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掌握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问题解决:知道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从而能根据情境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重点:
掌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
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猴。
教学过程:
一、辨别左右,扫清障碍
(播放歌曲:《青春修炼手册》,学生跟唱,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同学们唱歌唱得真好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动一动左手、右手,一起来热热身吧!
1. 面朝黑板,集体动一动
全体起立,教师发布口令,随机说出左、右、前、后,让学生做出指定动作,适当纠正做错的同学。
2. 面对面动一动,辨认左右
(全体坐下)。
请两位同学站上讲台,面对其他同学。教师发布口令,随机说出左、右,让学生做出指定动作。
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做的动作跟讲台上两位同学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说:伸出的手不一样。
教师:是这两位同学做错了吗?为什么他们伸出的手跟你们不一样?
学生思考,请学生代表说一说。
教师:当两位同学跟同学们面对面的时候,你们的左边刚好是对面同学的右边,而你们的右边刚好是对面同学左边。同学们已经知道怎么判断自己的左右边,你们能快速判断跟你面对面人的左右边吗?一起来试试看吧!
教师(面向学生伸出右手):同学们试着判断一下,老师伸出的是哪只手呢?
学生判断,请学生代表说说他是怎么判断的。
(过渡)教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能判断自己的左右,也学会了如何判断对面人的左右,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将运用到这一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吧!
【设计意图:课前让全体学生动一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入歌曲,能调动学生情绪。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学会辨认自己的左右侧,但对于朝向与自己不同的物体或人物的左右侧仍无法很好地区分,通过对比,动一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学会辨别左右侧,为下面的课程学习做知识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教师:同学们对咱们班的同学都熟悉吗?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能一眼认出我们班的同学!谁能勇敢地来接受老师的考验?
(根据学生反应,课件依次展示班上某同学的三张照片,分别是后面、左侧面、右侧面,学生辨认猜测)。
请学生代表说说是如何认出某同学,适当引导其说出特征。
教师(展示某同学正面照,验证猜测):同学们真棒!从其他角度也能认出这是某同学。还能抓住他的特征,说明平时有仔细观察某同学,大家肯定都很喜欢某同学!
教师: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怎么观察物体,看看哪位同学眼睛最亮!(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由熟悉一位同学能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认出他来引出认识一个物体也能从不同位置感受其特点。】
三、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 活动一:构建新知
教师(拿出玩具熊):今天的课堂,我们来了一位小客人,瞧,一只小猴。小猴真可爱呀,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学生:正面(前面)。
(课件展示小猴的正面图)。
教师:现在同学们都是坐在小猴前面,看到的都是小猴的正面。从这个位置仔细观察小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说一说,从正面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的。
学生可能说:我看到了小猴的前面,有眼睛、鼻子、嘴巴,胸前扎着蝴蝶结。
教师:仅仅看到小猴的正面,能真正认识小猴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好好观察这只可爱的小猴。
(1)本位观察,初步感知:
教师:请三位同学代表站在其他位置来观察小猴,谁想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可爱的小猴?
(请三位学生代表分别站在小猴的左边、右边和后边)。
适当引导其他学生说出三位学生代表所站的位置(板书:正面、侧面、后面)。
教师(面向其他同学):请三位同学眼睛正对猴子,仔细观察。其他同学,我们先来猜猜看,这三位同学看到的小猴一样吗?他们可能会看到什么?
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猜测。
教师:我们来听听看三位同学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的。
学生1:我看到小猴的后面,有尾巴。
学生2:我看到小猴的左面,只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学生3:我看到小猴的右面,只看到了它的右半边身子,可以看到蝴蝶结。
教师:根据三位同学的描述,其他同学能找出,他们描述的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吗?
(课件出示从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小猴照片。)
学生将图片与学生代表所看到的相对应。
教师:三位同学看到的小猴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三位同学观察的是同样一只小猴,看到的却不一样?
教师小结:看来,三位同学所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位置也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设计意图:由于教学材料及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到讲台上从不同角度观察小猴,于是设计请三位学生代表站在A、B、C三个位置观察猴子。先让其他学生猜想三位学生代表观察到的猴子是否相同,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他们看到的猴子分别是怎样的,再让三位学生代表描述自己所观察的结果,验证其他学生的猜测。此外,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弥补无法让每位学生到讲台上观察猴子的遗憾。在课件中展示课前准备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小猴照片,使没有上台的同学也能参与到观察中。由此引导学生说出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导致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2)重点观察,对比分析:
教师:刚刚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来从这两个位置重点观察一下小猴,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小猴胸前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小猴脸的朝向或小猴的尾巴朝向帮助区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辨别物体的左右侧较为困难,加上左右侧都是从侧面来观察物体,较难区分,通过重点观察,对比分析,抓住物体主要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2. 活动二:读图判断
(1)读懂情境图,说出位置关系
展示教材第68页例题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看图想一想,图中四位同学是站在熊猫的哪个位置观察熊猫的?想象一下他们所看到的熊猫会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正确判断
教师:根据情境图,判断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
教师:说说哪个位置最容易判断?你是怎么判断出其他图片的?
教师小结:判断的时候可以先确定最容易判断的,如:正面和后面,再来确定较难判断的侧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想象、说特征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图中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把学生的认知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情境图,能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进而激活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的表象,做出相应的判断。】
3. 活动三:知识应用
教师:老师给我们学校的大门拍了两张照片,同学们猜一猜,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
(课件展示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
请学生代表说说他的判断及判断依据。
教师:同学们对我们珠池小学都好熟悉呀!你们爱珠池小学吗?
学生:爱!
教师:学校就像我们的家。现在我们汕头市正在开展创文活动,我们爱学校就要保持我们校园的环境卫生,呵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同学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校门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展示不同角度拍摄的校门照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本节课所学知识判断拍摄角度。也可适时对学生进行创文教育,体现人文关怀。】
四、评价总结,课外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借助小猴,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
教师:既然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如果我们想要真正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地进行观察。
教师: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就都不一样,有时候换个位置看一看,就能发现另一种美丽。有很多摄影师因为观察的位置和大家不同,就拍到许多与众不同的精彩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课件展示图片:①这是从较高处拍摄的汕头,让我们看到了家乡的另一面,咱们的家乡多美啊!②这是用显微镜拍摄的雪花,他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微观世界的美妙。③还有用卫星拍摄的地球,不但让我们能观赏到美丽的地球母亲,也带我们走进科学的殿堂,地球母亲这么美,我们生活在地球家园,应该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珍惜地球上的资源)。
教师:换个位置,留心观察,美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跟小伙伴分享你最喜欢的两张照片,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你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照片的。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 后面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