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六章自然灾害 阶段复习课(课件14张PPT+11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地理必修一人教版 第六章自然灾害 阶段复习课(课件14张PPT+11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3 15:17:53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第六章 
自 然 灾 害【单元概览】【素养纵览】【学法通览】
1.气象与水文灾害
(1)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主要从气候和地形两个方面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2)干旱灾害:从降水量少的原因分析旱灾的成因。
从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的危害。
(3)从台风、寒潮的源地分析其成因,从其伴随的天气分析其造成的危害。2.地质灾害
(1)通过示意图认识地震构造,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两大地震带的成因。
(2)从地势起伏大小、岩石破碎状况、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及人类活动,分析滑坡的成因。(3)从地势起伏大小、地表疏松物质的多少、植被覆盖率的高低及人类活动、短时间水流的大小,分析滑坡的成因。
从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引发次生灾害的角度,分析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3.防灾减灾
(1)防灾减灾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结合实例,理解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采取的主要措施。
(2)对于自救与互救的学习,主要是要掌握一些常见自然灾害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和技能。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主要是要明确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合其功能理解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相当于人的眼睛,主要功能是“看”,在防灾减灾中主要起监测、观测的作用。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防灾减灾中主要起到定位和发出求救信号的作用。(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在防灾减灾中可以对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并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六)
(第六章)
(90分钟 100分)
【合格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9·北京东城区高一检测)2018年11月16日,中国天气网发布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出炉,你要不要来一条》。文章说,“天下秋裤,穿久必脱,脱久必穿。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据此完成1、2题。
1.此股强冷空气 (  )
A.移动路径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B.西北地区冬小麦冻害严重
C.有助于雾霾消散
D.湿度较大,易带来雨雪天气
2.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还有
(  )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陆地轮廓 D.寒流强弱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材料“强冷空气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推知冷空气总体移动路径为自西北向东南;西北地区不是冬小麦种植地,不会给西北地区冬小麦带来冻害;寒潮伴随大风,大风来临时利于雾霾消散;冷气团来自内陆,水汽含量少。第2题,寒潮的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地形地势也会增强或减弱寒潮势力。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完成3、4题。
3.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寒潮 B.旱灾 C.台风 D.洪涝
4.能快速有效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  )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解析】3选B,4选A。第3题,该种灾害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南部沿海最严重,西北内陆最轻,应为异常干旱引发的旱灾。第4题,建设水利工程是抗旱最为快捷的措施。
  (2019·武汉高一检测)2018 年 9 月 16 日至 17 日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对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据材料完成 5~7 题。
5.“山竹”造成巨大危害,成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正值高温多雨期 B.带来狂风、暴雨
C.受灾区人口稠密 D.受灾区经济发达
6.虽然台风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下列关于台风益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削弱太阳辐射,利于作物生长
B.台风可使河口泥沙淤积,利于湿地的发育
C.台风能促进沿海养殖业发展
D.为人们带来丰沛的淡水资源
7.当遭遇台风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房屋里,小心关好窗户,将零散的东西在墙上挂好
B.如果是开车,立即将车停住,锁好车门,原地不动
C.如果在街上,找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等避风避雨
D.如果住在低洼地区,要及时转移到高处或安全住所
【解析】5选B,6选D,7选D。第5题,台风带来的危害,主要是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引起的。第6题,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降水可以缓解伏旱带来的干旱、高温,但削弱太阳辐射,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不利于作物生长;风暴潮对海岸有较大破坏,不利于湿地的形成;台风带来大风、风暴潮,对沿海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台风带来降水,可为人类提供淡水资源。第7题,挂在墙上的物品在窗户遭到破坏后会变成潜在危险;台风带来大风、暴雨会导致树木折断、广告牌等设施刮倒,使停在树下的车,避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大树下的人受到伤害。
  2018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读图,回答8、9题。
8.此次寒潮 (  )
A.源地位于新疆的山地冰川
B.西北地区降温的幅度大于南方
C.移动路径总体自西北向东南
D.冷气团饱含水汽,北方降水多
9.寒潮过境后 (  )
A.新疆北部山区融雪侵蚀严重
B.重庆市统计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
C.内蒙古高原上河流出现春汛
D.广州市清理结冰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解析】8选C,9选B。第8题,影响我国的寒潮多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新疆山地冰川不可能成为寒潮源地;从图中可知,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重庆和广州;从图中可知此次寒潮影响我国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重庆和广州,其移动路径大致自西北向东南;冷气团为干冷气团。第9题,新疆北部山区的融雪侵蚀程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剧。寒潮过后,气温降低,山区融雪侵蚀程度减弱;寒潮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降低,重庆市农作物会受到冻害影响;从图中可知,内蒙古高原降水量属于小雨、阵雨量级,不是河流春汛形成的原因;广州市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在0 ℃以上,不存在道路结冰现象。
