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关事例
比较过程
方法归纳
在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小白 兔从同一地点起跑,谁跑在 前面,谁就跑得快
时间相同,通过路程长 的跑得快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 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 运动快
同学们在进行百米赛跑时, 谁先到达终点,谁就跑得快
路程相同,用时短的跑 得快
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 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 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例1】 思考并讨论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⑴图1-3-1甲表明相同的时间比 ;
⑵图1-3-1乙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
< 解析 甲图中三人所用时间相同,可比较其运动的路程长短,路程 长的运动得快;乙图中三人运动的路程一样,可比较所用的时间,用 时最短的运动得快。 答案 路程 时间
【练习】
2015年8月23日,在北京鸟巢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飞人大战,半决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1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苏炳添领先!苏炳添挺进决赛了”;很快,裁判裁定苏炳添以9.99秒的好成绩,杀入田径世锦赛决赛。观众和裁判判断苏炳添快,分别是( )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答案 B 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断苏炳添快的。
知识点二 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 快。
3.公式: 其意义为:
5.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读做米每秒;交通 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km/h”,读做千米每小时;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为:1 m/s=3.6 km/h,换算过程如图所示。
【注意】 利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计算时,单位必须要对应,即 “千米”和“时”搭配,“米”和“秒”搭配,组合成单位“千米/ 时〃或“米/秒〃 o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如图所示为汽 车的速度表,表示此时汽车的速度是80 km/h.
【例2】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 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km/h,合 m/s。 答案 答案 90 25
【例3】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风弛电掣 C.姗姗来迟 D.离弦之箭
答案 A “一日千里”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它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
【练习】
1.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长度
答案 A 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去上学。小张骑电动车以20 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王以3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蹬骑山地自行车全力前进,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0.36 k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3.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答案 C 根据速度公式v=s/t可知,C选项正确。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运动物体速度最接近15 km/h的是( )
A.行人 B.自行车 C.汽车 D.飞机
答案 B 15 km/h≈4.2 m/s,行人的速度在1.2 m/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自行车的速度为5 m/s左右,故B符合题意;汽车的速度约100 km/h,故C不符合题意;飞机的速度远大于汽车的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 km/h= m/s;20 m/s= km/h。?
答案 15 72
解析 因为1 m/s=3.6 km/h,所以54 km/h=54×(1/3.6 ) m/s=15 m/s;20 m/s=20×3.6 km/h=72 km/h。
6.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 较大。?
答案 乙 通过的路程
解析 本题是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来判断运动快慢的,乙通过的路程长,故乙的速度较快。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机械运动的分类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事例
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上升 的电梯等
空中直线下落的雨滴、刚出站的列车等
特点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 向每时每刻都不发生改变
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运动方向 不改变
速度
计算
用" 求逑度
用" =求出路程s(或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理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不能
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跟时间成反比,只能
认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大小上等于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 均快慢程度;
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 应,不能张冠李戴,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不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 间)内的;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 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拓展】 用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都可以表示做匀速 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例如: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可以分别用图甲(s-t图象)和图乙(v-t图象)表示
【例4】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 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 200 m的运动中,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 乙 30
【例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W,在图1-3-9 中,两直线分别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伯勺关系图象,由 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
A.u甲 >昵 B.u甲乙
C.v¥=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解析
【例6】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速度之比为( )
A.4∶1 B.1∶1 C.1∶4 D.3∶2
答案 C 由速度公式v=s/t得v甲/v乙=(s甲/t甲)/(s乙/t乙)=(s甲/s乙)×(t乙/t甲)=1/2×1/2=1/4。
【例7】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乙车前面20 m处,并且比乙车早2 s运动,甲车的速度是2 m/s,乙车的速度是10.8 km/h,问:
(1)乙车要用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离出发地多远?
