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塘 大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员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2.能较好倾听别人观点,愿意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知识目标:
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法方法:自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交流、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图片、池塘观察记录表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每天都有朗诵时间,大家会朗诵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谁能说下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呢?生回答。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今天我们也来看几段优美的句子,读一下这些句子,看下这些句子都是描述什么内容的?(课件出示描写池塘的句子)通过读这些句子,你的脑海中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生答:一个池塘,下雨的池塘,池塘里的鱼儿在游泳等。
教师可适时引导。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池塘的视频和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歌声的陪伴下去观察池塘吧!
播放课件(出示一段有关池塘的视频)
板书书写:小池塘,大世界
二、 新课授入
1.根据刚才的资料、课本的插图和我们平时的经验,说说池塘里一般生活着什么生物?
学生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着哪些生物,做好记录。
池塘里有鱼、虾、螃蟹、水草、荷花、鸭子、鹤等生物。
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池塘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式怎么样的呢?现在尝试着写出这些生物中的两三条食物链,同桌互相交流各自写的食物链并合作画一条食物网,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巡视学生: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你。
选取两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食物网。
解释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的食物网,进一步提问学生:动物捕食是为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取物质与能量。
生物除了需要物质与能量还需要什么生存条件呢?
学生:生物的生存还离不开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
3、讨论
A 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B 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桌之间交流,推荐发言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如:假如没有水草,一些吃水草的鱼可能会饿死,鸭子吃不到鱼就会游走;)
(如果温度降到0度以下,那么在0度以下不能生存的生物将会被冻死。)
通过刚才我们的假设发现了池塘中的生物及非生物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呢?(学生可能会说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小结: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板书:生物 非生物 生态系统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池塘的生态系统,跟我们自己知道的知识你能说说都有哪些生态系统?
4、(1) 阅读科学在线。
刚才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我们知道我们所在的地球上有很多的生态系统,其实这些生态系统都是有层次的,就像我们前段时间学过的建筑,人体结构一样,尽管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层次。比如一幢楼的结构、人体的结构。(课件出示楼的层次,人体的结构),那么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科学王国探个究竟。打开课本50页,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说出池塘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四、课堂总结 深化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都会对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的破坏,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保护每一种生物。
板书:保护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小池塘 大世界
生物 非生物
生态系统
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