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3 22:3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苏联模式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引导学生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了解苏联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应该实事求是的总结成就与失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之前的课程,我们讲到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但是苏维埃政权推行了一种“特殊政策”,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个政策保证了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在这种政策引导下,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的危机,苏维埃政府必须调整政策。苏联是如何建立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新课讲授
(一)新经济政策
1.教师讲解:国内战争结束后,无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苏俄逐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在当时的俄国,尤其是经过一场战火洗礼之后的俄国,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我们刚才谈到过,苏维埃政权在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领导人本来希望继续实施这种政策,但结果证明这种政策不适合当时的经济建设。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那么他们探索出来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学生回答:他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2.教师提问:这个新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呢?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是不是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1)时间:1921年春。
(2)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俄罗斯这个名字是在1991年开始使用的。那么之前它叫做什么呢?这个名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呢?
学生回答:叫作“苏联”。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材料展示:

教师讲解:上面的图片就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加入苏联的国家有包括俄罗斯联邦在内的很多国家,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在1924年的时候,伟大的革命家——列宁逝世。之后上台的是谁呢?
学生回答:斯大林。
3.材料展示:

教师讲解:图片上的人物就是斯大林。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继续他们的经济建设,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工业上。在1928—1937年,他们采取了什么方式进行经济建设呢?
学生回答:在这十年中,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教师提问:在这两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在进行工业发展时,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5.教师讲解:斯大林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他决定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他们的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苏联的经济有何改变?
学生回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6.教师讲解:苏联的工业化在历史上确实给苏联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评价历史时,我们也应该从全面客观的角度进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呢?
学生回答: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教师讲解: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学生回答: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教师总结:苏联领导人为了加快农业集体化,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这种过粗、过大的方式,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苏联今后经济的继续发展。
(四)苏联模式
1.教师讲解: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苏联公布了一部新宪法,有谁知道新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吗?
学生回答:1936年。
2.教师讲解:这部宪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学生回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3.教师讲解: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教师提问:这种模式的实施,对当时的苏联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教师补充:苏联模式既有促进作用,也存在弊端。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苏联最后的解体也和它有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迄今为止关于苏俄(苏联)的历史我们也可以从下面表格当中总结。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年) 重大事件
1917.3 二月革命
1917.11 十月革命
1918—1920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21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 苏联成立
1928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通过新宪法

三、课堂总结
本课讲述的是苏俄(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上时,只是理论,是列宁第一次将理论变成了现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