答案 (1)24 s (2)52 m
解析 (1)v乙=10.8 km/h=3 m/s,设乙车追上甲车需要的时间为t乙,根据题意得:s甲+20 m=s乙,即:2 m/s×(t乙+2 s)+20 m=3 m/s×t乙,解得:t乙=24 s;(2)当乙车追上甲车时,甲车所用的时间为:t甲=24 s+2 s=26 s,甲车与出发地的距离为:s甲=v甲t甲=2 m/s×26 s=52 m。
【练习】
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A 我们把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大小恒定不变,故A选项正确。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答案 B 四个图中,只有B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并且所有点都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已知一小球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5 m/s,并且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小球在这20 s内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D.前10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小球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为0.25 m/s,并且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小球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C选项正确。
4.图1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图1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答案 C 图甲是路程-时间图象,从图象看出,在每一时刻,物体的路程都不变,因此物体静止不动;图乙是路程-时间图象,从图象看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丙是速度-时间图象,从图象看出,在不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丁是速度-时间图象,从图象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均匀增大,因此物体做加速运动。综上可知,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图乙和图丙。
5.一辆汽车由A地到B地,平均速度为60 km/h;随后由原路返回,返回时平均速度为40 km/h。那么这辆汽车在A、B两地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 )
A.46 km/h B.48 km/h C.50 km/h D.52 km/h
答案 B 设A地到B地的路程为“1”,汽车在A、B两地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v=s/t=
2/(1/60+1/40) km/h=48 km/h。
重点题型 速度及其相关计算
【例8】一列火车车身长200 m,以72 km/h的速 度匀速通过长2 000 m的隧道,则火车全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s,火车全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 S。 答案 110 90
易错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9】某物体做变速直线 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 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4 m/s B.4.8 m/s C.5 m/s D.6 m/s
错因分析 误将“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混为一谈,导 致出错
家庭作业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 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 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
答案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
3.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 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刀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瓦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 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则( C )
A.小张先到达H地 B.小王先到达H地
C.小李先到达H地 D.三人同时到达H地
4.图中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 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 km/h,按照这 个速度走完400 m的路程需要 s。 答案 90 16
5.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 C )
正在进站的火车
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秒钟内通 过20米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秒钟内速度一定是( C )
80米/秒 日.10米/秒 C.5米/秒 D.无法确定
7.某人以2 m/s的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走,经过1 min后,他的 速度为( B )
A. 1.2 m/s B.2 m/s C.120 m D.120 m/s
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1∶3
答案 B 甲车经过的路程:s甲=v甲t=15 m/s×10 s=150 m;乙车经过的路程:s乙=v乙t=10 m/s×10 s=100 m。s甲∶s乙=3∶2。
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C 由图知,前10 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 m、200 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由图知,甲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为20 s,乙车到达600 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 s,故B正确;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甲、乙两车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 200 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在4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C。
10.小明乘坐的汽车在某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是小明记录的汽车运行各时刻及对应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
时刻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里程
102 km
104 km
106 km
108 km
110 km
从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是 km/h,合 m/s(保留小数点后1位小数)。在10:05,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应是 km。?
答案 60 16.7 105
解析 由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v====60 km/h≈16.7 m/s。10:02到10:05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s1=vt2=60 km/h× h=3 km,故在10:05,公路旁路碑的里程数为:102 km+3 km=105 km。
11.一位坐在行驶的汽车窗前的乘客,在50 s的时间内,发现眼前刚好闪过了18根电线杆,已知电线杆间的距离为50 m,求这辆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 17 m/s
解析 眼前闪过了18根电线杆,汽车通过的距离s=(18-1)×50 m=850 m,其速度:v===17 m/s。
12.在一列以1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上,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车厢长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乘客用1 s的时间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
B.乘客用11 s的时间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
C.乘客用10 s的时间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D.乘客用1.25 s的时间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答案 C 火车匀速运动,不论由车厢头走到车厢尾还是由车厢尾走到车厢头,该乘客相对于车厢的速度都是2 m/s,所以乘客的行走时间t===10 s。
13.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曾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1里=0.5公里=0.5 km),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可估算出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 )
A.25 km/h B.50 km/h C.100 km/h D.150 km/h
答案 B 从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可以找出船行驶的路程是“一千二百里”、对应的时间是“一白天”。故船的平均速度大约为:v=s/t=(1200×0.5 km)/12 h=50 km/h。
14.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 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 m,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 m,则他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 m/s C.3 m/s D.2.5 m/s
答案 C 走40 m所用的时间:t1=s1/t1=40 m/2 m/s=20 s;走50 m所用的时间:t2=s2/t2=50 m/5 m/s=10 s;全程的平均速度:v=s/t=(40 m+50 m)/(20 s+10 m)=3 m/s。
15.江都商城的自动扶梯从地面匀速运行至二楼需30秒,某顾客在扶梯停止时匀速走上去需20秒,则该顾客从正在匀速运行的扶梯走上去的时间是( )
A.50 s B.10 s C.60 s D.12 s
答案 D 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为v1=s/30 s,人的速度为v2=s/20 s,因此顾客从正在匀速运行的扶梯走上去的时间为t=s/(v1+v2)=s/(s/30 s+s/20 s)=12 s。
第四课时 运动的快慢题型专练
题型一 图像题
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答案 C 由图象知,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非匀速直线运动,A、B错误;s-t图线斜率表示速度,由题图可知前两秒内,v小华>v小明,C正确;全程中,小华和小明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均相等,由v=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D错误,故选C。
2.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 m。?
