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三、教学难点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数,哪些数是我们熟悉的,读出来。(8,35,345,6.60,3.45,10.05)
像6.60,3.45,10.0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整数除了黑板上的这些,还有吗?
师: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整数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呢?
今天我们就来初步的认识一下小数。(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仔细观察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区别呢?(2.53)
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知道小数和整数的区别。
板书:小数点
以小数点为中心,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1)掌握小数的读法
师:谁来读一下这个小数。
板书:6.60 读作六点六零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60,3.45,10.05……指名读小数。
(2)掌握小数的写法
师:知道他们怎么读,会写吗?挑战一下。
2、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
(1)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
师:6.60元,你们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板书:6 . 6 0元
元 角 分
师:看大屏幕,你知道这几个文具的价格吗?
3、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用小数表示。
(1)引导改写
师:这幅图上的人民币一共几元几角几分?你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吗?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的2表示什么?
(2)放手探索
学生完成学习卡,教师巡视,把学生的练习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子做。
强调元角分与小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三)巩固练习
1、我是小法官
2、小数点的重要性、欣赏儿歌
3、小数的历史
4、生活中的小数
(四)总结。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在学生二年级所学的元角分的认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接触小数,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小数,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借助“元”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认识小数。
首先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节课以学生最为熟悉的元、角、分为背景,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整数以及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2、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通过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上完了,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
1、语言不够简练、严谨,环节之间的衔接不紧,过度不自然。课堂的评价性语言较少,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能很有效的评价,
2、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性资源没有很好的把握。
3、第一个教学环节,读小数,没有总结好小数的读法,部分学生对怎么读小数还是有点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