
C.1998年长江流域与1954年相比经济迅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
D.1998年洪水主要淹没的是市,而1954年主要淹没的农村
7.关于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的人为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天气预报严重失误,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②近年来长江上游植被的破坏导致水
土流失严重,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③大量的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洪水调
控能力减弱 ④堤岸设计标准过低及工程质量不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洪灾
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是我国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
B.②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等
C.①、②两地区发展农业都具有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D.①、②两地区均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10.关于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a.①区土层薄,②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b.①区水资源不足,②区春旱严重
c.①区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施加适量的熟石灰
d.②区应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灾害
A.ac B.bd C.ad D.bc
11.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或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B.②区水土流失严重
C.①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D.②区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
读下面某地区气象资料表。据此回答12-14题。
月份 1 3 5 7 9 11
风力≥8级天数 1.5 3.7 3.6 0.6 0.4 1.4
平均温度(℃) -3.2 6.4 21.2 27.3 20.6 6.3
降水量(mm) 3.3 9.1 33.3 247.3 26.2 3.5
12.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①风沙 ②干旱 ③洪涝 ④盐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3.结合表分析,该区域最可能是
A.西北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针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下列趋利避害措施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 B.改进耕作方式和改进作物品种
C.修建水库,疏浚河道 D.采用漫灌方式,扩大灌溉面积
新华网温州2004年8月20电,8月13日凌晨,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袭击了乐清市龙西乡、福溪乡、仙溪镇的9个村庄。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此次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①山体破碎 ②遭遇强度较大的连续性降水 ③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重力作用下滑 ④地震诱发所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分布不合理和经济发展过快 ②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严重 ③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 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7~20题:
17.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8.下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动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早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较旱
D.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19.如果在7月之前,雨带就早早进入Ⅰ地区,并且在此地区滞留的时间延长,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0.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21.读我国轮廓图,填写下列表格的各项要求。(后三项答出要点即可)
地区 主要气象灾害 多发季节 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 防御措施
D、E
C、B
A
22.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人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_
___ 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
______。
2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 2003年,全国有40多个大中城市地面下沉,其中尤以沿海大城市沉降现象最为明显,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 2003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了2.5毫米,高于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且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沿海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
(2)试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分)
(3)按自然灾害分布的空间位置分,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属于(1分)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海洋灾害 D.天文灾害
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应该属于那一种人为自然灾害?请简要列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分)
(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给沿海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3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02年9月20日晚9点左右,位于莫斯科西南约940英里与格鲁吉亚接壤处的卡尔曼顿大峡谷发生一场大雪崩,冰块顺着山体滑落。巨大的冰块、岩石、泥石流一时间把周围的村庄、疗养院、旅游营地等全部埋没。俄罗斯总统普京说:“这场雪崩是一场大灾难”。
(1)雪崩发生时,全世界已进人到9月21日的范围面积占全球面积的____。
A.多一半 B.少一半 C.一半 D.全部
(2)卡尔曼顿峡谷位于________山脉附近,它东西两侧分别是____海和___ _海。
(3)该地主要的旅游景观是________,如果从就近距离考虑,到此地的游客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和格鲁吉亚等国家。
(4)雪崩易发生在中高纬山地地带,我国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许多高山也是雪崩多发地区。
(5)雪崩往往造成埋没城镇、村庄以及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1分)
(6)除大量积雪能导致泥石流外,在山区产生泥石流的其他自然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A 2.C 3.D 4.B5.B 6.C 7.D 8.C 9.C 10.B 11.C 12.D 13.C 14.D
15.A 16.C 17.B 18.A 19.A 20.C
21.
地区 主要气象灾害 多发季节 主要成因 主要危害 防御措施
D、E 干旱 冬、春季 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采取长期、短期和应急等多种措施
寒潮 冬半年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农作物受冻害,大风、大雪造成各种破坏 及时预报、提早防御
C、B 暴雨、洪涝 夏季 充沛的水汽、强烈的上升运动 淹没农田和房屋 准确预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A 台风 夏、秋季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的破坏 加强监测和预报
22.(1)云南 广西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坚实 塌陷 (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溥,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
23.(1)沿海大城市因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且地表水污染严重,不得不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使地面沉降;且沿海大城市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也使地面沉降。
(2)由于温室效应影响,极冰融化,海水又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建筑物过于高大密集又导致地面沉降,使海平面相对上升。
(3)B 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因果链:地表水污染——水危机加重——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4)主要危害有:减弱港口功能,使城市排水设施功能下降;沿海风暴潮破坏程度增加,加大对沿海城市的洪涝威胁,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变坏;建筑物因沉降而发生塌陷(答出任两点即得全分)措施:限制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雨季对漏斗区进行人工回灌;对危险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海堤,改善排水设施(答出任两点即得全分)
24.(1)B(2)大高加索 黑 里(3)雪山 俄罗斯 阿塞拜疆(4)西北 西南
(5)堵塞河道 冲毁道路(淹没农田、牧场,毁坏森林)(6)冰川下滑 暴雨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