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地球仪和经纬网地球考试目标要求:
1、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经纬度纬线
形状特征:指示方向:长度特点:圆东西方向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经线北极南极(1)经线的形状(2)经线是否等长半圆形等长南北方向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0°20°90°40°60°20°40°90°北纬(N)南纬(S)南纬北纬的划分西经(W)东经(E)东经、西经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33°N
70°S
15°N中纬度高纬度低纬度南北半球划分:赤道(0°纬线)
南半球:0°——90°S
北半球:0°——90°N13°N
56°S北半球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东西半球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45°W
116°E
西半球东半球火线100天 第2页 地球五带的划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位置:
A、 ,
C、 。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3) A地位于C地的 方向。
(4)从低、中、高纬度看,B 在 纬度;C在 纬度。
(5)从五带看,A 在 ;B在 。 60°W, 60°N40°E, 40°SBB、CA西北低中北温带热带典型例题(2014?云南)学习地球运动时,老师在暗室里用电灯泡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演示地球运动.读“地球运动演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的地球仪中,
①表示的是 _________ .
(2)如图中A点的经纬位置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地轴90°E23.5°S1.图中①、②、③、④点,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①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高纬度
B.①点比②点先看到日出
C.四季变化明显
D.有阳光直射现象(2015年云南)③②④①CC课堂练习
火线100第6页第20题读图2,完成7~9题。
7.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
A.10°N,40°E
B.10°N,40°W
C.10°S,40°W
D.10°S,40°E
8.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丙地位于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2、经度和纬度、半球的划分 (1)起始点:(2)度量方法:经
度
的
度
量从0°经线向东:东经(E)0°~180°
向西:西经(W)0°~180°
(注:180°E和180°W为同一条经线;
最大度数180°)西经(W)东经(E)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与160°E本初子午线(0°经线) 160°E20°W20°W160°E(1)起始点:(2)度量方法:纬度的度量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
向南:南纬(S)0°~90°
低纬度0°~30° ,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最大度数90°北半球南半球(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赤道(0°纬线)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交织。3、经纬网及其应用(1)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2)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应用如北京:116°E,40°N丙低纬地区经纬网中高纬地区经纬网极地地区经纬网基本规律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第一种:网格状经纬网图低纬或中高纬地区的经纬网a. 横线(或弧线)代表纬线,竖线代表经线b.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为北纬
纬度数值向南递增为南纬辨别东西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增为东经
经度数值向西递增为西经(20°N,20°E)(30°S,20°W)(40°E,60°N)(70°E,40°N)第二种:极地经纬网图b.极点的判读方法:
①根据圆心处的字标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
③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数a.在极地经纬网图上以极点为圆心,纬线为同心圆,
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条条直线。c.辨别南北:北逆南顺
辨别东西:顺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经度数增大为东经,经度数减小为西经
(自转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的方向是西)(23°26′S,135°E)A0oBA在B的什么方向?
A在C的什么方向? CABC东北西北NS180°0°地球的自转小结:一、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3、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 时差 小结:二、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4、产生了?地理现象地轴太阳自西向东自西向东一天(约24小时)一年地轴倾斜、指向不变昼夜交替时差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五带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
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