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是“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白、杜甫,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与自己并驾齐驱。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述他们的诗歌的异同”不恰当,第三段只论述了柳宗元的诗和陶渊明的诗的异同,而柳宗元和其他人的诗只论述其异,没有论述其同。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A张冠李戴,由原文“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可看出,李白和杜甫位置错误。C强加因果,从原文“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可看出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但是后面的模仿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错,原文“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中的“模拟者”指柳宗元,“创始者”指陶渊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A(A项是对地球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测,不属于具体措施。)
5.B(B“说明“中国模式”已经领先于世界”错,这里的“中国模式”没有限制,与前面的为“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创新的“中国模式”不同,概念扩大了,因果关系不成立。)
6.①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更好地管理现有资源,降低能耗,使环保科学化。
②运用数字科技降低公众参与低碳生活门槛,带动更多人参与日常简单的环保活动,如步行、植树、拒绝一次性餐具等,使环保平民化。
③运用数字科技促进环保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流行,使环保生活化。
④开拓传统材料的新用途,在环保的同时兼顾产业的发展,使环保产业化。
(任选三条作答,每条2分,概括的内容正确即可;从每则材料中总结一条,答题若不能上升到理念高度、仅局限于具体做法的,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不是看错,而是故意错看。)
8.形象特征:(1)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开风气之先——创办公司、发行股票。
(2)沉稳大气、处变不惊——股票认购不足时。
(3)机智权变且令行禁止——故意看错、打折诱买(4分,答出任意两点)
看法,正面:改革之初,为达到目的,运用一些手段,可以理解。
反面:无论目的如何高尚,采用欺骗手段终不可取。(2分)(看法任选一面给分)
9.(1)首段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侧面交代时代背景。
(2)“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衬托人们对股票的不热心与不了解。
(3)“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暗示股票发行动员会可能失败。
(4)“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侧面表现了三名副总的焦虑、不安。(任选三处,酌情赋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
10. C
11. D(京畿,指一国都城及其周围之地)
12. D(结合原文“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可知“功名”并非“让给了元洪超”,而是“元洪超的次子元恽”)
13(1)承业派遣儿子子裕上奏表,称说承业同元琛都承受着国家的患难,元琛失败而臣下(承业)保全了军队,于是产生了嫌隙(矛盾)。(“奉表”“当”“私隙”各1分,句意2分)
(2)我们充数为大臣,各自处于优宠的职位,国家危难的时候,患病的人先出动,(这)恐怕不合适吧!(“备”“宠位”“无乃……乎”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长孙冀归,字承业,宣武帝时,梁将裴邃、虞鸿偷袭占据寿春,长孙承业的几个儿子都骁勇果敢,裴邃很难对付他们,称他们为“铁小儿”。皇帝诏令河间王元琛总领部众援助承业。元琛想要决战,承业认为雨天很长,特别需要稳重。元琛不听从,于是交战,被贼人趁机攻打,承业在后面拦击贼人。当初,承业总领着强大的兵马,长久不决战,议论的人怀疑他另有打算。朝廷又派遣河间王元琛等三个都督,表面是说声援承业,实际上是防范他。恰巧鲜于修礼在中山反叛,朝廷任命承业为大都督北伐。不久诏令承业解除行台,派遣河间王元琛为大都督。承业派遣儿子子裕上奏表,称说承业同元琛都承受着国家的患难,元琛失败而臣下(承业)保全了军队,于是产生了嫌隙(矛盾)。而且临时更换将帅,不是明智的策略。上书奏上去,不被采纳。不久正平郡蜀人反叛,承业讨伐蜀地,接连作战有功劳,回复本来的爵位。没多久,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州城反叛,朝廷又派遣承业讨伐。承业当时背上的毒疮还没有痊愈。太后慰劳他说:“你的病情如此重,我不想让你出征,却再没有可托付的人,怎么办呢?”承业回答道:“死而后已,我岂敢不尽力?”当时他的儿子子彦也患有脚肿麻木的病,拄着拐杖入宫告辞出征。尚书仆射元顺回头对他人说:“我们充数为大臣,各自处于优宠的职位,国家危难的时候,患病的人先出动,(这)恐怕不合适吧!”没有人回应。当时薛凤贤、薛修义屯驻河东,占据着盐池,攻打包围蒲坂,东西联合来响应萧宝夤反叛。当时有诏令废除盐池税收,承业上表说:“盐池是上天资助的财货,接近京郊,只应珍视而保护它,平均收税而管理。现在四方多灾难,府库财物用光:赋税中的绢帛,不可再征收。当年高祖太平的年代,没有缺乏的情况,还创设盐官而加以管理。臣下已经擅自下令主管督察的将领校尉,返回率领部属,依照常制征收盐税,等待随后的敕命。”孝武帝初年,承业改任太傅,担任录尚书事。因尊立皇帝的功劳,另封开国子。承业上表奏请转授给他的姨表哥哥廷尉卿元洪超的次子元恽。当初,承业出生而母亲去世,他是元洪超的母亲抚养长大的,因此请求授让。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大统元年,承业去世,朝廷赠予了他假黄钺,他的谥号是文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题:A解析:(A项,没有羁旅之情)
15题:答案: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陈述内容)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从表达效果)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从情感角度)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从艺术效果)
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不能漏掉。
16.(1)悔相道之不察兮 延伫乎吾将反
(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3)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则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屈原《离骚》杜牧《阿房宫赋》文天祥《过零丁洋》,其中屈原《离骚》和杜牧《阿房宫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文天祥《过零丁洋》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17.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过程,应选“不约而同”。演变:发展变化。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语境指社会现象,应选“演变”。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语境表转折,应选“尽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语境指具体表现,应选“体现”。
18.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现……”搭配不当。C“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句式杂糅;D语序不当,“虽然”应移到“良渚文化”之前;“标识……发现……思想”搭配不当。