  新疆皮山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根据现场调查,皮山县多处老旧土坯房屋倒塌,皮西那乡受灾严重,倒塌房屋5 000余间。下图为该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0~13题。
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次地震可有多个震级
B.木吉镇的烈度小于固玛镇
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D.烈度大小取决于震级大小
11.此次地震造成皮西那乡灾情严重的原因有 (  )
①距离震中较近
②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
③房屋抗震能力差
④位于Ⅷ烈度区域范围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地震发生时,皮西那乡一所学校的学生正在教学楼里上课,其较合理的做法是 (  )
A.迅速躲在窗口
B.迅速跑向门口逃出教室
C.迅速跑向阳台
D.用书包护住头躲到课桌下
13.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
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
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0选B,11选A,12选D,13选D。第10题,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固玛镇位于震中附近,木吉镇距离震中较远,所以木吉镇的烈度小于固玛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的坚实程度等。第1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皮西那乡距离震中较近,位于皮西那断裂带附近,烈度大,再加上房屋抗震能力差,导致灾情严重。第12题,地震发生时,正在教学楼里上课的学生正确的避震方法是用书包护住头躲到课桌下。第13题,地震发生后若被困在废墟下,应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以防吸入过多灰尘,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你。
  洪涝灾害与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中国大陆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次数图。据图回答14~16题。
14.下列城市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 (  )
A.北京、长沙、广州、贵阳
B.长沙、北京、广州、贵阳
C.北京、长沙、贵阳、广州
D.长沙、北京、贵阳、广州
15.下列关于涝灾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西部地区降水少,没有涝灾
B.东部地区涝灾北多南少
C.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
D.东北地区降水少,涝灾较少
16.江汉平原地势低平,是涝灾多发地区,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是 (  )
A.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
B.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
C.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
D.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14选A,15选C,16选D。第14题,根据图示可知,出现频次依次为长沙8,北京8~10,广州为6,贵阳小于4,据此,近 500 年特大涝灾出现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北京、长沙、广州、贵阳。第15题,根据图示材料可知,图示西部地区降水少,但也有涝灾;东部地区涝灾南多北少;华北地区降水变率大,涝灾最多;东北地区降水少,但涝灾并不少,尤其是辽宁省涝灾频次较高。第16题,修建水库、利用天然湖泊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固河堤、疏浚河道,减少洪涝灾害出现的概率;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建立防灾、减灾的机制体系,这些都是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的具体措施,由于江汉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体多且分散,将富余的水调出到其他流域是不现实不经济的做法,不能有效降低该区域涝灾损失。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7日下午5时,斯里兰卡暴雨引发泥石流,席卷三处村庄,造成大规模掩埋。18日为止的官方死亡人数为35人,但救援人员称可能另有150多人已遭泥石流掩埋。据此回答17、18题。
17.政府欲获取此次泥石流地区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18.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正确做法是 (  )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②植树造林,减小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和强度
③陡坡地开山采石,可减少滑坡发生
④砍伐森林,让地表水畅流,可减少泥石流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7选A,18选A。第17题,要快速地获取该区域的图像信息,要利用遥感技术。第18题,防御地质灾害要综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是非工程措施的重要内容。植树造林可以增强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陡坡开山采石、砍伐森林则会诱发滑坡、泥石流。
  北京将建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北京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19、20题。
19.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  )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
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
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
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
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
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解析】19选C,20选A。第19题,根据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北京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随降水的增多不一定增加,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地,但不是高原地区。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貌有关,可通过加强监测与预报减少损失,但不能避免。第20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但不能及时发布灾情信息,也不能模拟灾害发生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下图所示区域为我国渭河谷地。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分析渭河干流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解析】渭河干流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从夏季多暴雨,支流多,河道淤积,地势低平,三门峡水库的修建加剧河道淤积等方面分析。
答案: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支流多,干流汇水快,来水量大;河水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干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口处)三门峡水库抬高了渭河下游水位,减缓了流速,加剧了(渭河)河道淤积。
