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3 20: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要求
② 理解、体会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毛泽东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① 把握全首词的景物(意象)。
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
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③ 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
沁园春
橘子洲

怅寥廓
峥嵘
挥斥 方遒
浪遏 飞舟
qìn


chàng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chì
qiú
è


寥廓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



名词做状语, 向北。
感慨、思考。
辽阔的宇宙。
不平凡的日子。
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评论国家大事。
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名词作动词, 视……如粪土。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找韵脚
一、整体感知全词
思考以下问题:
1、上片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起句
1、词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
人物:诗人
地点:橘子洲
时令:深秋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万物
湘江秋景图
3、面对以上的景物,诗人有
什么样的感想?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4、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的革命形势日益高涨,工农运动蓬勃兴起,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的右派分子和共产党右倾分子之间的斗争尤甚。这首词正是作者要离开长沙去广州前,重游橘子洲时写的,而作者此行去广州的任务正是要发动民众,开办讲习所。
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竞争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竞争
读上片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听同学读下片
思考: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主宰?
请同学们认真在词中找答案。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答案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百侣、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问题。
答案
朗读,看板书,概括中心


触景生情
追忆往事

暗示了答案
情中有景
中心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抒发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听录音,鉴赏
二、听录音,鉴赏全词。
1、写景方面
⑴、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⑵、词人是怎样触景生情的?
远眺






万物

近观
仰望
俯瞰
⑴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写景的?
由看到的眼前的景想到世界上的万物,再由世界上的万物联想到人类社会,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诗人禁不住发出了自己的感慨:谁主沉浮?接着通过回忆起当年与百侣们在书院读书的情景,含蓄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总之,诗人的情都是由眼前的景而触发的。
⑵ 、词人是怎样触景生情的?
2、抒情方面
思考:诗人是如何将情与景融为一体,
做到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
诗人由看到的景抒发了自己要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伟大抱负,并由此回想起自己当时在书院中和同学们是如何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和意气风发的。
诗人在写景当中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在抒情当中也暗含了景,如他回忆百侣在书院中生活的场面正是景的穿插。
总之,作者的景与情正是围绕着“主沉浮”而融为一体的。
①领字
3、用词、用韵: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用词精当而形象,极富表现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独立”看出诗人有所思的形象;“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表现了树林的层层叠叠;“染”字刻画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好像人工染成一样壮美;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则表现出了江水碧绿清澈;“百” 字则写出了船的多;“争”字勾勒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地形容出了鹰搏击天空的矫健迅猛;“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样子,犹如飞鸟盘旋滑翔于高空一样。“竞”字则将秋景写活了,写出了秋天的勃勃生机。
三、巩固与拓展
1、试背诵全词。  
2、练习:《学与练》P33 第13至15题
3、课外练笔:
借鉴所学的词,写景状物,通过写景状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