19.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在这之后的100多年”中的“这”指代“良渚文明”,应在最前面,排除A、D项;“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变化”与后文“在这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中”衔接紧密,因此应在最后面,排除B项。
20.①对人体的功效自然也不相同②少量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③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关键信息:①2019年9月29日;②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夺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③中国队4人入选本届世界杯最佳阵容;④朱婷成为首位蝉联世界杯最有价值球员。(每条关键信息各1分,语言简洁流畅1分)
四、【写作提示】
22.参照201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材料是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对文化交流的阐述,主要是从文明交流、包容、互鉴、发展的角度来阐述的。综合来看,这道作文的题旨是让学生阐述对文明交流的感想和思考,同时又要考虑“在下一届亚洲文明大会上代表我国青年发言”这一要求。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不同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同文明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文明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60分)
作文等级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没有什么内容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实;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语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
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怠古文富冇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
家和思想家,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韩诗与古文一样,像长江大河,浩
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
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以说韩诗不工。韩愈在《调张籍》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防”,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休,没冇刻意经营,却自然合于李杜。韩诗变化怪奇,
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优劣论(当以元稹为此论代
表),说,“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釆不是学李杜冋样有得,对李杜
冋样深知,那么,对李杜的认知是容易出偏差的。
韩怠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创逦俗诗也是一大家。韩派诗人多有名人,最著者张
籍、孟郊、賈岛、樊宗师、卢仝、李翱、李贺等人。张籍于唐徳宗吋登进士第,深得韩愈重视,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调张籍诗》云“乞君飞霞佩,与我髙颉颃”。韩愈
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冋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所谓“学古淡”,“古”是指张诗擅长乐府,
多用古乐府为题:“次”是指辞悠通显,不作雕饰。张籍与白居易、元稹唱和,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
稹、白居易末流,所以说“轩鹤逛鸡群"。如《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茴疏税
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傍空宝,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贸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内”
中的这种意境,也是从学杜得来。韩愈给张籍诗评价很高,《病屮赠张十八》诗云“龙文百斛鼎,笔力
可独扛”。张诗往往语已尽而意有余,扛鼎的笔力当是指此。
中唐时期可与元稹、白居易、韩愈并列的大诗人还有柳宗元。柳宗元诗既不像韩愈诗那样豪放纵
横,也不像元稹、白居易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冋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
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显然从郦道无《水经注》写景文化出。他的诗
含有选休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
田园诗。朱熹说柳子厚“诗学陶者便似陶”。又说“学诗须从陶柳入门庭也”。苏轼称“柳子厚诗在陶
渊明下,韦苏州上"。这些评价大致是平允的。不过,柳宗元学陶的真正恬淡处却还有一些距离。陶潜
绝意仕进,极少流露仕途受阻的不平心情,柳宗元因热衷仕进,横被压抑,怨愤之情处处流露,尽管
柳诗学陶功力甚深,在恬淡的气韵上,柳总稍逊陶一步。柳诗与陶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之与《水经
注》写景文相比,各有其不可企及之处,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
(搞编自《范文澜评韩愈、柳宗元诗文的特点和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他的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他被认为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B.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杜,张籍的成就与李杜相同,他们可以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C朱熹认为,柳宗元的诗歌学陶渊明像陶渊明:苏轼则认为,柳诗的成就不及陶诗。
D柳宗元的诗歌学习谢、陶,但不是模拟谢、陶的形迹,而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韩愈《调张籍》中的诗句,论证唐代有些文人所持的李杜优劣论错误。
B.文章第二段多处引用韩愈的言论,同时引用张籍的有关诗歌内容进行论证,论据丰富
C.文章第三段将柳宗元的诗和韩愈、陶渊明等人的诗进行对比,论述他们的诗歌的异同。
D文章首先阐述了韩诗的继承性,接着阐述其诗的独创性,最后论述柳诗的特点和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λ.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杜甫;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李白。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他
不刻意经营,却合于李杜。
B张籍擅长写作乐府诗,多用古乐府为题。他的诗辞意通显,不做雕饰,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
稹、白居易这种末流
C.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所以受《文选》影响很深,他的古文特别是最著名的山
记含有很多骈句。
D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与《水经注》的写景文章相比,各自有优点,但
是后面的模伤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