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流程:
一 [温故知新]:
1.请各小组同学将下列物质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后完成下列各题:
物质 是否形成溶液 物质类别 颜色 久置后(是否分层) 溶解时吸热或放热
NaCl
NaOH
硝酸铵
硫酸铜 不填
面粉 不填 不填
植物油 不填 不填
通过上表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 ,其质量为 g.
二 [我会自学]:
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
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g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
5.固体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g(20℃) >10 10~1 1~0.01 <0.01
一般称为
三 [我会探究]
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活动探究一]: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请同学们参阅33—34页并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 ①20mL水中加入5克NaCl,搅拌 ②再加5克NaCl,搅拌 ③再加10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 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
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操作 现象 结论
④20mL水中加入5克硝酸钾,搅拌
⑤再加5克硝酸钾,搅拌
……….
⑥加热观察后分为两份
⑦一份再加5克硝酸钾,搅拌
⑧一份放在冷水中冷却
通过上述实验请各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分析后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固体物质的溶解是无限制的吗? 。
2.象①③④⑥这几种溶液是指在一定的 和 里还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象②⑤⑦⑧这几种溶液是指在一定的 和 里还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3.将上述⑦的溶液取出一部分后加入少许NaCl,发现 (填“能”或“不能”)溶解,由此可见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 (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4.由上述②③、⑥⑦和⑥⑧溶液对比可知界定饱和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的条件是 和 。
5.象溶液⑧那样热的饱和溶液经冷却后原本溶在其中的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 ,这一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而析出的固体叫做 。
6.请通过对比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转化形式 转化方法
①→②,④→⑤
⑥→⑧
②→③
⑤→⑥
7.通过上述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判定某溶液是否饱和?
8请同学们参阅课本35页画出海水晒盐的流程图:
通过该流程图你能分析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9.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配制糖开水你们选择 (填“热水”或“冷水”),为什么?说明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各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为了较精确的比较不同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
10.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
固体溶解度 含义 应用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2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克NaCl。20℃时1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20℃时的溶解度为
2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钾 20℃时在50克水中分别加入16克,18克,20克NaCl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分别为 饱和情况分别为
11.完成下列表格:
20℃时溶解度
溶解性
12.同一固态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我们可以用横坐标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 ,采用数学上描点的方法绘制出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该曲线一定要连续平滑。
例题1.下面是人们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根据生产过程推断,①、②分别是 池和 池。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甲步骤中,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①中,氯化钠溶液由不饱和逐渐变为饱和溶液
C.进入②后,继续蒸发水,有结晶现象发生
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不饱和溶液
四 [体验收获]
1.在一定的 和 里还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在一定的 和 里还 (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指不能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可继续溶解、密度增大 C、饱和溶液取出一部分后密度减小、变为不饱和 D、底部无晶体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E、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可继续溶解、密度增大
3.如何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硝酸钾溶液?
4. 已知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0克,此时在50克水中分别加入36克,40克,42克A物质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分别为 饱和情况分别为 。
五 [归纳小结]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3.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六 [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布置作业] 书40—41页1、2、5、6、7、8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