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课件52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课件52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14:57:08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一节 
植  被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_____的整体称为
植被。植物2.植被分类:
(1)天然植被:_____、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
(2)人工植被:经济林、_________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
理的。森林人工草场3.与环境的关系:
(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水分等环境
条件。
(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_____结构。
(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_____当地环境
的特征。土壤垂直适应【激疑】
  仙人掌具有椭圆形的厚厚的茎片,茎片上长着一簇簇白色的小刺,其实是仙人掌的叶。由此推测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干旱。二、森林
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高温垂直结构2.常绿阔叶林:亚热带炎热多雨革质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温带春季寒冷4.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北美漫长、寒冷针状[连一连] 将植被类型与植被类型的特点连线三、草原与荒漠
1.热带草原:
(1)分布区:热带雨林一带的_________。
(2)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_____两季。
(3)植被特点:湿季草原葱绿、_____草类枯黄;有的热
带草原中散生着_____或灌木。南北两侧干湿干季乔木2.温带草原:
(1)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_____,气候干燥。
(2)植被特点:_________,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有
矮小的灌木分布。寒冷夏绿冬枯3.荒漠植被:
(1)分布区:气候_____的地区。
(2)植被特点:以旱生的_____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
的形态和结构。干旱灌木[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草原地区因降水较少,不会有乔木的生长。 ( )
②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的大陆内部地区。 ( )
③荒漠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都很长。 ( )×√×能力1 植被与环境
1.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如下表所示:2.植物的形态与环境: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植物的形态具有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1)在沼泽地上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2)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叶子很小,有的叶面上还覆盖着薄薄的蜡层,或者是叶子变成了细刺;有的植物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3)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典例示范】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1800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完成(1)、(2)题。(1)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  )
A.储水 B.散热 C.耐寒 D.防沙【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或区域图中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判断植被类型。
(2)根据气候类型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特点)判断植被形态的成因及作用。【解析】(1)选D,(2)选A。第(1)题,“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嵌进石头里,由此判断索科特拉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都是高大的乔木,热带草原是茂盛的稀树草原。第(2)题,“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粗大的树干有储水功能,可保证其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沙漠玫瑰”的枝叶较小,耐酷暑,减少水分的散失,不耐寒,散热、防沙作用不强。【素养探究】
   近几年中,我国的许多家庭将种养多肉植物作为一种时尚。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1)(综合思维)多肉植物属于哪一种植被类型?
提示:属于荒漠植被。(2)(区域认知)多肉植物的特点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提示: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能力2 植被类型的分布与特点
1.世界植被类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2.植被类型的判读技巧: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
①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②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⑤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
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⑧温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
⑨温带沙漠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2)根据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判断。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为热带雨林。
②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的为常绿阔叶林。
③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的为落叶阔叶林。④叶片呈针状的为针叶林。
⑤以高大的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高大灌木分布的为热带草原。
⑥以低矮的草本植物为主,没有乔木,有低矮灌木分布的为温带草原。【典例示范】
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所属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
A.热带草原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D.温带草原 常绿阔叶林(2)①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 (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目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1)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图中植被的特点判断气候类型,进而确定植被类型。
(2)根据植被类型确定植被类型的分布或者特点。【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图中的植被以草原为主,还有高大灌木分布,为热带草原。②图中,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为热带雨林。第(2)题,热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的洲为非洲。【补偿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①地的植被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2)②地植被所具有的特点是 (  )
①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②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③常见茎花、板根
④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1)选B,(2)选A。第(1)题,由图中可知图示区域为南美洲,①地处巴西高原,其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第(2)题,②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素养探究】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
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
满眼的长着奇异板根状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
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
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充足的地下深层的水分。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 (  )
A.撒哈拉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极地区 D.马来群岛
4.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
A.荒漠 B.雨林 C.落叶林 D.针叶林
【解析】3选D,4选B。第3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读图回答5~7题。
5.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6.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7.下列树种最可能出现在甲地的是 (  )
【解析】5选C,6选B,7选C。第5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第6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第7题,甲地为华北地区,自然植被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四幅图中A为椰树,属于常绿阔叶林;B为云杉,属于针叶林;C为柳树,属于落叶阔叶林;D为仙人掌,为荒漠植被。
