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 扩大秦朝疆域 B. 炫耀国威 C. 划定国界 D. 军事防御工程
2.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 )
A. 西亚 B. 欧洲 C. 西域 D. 天竺
3.中国同欧洲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这说明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开始于( )
A. 1世纪 B. 2世纪 C. 公元前1世纪 D. 公元前2世纪
4.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 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节选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6.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7.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
①刘秀参加了绿林军起义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盛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 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此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这幅纸质地图是雕版印刷品 B. 两汉就已经发明可以绘写的纸
C.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D. 最早的纸是用树皮、破布、麻头等原料制成
9.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0.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大一统 D. 开元盛世
11.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母亲和妻子一族统称为( )
A. 外戚 B. 宦官 C. 将军 D. 豪强
12.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14.两汉时期,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的皇帝是( )
A. 光武帝 B. 汉武帝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15.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之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你知道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吗( )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16.下列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徭役繁重 ②刑法残酷 ③赋税沉重 ④外戚、宦官专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结束西汉政权的是
A. 刘秀 B. 刘邦 C. 王莽 D. 梁冀
18.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19.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二、 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张骞传》载,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人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张骞见北道危险,改走南道,不料又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材料二: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哪一个皇帝在位?
(2)这次出使的时间和目的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困难?
(4)此件历史大事有何重要作用?
(5)我们要学习此人的什么精神?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
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汉武帝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23.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秦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2)为巩固统一,秦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又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
(3)诗词中的汉武是西汉大有作为的皇帝,他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他们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A 6.A 7.C 8.B 9.D 10.B 11.A 12.B 13.D 14.A 15.B 16.A 17.C 18.A19.B
20.(1)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2)文中的“上”指的是汉高祖。
措施: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3)重视农业生产。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4)文景之治。
21.(1)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
(2)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被匈奴捉住。
(4)促进了西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基础。
(5)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措施:推恩令。巧妙之处: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3)派张骞出使西域。
23.(1)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和战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行隶书。
(3)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4)秦皇:焚书坑儒,对儒家铲除消灭;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