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稿
各位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量一量,比一比》。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通过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米和厘米,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测量长度的生活经验,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
三、说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从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而难点是:体会测量的本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教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学法: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五、说教学具准备
学生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六、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照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厘米、60厘米等长度,在学生比划不出来的时候,告诉学生课桌的宽大概就是60厘米,以此引导学生发现,光记住1米、1厘米的长度是不行的,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事物的长度,只有我们对身边事物的长度熟悉了,才能借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通过比划学生不熟悉的60厘米,激发了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引发了学生想继续学习本课的兴趣,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先出示学生尺、软尺和卷尺。请学生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重点让学生说出:0刻度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等)
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比一比我们身边的事物吧。板书课题(这些课前的充分准备,不仅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为下面活动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这个环节是分5个层次展开的
层次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
课件出示书本88页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同学都在测量什么?
层次二、以测量两臂展开长度为例,做好测量指导
首先提出测量要求:四人一组,一人当模特,两人测量,另一人记录测量结果。(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教师示范测量)
接着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两臂展开的长度
最后组织反馈。让学生说说用的是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结果是多少?
预计学生的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各不相同?如何记录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得出: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30厘米。
层次三、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
有了前边的测量经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在确定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在记录单上记下测量结果。然后汇报,最后总结板书:
肩宽 大约30厘米
一步长 大约40厘米
讲桌长 大约1米
身高 大约1米35厘米
课桌高 大约70厘米
层次四、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直观经验
让学生独立测量一拃的长度、手掌的宽度。然后汇报总结。(板书)
层次五、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这一节是通过三个活动来进行的
(1)用手比:学生边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边用手比划长短。
(2)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
(3)说关系:如课桌比肩宽长一些,身高和两臂的关系差不多,一拃比课桌短的多等。
(这几个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事物的长度,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再通过用手比、闭眼想、说关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第三环节、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
层次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
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鳄鱼6米的长度,然后引导学生试着用两臂展开长度和肩宽来分别表示6米,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价值。
(通过这一系列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让学生对这个事物有了具体的量化概念,既体会了测量的本质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还建立了初步的长度观念,更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层次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89页填一填,选择一种动物,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完成后,全班交流、修正。
(这是本课的练习,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 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并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
第四环节、回顾与总结
教学结束时,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通过回顾总结,既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了书写,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比较简洁,一目了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课件28张PPT。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 比一比说课安排说学情2说教材1说教法目标、重难点3说教法、学法4说教学过程7说教、学具准备56说板书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教材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通过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以及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的长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较系统的认识了米和厘米,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测量长度的生活经验,只是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缺乏实践的条理性和目标性。1、 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2、 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测量的本质重点难点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长度观念教法:
引导探究 合作学习学法:
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学法与教法教具、学具的准备学生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教学具准备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你能比画出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60厘米呢?”教学过程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教学过程2、做好测量前的准备第二环节: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层次一、观察图片,了解测量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他们在干什么?层次二、以测量两臂展开长度为 例,做好测量指导教学过程1、用的什么工具测量的,怎么测量,结 果是多少?
2、为什么大家测量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3、如何记录测量的结果?教学过程层次三、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教学过程层次四、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直观经验教学过程层次五、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用手比:学生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边读边用手比划出长短。
说关系: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伸开双臂
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等。
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
学生闭眼想实际物体有多长第三环节、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发展长度观念教学过程层次一、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教学过程我看到一条大鳄鱼,有6米长小朋友,你们知道6米到底有多长吗?层次二、自主选择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选择下表中的一种动物,像上面这样,用你自己的方式把这种动物的身高或身长表示出来。所选动物:测量标准:测量结果:教学过程第四环节、回顾与总结教学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说 板 书 设 计谢谢欣赏欢迎批评指导说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