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第3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4 10: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
①秦朝 ②汉朝③晋朝④隋朝⑤元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2.公元前一世纪中期,有一位美丽的宫女为了和平远嫁匈奴,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位女子是
A.貂蝉 B.王昭君 C.西施 D.杨贵妃
3.中国银行行徽(如下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如下图),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商朝
4.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C.华佗--发明“麻沸散”,被称为“医圣”
D.张陵——五斗米道
5.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6.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
A.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7.文景之治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发展人民生活安定④战争不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按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围魏救赵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②③④①
9.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过一个政权,根据提示语刘秀、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可判断这个政权是
A.西汉 B.新朝 C.东汉 D.东晋
10.能通过如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1.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颁布推恩令 B.铸造五铢钱 C.北击匈奴 D.盐铁官营
12.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东汉蔡伦(下图)能入选邮票图案,是因为他
A.造出了千里船B.发明了造纸术C.改进了造纸术D.创编了五禽戏
13.“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这段描述是东汉末年哪一宗教的内容( )
A.佛教 B.基督教 C.太平道 D.白莲教
14.战国时期,多国进行了变法。它们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促进了经济发展D.确立了封建制度
15.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是指
A.焚书坑儒B.罢百家尊儒术C.八股取士D.实行文字狱
16.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王朝,下列在位期间曾军事打击过匈奴的皇帝有( )
①秦始皇 ②汉文帝 ③汉武帝 ④汉明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将军,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一所。张三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得奖励的( )
A.土地私有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18.《帝国的终结》一书,深刻探索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文字C.统一度量衡、货币D.焚书坑儒
19.黄巾起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号召,组织全国几十万人起义。其中“岁在甲子”是指公元
A.前209年 B.25年 C.184年 D.200年
20.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65次,其战果如下表。这一战果取得的直接原因是秦国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次数
58次
3次
4次
A.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赐地
二、简答题
21.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它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皇汉武”是这一历史时期两个著名的皇帝,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你认为秦始皇在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治理国家方面分别采用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3)请列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22.“领略迷人的西域风情,聆听沙漠的呼吸,触摸历史的脉搏——追寻丝路。”这是某旅行社刊登的广告。现有顾客上门咨询,请你当一名历史导游,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对文中“丝路”的开通,功劳最大的是谁?他出发的地点在哪里?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该“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请列举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一位人物。
(3)该“丝路”的开通,有什么积极意义?
23.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示路线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路线?为开通此路线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是谁?此路线的起点是哪里?
(2)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该道路的开辟有何意义?
三、综合题
24.材料论述题。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鞅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但是,由于变法内容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改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合材料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5.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光知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校舜。投舜,则天下得其利而异朱病;投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译文:光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把帝位传给他,因此才姑且试着传给舜。把帝位传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民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映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投子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候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材料二是对西周哪一制度的描述?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下诸侯王需要向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除了西周外,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王朝实行过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
材料三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那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今)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县今);不足万户小县设“长”(县长)。
(4)据材料三,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
1.C2.B3.A4.C5.D
6.C7.A8.C9.C10.B
11.A12.C13.C14.D15.B
16.D17.C18.A19.C20.D
21.(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秦统一之后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法家和儒家
(3)汉武帝在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民族关系上,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22.(1)张骞。长安(陕西西安)。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西域都护。班超。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1)丝绸之路;张骞;长安。
(2)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4.[答案示例1]观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等措施,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在军事上进行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任写两点即可)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答案示例2]
观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曲折和反复。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等措施,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在军事上进行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国,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付出血的代价。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答案示例3]观点:改革能使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可结合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来论述)
25.(1)制度:禅让制:选才标准:贤和德(德才兼备)
(2)制度:分封制: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3)东周、西汉、西晋。
(4)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