【新思维·新考向】
8.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自然景观按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景观从①到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
【解析】第(1)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由低纬到高纬”。由低纬到高纬,热量依次递减,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温带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第(2)题,自然景观从①到④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答案:(1)①④③②
(2)热量。
(3)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三 
植  被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800~1 500米。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或降水量1 000 mm以上却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读图,完成1、2题。
1.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 (  )
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解析】1选C,2选C。第1题,猴面包树属于热带草原的植物,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第2题,由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是为了在旱季为生长提供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2019·杭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3选A,4选C。第3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5、6题。
5.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6.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气温 C.降水 D.光照
【解析】5选D,6选B。第5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新叶是阔叶。第6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7、8题。
7.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8.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7选D,8选B。第7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8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重)。读图完成9、10题。
9.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
A.草地 B.落叶林
C.荒漠 D.阔叶林
10.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  )
A.气温高低 B.降水多少
C.地表形态 D.人类活动
【解析】9选A,10选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落叶林和阔叶林。荒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应为新疆,而该植被分布最广的省区为西藏,故为草地。第10题,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草场的类型,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草场的产量,如我国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非洲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植被类型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 。?
植被类型C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2)植被类型D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在南半球与它相对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该植被类型的南半球部分雨季出现在__________ 月(代表性月份)。?
(3)植被类型B为__________ ,其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为__________ 。?
(4)说出植被类型G的名称,并简述形成原因。
【解析】A地区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B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其特点为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C是热带荒漠,D、F地区是地中海气候,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E地区是热带荒漠,G地区是热带雨林,该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暖流及地形有关。
答案:(1)热带雨林带 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 热带沙漠气候
(2)地中海气候 F 7
(3)热带草原 湿季葱绿,干季枯黄,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热带荒漠
(4)热带雨林;
原因: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受暖流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13.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
A.0~200米
B.200~400米
C.400~1 800米
D.2 000~3 500米
14.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
A.减少水分蒸腾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解析】12选D,13选D,14选B。第12题,根据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原因。海洋影响不是森林类型差异的原因。中东部地势较高,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响植被类型。第13题,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16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的地区。台湾位于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小于15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2 000米处,1月气温一定在5 ℃以下,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2 000~3 500米。第14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减少水分蒸腾无关。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要起抗寒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杨是生长于干旱大陆性气候的树种。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 ℃,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 ℃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研究表明,若3月均温每升高1 ℃,起始日提前2.21天;10月均温每升高1 ℃,终止日推迟2.76天;3~10月均温每升高1 ℃,生长季延长7.78天。可见,胡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明显。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分布图。
(1)据图描述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但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如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变长的趋势不明显,而格尔木所在地区终止日推迟明显。试推测两地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
【解析】第(1)题,胡杨年生长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趋势,同时要注意描述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分布的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和田周边纬度低且受沙漠影响,整体较暖,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第(2)题,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近50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的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纬度越高地区、寒冷地区变化一般越大。和田所在地区较为温暖,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高,相对寒冷,但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和田所在地区生长季最长,东北部和格尔木所在地区最短。生长季长短取决于气温,自西南向东北纬度升高,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增强,故呈现由西南向东北生长季逐渐变短的特征;再加上和田周边沙漠广布,夏季强烈升温后热量扩散较慢,整体较暖,故生长季长;格尔木所在地区地势较高,生长期短,积温较低,故生长季短。
(2)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胡杨年生长季普遍有变长趋势的原因应是全球气候变暖。但气候变暖有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和田所在地区春、秋季变暖都不明显,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不明显,故生长季变长趋势不明显。格尔木所在地区春季变暖不明显,秋季变暖明显,终止日推迟,故生长季变长趋势明显。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