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5题;共17分)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à
潇湘
筵席
发怔
________气
xi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促________
银箸
砒霜
秋爽斋
2.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麈尾(zhǔ) ???银箸 ???调停(diào) ?鸳鸯????B.?蓼溆(liǎo)?丫鬟????楠木(nán)?侍立C.?戗金(qiàng)??延席????琥珀(pò)????? 预备?? ?D.?姊妹(zǐ)????闲话??巾帕(pà)???瞩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形式是壳,只有温暖人心而又不失庄严,恪守史实而又目光长远地诠释和表达,就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共鸣。B.?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C.?正确地审视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坚持不懈地往下走,它虽然会有荆棘,但同样会开出鲜花。D.?学习和工作都是有趣味的,我们锲而不舍地做下去,趣味自然就会产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5.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原名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该书以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1cnjy.com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 www.21-cn-jy.com
(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的是________,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________、弄权________、逼死________、破坏________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综合题(共2题;共17分)
6.班里准备举办名著《红楼梦》阅读成果展示活动,请你帮助大家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一小组搜集了与《红楼梦》有关的谚语,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①刘姥姥出大观园——________
②贾宝玉的丫鬟——________
③王熙凤害死尤二姐——________
(2)第二小组准备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读书笔记汇编成专刊《我与〈红楼梦〉》。请为这本专刊设计三个结构相同的栏目名称。(力求有创意) www-2-1-cnjy-com
栏目一: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评选活动。请写出你最喜爱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 【来源:21cnj*y.co*m】
7.为引导同学们多阅读经典名著,学校正在开展主题为“亲近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版权所有:21教育】
(1)班级准备开展“名著推介会”活动,请你为小组的推介活动设计一个环节,并写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2)下面是对某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请你仔细分析表格,总结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1*cnjy*com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人
29人
18人
48人
看过影视的
98人
83人
42人
16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 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刘姥姥道:“我们屯乡里的人不会病的,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从不知道吃药的。我想姑奶奶的病不要撞着什么了罢?”平儿听着那话不在理,便在背地里扯他。刘姥姥会意,便不言语。那里知道这句话倒合了凤姐的意,扎挣着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你见过的赵姨娘也死了,你知道么?”刘姥姥诧异道:“阿弥陀佛!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我记得他也有一个小哥儿,这便怎么样呢?”平儿道:“这怕什么,他还有老爷太太呢。”刘姥姥道:“姑娘,你那里知道,不好死了是亲生的,隔了肚皮子是不中用的。”这句话又招起凤姐的愁肠,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众人都来劝解。21教育网
??? 巧姐儿听见他母亲悲哭,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着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刘姥姥笑道:“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他顽,拿什么给他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说着,自己还笑,他说:“那么着,我给姑娘做个媒罢。我们那里虽说是屯乡里,也有大财主人家,几千顷地,几百牲口,银子钱亦不少,只是不像这里有金的,有玉的。姑奶奶是瞧不起这种人家,我们庄家人瞧着这样大财主,也算是天上的人了。”凤姐道:“你说去,我愿意就给。”刘姥姥道:“这是顽话儿罢咧。放着姑奶奶这样,大官大府的人家只怕还不肯给,那里肯给庄家人。就是姑奶奶肯了,上头太太们也不给。”巧姐因他这话不好听,便走了去和青儿说话。两个女孩儿倒说得上,渐渐的就熟起来了。
(出自《红楼梦》第113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选文中的情节发生在贾府败落之后,贾老太太已过世,凤姐也不久于人世。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你认为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怎样?找出一两个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3)第一次进大观园时,凤姐和鸳鸯导演着刘姥姥出尽洋相,而现在却和她平和地说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感态度上的变化呢? 2-1-c-n-j-y
(4)结合第一次进贾府的情况,你认为刘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出处:21教育名师】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2)从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4)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xiāo;yán;zhèng;岔;狭;zhù;pī;zhāi
解析:对字音和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潇”不要写成“萧”,“筵”不要写成“宴”,“怔”不要写成“愣”,“箸”不要读成“zù”;“砒”不要读成“pǐ”。 故答案为:xiāo?yán??zhèng??岔??狭??zhù??pī??zhāi 2·1·c·n·j·y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及给汉字注音的能力。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 B
解析: A项中“调”应读作“tiáo”; B字音和字形没有错误, C项中“延”应写作“筵”,“戗”应读“qiāng”; D项中“瞩”应写作“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的能力。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答案: C
解析: 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把“就”换成“才”; B.语序不当,应把“即使”放到“文字”的前面; C.没有语病; D.成分残缺,在“我们”前面加上“只要”。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4.答案: A
解析: A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B“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都不是词语,因此它们之不能用顿号,应该用逗号。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叙述性的句子,应该用逗号。 D省略号和等作用相同,应删去省略号或把等和后面的句号去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5.答案: (1)《石头记》;曹雪芹;清;贾宝玉;林黛玉;贾;王;史;薛(2)林黛玉;贾宝玉(3)王熙凤;相思局;铁槛寺;尤二姐;宝黛 21·cn·jy·com
解析: (1)根据对《红楼梦》这部名著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红楼梦》主要讲的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仙葩"即仙花之意,这里指林黛玉,“美玉”指贾宝玉,贾宝玉衔玉而生。 (3)根据对《红楼梦》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积累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1)《石头记》;曹雪芹;清;贾宝玉;林黛玉;贾;王;史;薛 (2)林黛玉;贾宝玉 (3)王熙凤;相思局;铁槛寺;尤二姐;宝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积累。这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答题时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分析所写的人物。 (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21·世纪*教育网
二、综合题
