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降水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的气候-降水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8-27 23: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降水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国的气候——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使得我国降水也随海洋的远近发生变化,通过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读图,进而获得相关的地理信息,并通过已知的地理信息来分析并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学会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图,并能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降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 导入新课
我将利用“夏季分别出差到我国东南沿海和新疆吐鲁番,是否有必要带雨具”作为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引起学生对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降水不同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 学案导学,整体感知
我将组织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结论。
设计意图:导学案的使用,显性地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构建的主体地位,隐形地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具备下一步交流完善的基础,因此,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并且至关重要。
3. 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导学案预设的学习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困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便更好的进行交流、提升。自我总结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习惯。
4. 合作交流,质疑解惑
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困惑后,自然也就有了和别人探讨的欲望,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或者师生互动交流,达到质疑解惑的目的。
设计意图:合作交流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达到质疑解惑的目的,完善学生的认知,更重要的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5. 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根据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进行总结概括,形成明晰的知识框架,然后,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识加以拓展延伸,问题如下:阅读课本32页和33页的《我国的“雨极”》和《我国的干湿地区》
并解决相关问题,见课本32页和33页。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拓展延伸环节,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6. 当堂检测,回归生活
为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我将出示一组检测题(见导学案“收获平台”),另外,我设计一个生活问题,供学生课下完成,问题如下:
调查聊城市年降水量,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到我国有着不同的温度带,那么我们在从降水和干湿地区两个方面来看看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比一比,看谁快】
看课本P31 图2-17“中国年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看谁快。(教师先指导看图)
【教师总结归纳】
1、(1)我国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的地区在哪里?(集中在东南沿海)
(2)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在哪里?(和冬季的0℃等温线大体一致)
(3)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斜穿过中国,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一线)
4)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哪里?(塔里木盆地)
【提问】从“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主要是受到海陆位置的影响,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同时课本上还告诉我们: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的,主要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为什么呢?我们在后面的季风气候中再来说明。
【教师板书】
三、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情况。
【板书】
四、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教师】课本P33告诉我们,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 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那么,我们看看课本P33阅读材料和图2-19“中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学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
【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中国干旱地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的温度带和划分图”“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
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多,因为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青藏高原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森林、草地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大部、天山山地等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草原、荒漠
4、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小结: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是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小结: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