22.干旱是困扰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各大流域1997~2007年平均受旱率和成灾率统计情况。(受旱率=受旱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成灾率=成灾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分析我国旱灾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并提出农业生产方面应对旱灾的有效措施。(10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地区受旱率和成灾率均高于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人、水、土的矛盾突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北方地区受旱率高于南方;减轻旱灾的措施,可以从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农业、加强旱情监测等方面回答。
答案:特征:北方地区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旱灾多于南方地区)。
原因:北方地区人、土、水的矛盾突出(或水资源总量少,人口多,耕地面积大);北方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措施: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加强旱情监测工作,制定完善的抗旱预案。
23.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10分)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 、_____ 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地质灾害高发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有断层发育,易发生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发生又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断层、坡度。第(2)题,由于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有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洪灾等自然灾害。遇到泥石流灾害时要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3)题,防御滑坡灾害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
答案:(1)断层、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等级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  )
A.降水年际变化大 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 D.气温逐年降低
2.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  )
A.1960~1969年 B.1980~1989年
C.1990~1999年 D.2000~2009年
【解析】1选A,2选D。第1题,据图可知近50年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该地区的气温先降后升。第2题,据图可知2000~2009年该地区降水距平累积量为负值,说明降水异常偏少,旱情严重。
  读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3、4题。
3.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是 (  )
A.a B.b C.c D.d
4.若在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  )
A.向北 B.向南
C.向东北 D.向东南
【解析】3选A,4选C。第3题,a、d处是汇水区,b、c处是山坡,所以a、d处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且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a处最容易发生洪灾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4题,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时,应该向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上跑。再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可以判断游客逃生的方向是东北或西北。
5.2018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涝灾灾情,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土壤类型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解析】选A。当发生险情时,及时报告涝灾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有关系,因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洪涝灾情的时候需要叠加这三类专题地图,因此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下图示意阿根廷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洪水造成的人身伤害。
【解析】第(1)题,洪涝灾害自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水过多,原因是降水强度大,集水区大,支流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本题隐藏着布宜诺斯艾利斯位于河口,还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在图中没有直接标注布宜诺斯艾利斯位置,造成学生易丢分。第(2)题,避免洪水危害一是关注天气预报,二是遇到大雨有可能暴发洪水威胁,三是在遭遇洪水时采取的正确避灾行动。
答案:(1)降水强度大,多支流,来水量大;地势低平,流速缓,排水不畅;地处河流下游入海口,受海水顶托。
(2)关注气象预报;遇到洪水时,要逃向高处(如果不能逃脱,要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等待救援)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14张PPT。阶段复习课
第六章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样题示范
情境  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与四川省白玉县绒盖乡则巴村交界处金沙江西藏岸(右岸)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高位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思考:
(1)归纳图示区域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简述该地滑坡产生的自然原因。
(3)说明防范滑坡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的自然灾害类型多
样,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与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第
(2)题,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区。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等高线密集,山高谷深,地势起伏
大;云南所在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石较为破碎;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等,都是导致滑坡发生的原因。第(3)题,防御滑坡灾害应加强监测预报,采取工程措施加固可能发生滑坡的山体,提高植被的覆盖率等。答案:(1)地质灾害、气象与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2)该地位于西南高原、山地地区,地表崎岖不平,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处地壳活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体不稳定;即使在冬季,发生区也经历雨雪天气,雨雪的浸泡渗润作用加剧了岩体的不稳定性;地表植被相对稀少等。 (3)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的应急预案;人工加固坡体;保护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将居民区从滑坡多发区迁出。案例评析
以我国金沙江山体滑坡及西南局部地区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2
通过对图中河流形状及边境线的形态分析,可以判断该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区。(2)综合思维——水平2
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主要与该地的地形、地质状况、气候以及植被状况有关。
(3)人地协调观——水平2
防范滑坡灾害,要从滑坡形成的原因入手,分析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