6.答案: (1)满载而归;喜(袭)人;心狠手毒(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3)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解析:(1)根据对《红楼梦》歇后语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有很多都可以深入研究,如诗词、菜谱、制药、为官等,可以据此设计栏目名称,如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根据对这部小说人物和情节的积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并介绍一个与其相关的故事即可,注意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1)①满载而归;②喜(袭)人;③心狠手毒 (2)红楼诗词;红楼药典;红楼菜谱。 (3) 示例一:林黛玉——黛玉葬花。示例二:贾宝玉——宝玉挨打。
【点评】(1)本题考查积累名著歇后语的能力,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如果实在没积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分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及平时对名著的积累,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情节的积累。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等都要认真阅读,并积累下来,达到学以致用。
7.答案:(1)环节:朗诵名著片段;
目的:让同学们感受名著语言的魅力。(2)问题:在读外国文学名著方面,读过原著的同学比看过影视的同学多;而在读中国古典名著方面,读过原著的同学比看过影视作品的同学少。
建议:老师用早读、自习等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解析:(1)围绕“名著推荐会”这个主题,设计活动环节和活动目的。可以围绕名著故事、人物、语言、艺术手法等设计活动环节和目的。如 环节:朗诵名著片段;目的:让同学们感受名著语言的魅力。 (2)?这是一个“名著阅读情况”的数据统计表,认真观察分析可以看出,《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都是中国古典名著,通过数据分析可知, 读过原著的同学比看过影视作品的同学少,特别是《西游记》和《水浒传》,两个数据悬殊比较大, 只有《钢铁社怎样炼成的》是外国名著, 读过原著的同学反而比看过影视的同学多。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如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原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
故答案为:(1) 环节:朗诵名著片段;目的:让同学们感受名著语言的魅力。 (2) 问题:在读外国文学名著方面,读过原著的同学比看过影视的同学多;而在读中国古典名著方面,读过原著的同学比看过影视作品的同学少。 建议:老师用早读、自习等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原著。21*cnjy*com
【点评】(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图标转化能力和提出建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在得出结论后再根据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注意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现代文阅读
8.答案:(1)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并看望病危的凤姐。(2)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真诚、和气、略带尊敬。
如:姥姥你是年纪大的人,说的不错……;凤姐道:“你(注:是巧姐)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等句子都可以表明。(3)那时贾母还在,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戏弄刘姥姥。而现在贾府家境败落,贾母也已去世,凤姐也病危,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4)刘姥姥是一位开朗、喜言笑、朴实又比较世故,更懂得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
解析:(1)在整体感知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从,从文中筛选出这个事件的主要人物:刘姥姥、凤姐;主要事件是: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刘姥姥此次来的目的是:探望病重的凤姐。据此可概括为: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2)结合凤姐的语言、动作分析,从“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 “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 “不然你带了他去罢”等可以看出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真诚、和气、略带尊敬。 (3)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当时贾家还没有败落,那时贾母还在,刘姥姥来后,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出刘姥姥的洋相。而现在贾府家境败落,贾母也已去世,凤姐也病危,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4)结合小说内容和刘姥姥的动作、语言、神情分析,刘姥姥家境贫寒,她到贾家是为了打秋风,赚点便宜,她说的话、做的动作都能引人发笑,这说明她是一个开朗、喜言笑、朴实又比较世故的人,但后来贾家家道中落,她却专程来看病重的凤姐,这说明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
故答案为:(1) 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2) 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真诚、和气、略带尊敬。 如:姥姥你是年纪大的人,说的不错……;凤姐道:“你(注:是巧姐)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等句子都可以表明。 (3) 那时贾母还在,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戏弄刘姥姥。而现在贾府家境败落,贾母也已去世,凤姐也病危,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4) 刘姥姥是一位开朗、喜言笑、朴实又比较世故,更懂得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
【点评】(1)本题考查对主要情节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锁定答题范围,然后找出人物、事件,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2)此题考查理解小说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基本的解题思路是:①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浏览与作者有关的文字,重点分析和把握他的心理情况;②根据事件的发展,对他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适当的“切分”,并准确概括;③最后形成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链条”。 (3)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小说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9.答案:(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势。说明她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泼辣刁钻、玲珑狡黠。(3)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4)林黛玉体弱多病,做事小心谨慎,多思多虑。
解析:(1)结合选文第一段内容分析,王熙凤出场时,不是人先出场,而是先听到从后院中里传来的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势。从接下来林黛玉的纳罕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这里其他人都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只有她感这样放诞无礼。 (2)结合选文第一段王熙凤的肖像进行分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人物的五官隐含着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性格特定是:? 泼辣刁钻、玲珑狡黠。 (3)?结合选文第三四段中王熙凤的语言进行分析,王熙凤知道贾母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女,于是就迎合贾母夸黛玉的标致、气派等,当贾母怪她来招自己时,她又说“该打该打”,然后又对黛玉极尽关心,这些都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4)从选文黛玉心理、动作、神态描写和王熙凤的“现吃什么药”可以看出林黛玉体弱多病,做事小心谨慎,多思多虑。
故答案为:(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先声夺人之势。说明她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 泼辣刁钻、玲珑狡黠。 (3) 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4) 林黛玉体弱多病,做事小心谨慎,多思多虑。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理解未见其人,先见其声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曹雪芹写王熙凤出场所用的大手笔。王熙凤的出场让刚刚步入贾府的林黛玉“纳罕”,感到这人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先写后院传出的笑声。后院的笑声居然传到了前院的厅堂足见笑声之大。在礼仪森严的贾府,若不是非同一般的人物,绝不敢如此放肆,更何况是女子。在老祖母面前,人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谁敢这样放诞无礼?王熙凤如此出场一开始就显示出她的泼辣性格和她在贾母面前敢于放肆的特殊地位。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②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③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