答案 东 30
解析 由图象可知,v甲=15 m/s,v乙=10 m/s,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 s,s甲=v甲t=15 m/s×6 s=90 m,s乙=v乙t=10 m/s×6 s=60 m,甲、乙间的距离d=s甲-s乙=90 m-60 m=30 m。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5-5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图1-5-5
答案 甲 丙 乙
解析 由第一个图象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v甲=s/t=20 m/5 s=4 m/s。由第二个图可知,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6 m/s,v丙=4 m/s,所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同。经过t=5 s,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v甲t=4 m/s×5 s=20 m,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v乙t=6 m/s×5 s=30 m,丙车通过的路程s丙=v丙t=4 m/s×5 s=20 m,所以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
题型一 龟兔赛跑题(图像题)
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C.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 s末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 C 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 s内的图线是一条斜线,表示两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此段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选项错误;甲物体在15~20 s内的图线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选项错误;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 s末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 m,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2.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与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兔子醒来后继续向终点跑去,发现乌龟比它先到了终点。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速度约为2×10-2 m/s,兔子正常跑动的速度可达20 m/s以上。假设整个比赛路程为2 000 m,比赛过程中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则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兔子的平均速度,乌龟比赛用时约为 s。?
图3
答案 大于 1×105
解析 由题意结合题图可知,乌龟跑完2 km用时t1,兔子跑完2 km用时t2,因为t13.(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答案 AD 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 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由图象可知,甲同学前10 min通过的路程为3 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 km/min;乙同学前10 min通过的路程为1 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 km/min,v甲=3v乙,故B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相遇后经15 min-10 min=5 min通过的路程为1 km,此过程中乙的速度v乙'===0.2 km/min,v乙'=2v乙,故C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通过的总路程为4 km,总时间为15 min,乙通过的总路程为2 km,总时间为15 min,故v甲总=2v乙总,所以D选项正确。
4.一只兔子和一条小狗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 m/s;在前3 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答案 1 西
解析 由图可知,小狗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狗的运动速度:v狗===1 m/s;
由图可知,前3 s内,兔子和小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兔=≈1.3 m/s>v狗;
由题知,小狗和兔子同时同地开始向东运动,所以兔子在前、小狗在后,小狗相对于兔子向西运动。
题型二 路牌问题
1.小黎旅游完开车回广州。
(1)他看到车子速度表如图甲,公路旁的标志牌如图乙,则汽车速度为 m/s,若保持该速度行驶,小黎到广州市区还需要 h。?
(2)他看到旁边还有一辆大货车与自己的车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大货车是 (填“运动”、“静止”)的。?
答案 (1)25 0.3 (2)静止
解析 (1)由甲图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v=90 km/h=90× m/s=25 m/s,由乙图可知,此处距广州市区的路程s=27 km,到达广州市区所需的时间:t===0.3 h;(2)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两辆车,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大货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大货车是静止的。
题型四 火车过桥问题
1.如图4所示,一列长为120 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 000 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图4
答案 31.2 m/s
解析 火车从车头进入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共运行的距离为s=120 m+3 000 m=3 120 m,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t=100 s,火车的速度v=s/t=3120 m/100 s=31.2 m/s。
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 (1)100 km/h (2)600 m
解析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 h,平均速度:v1=s/t1=900 km/9 h=100 km/h;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v2=144 km/h=40 m/s;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2t2=40 m/s×25 s=1 000 m,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 000 m-400 m=6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