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选修6第二章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8-27 17: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2.2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学会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产生的一般过程
3.读图说出世界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生态脆弱区的类型和成因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
5.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探讨解决的对策
【学习重点】 我国和世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对策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习过程】
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全球性生态问题:
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表现 具体方面 原 因
生态破坏 森林和草原破坏 滥伐森林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的破坏
土壤盐碱化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大气增温臭氧层空洞 由于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
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脆弱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带?
二 我国的生态危机:
1.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阅读课本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牧超载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降水少.气候干旱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率大且多暴雨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2. 分析说明我国生态危机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3.我国三大自然区包括 . . ,三大自然区各存在哪些生态问题?
4.长江流域的生态危机:
根据课本内容和图2-2-7“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下来问题:
(1)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哪里?说出上中下游三个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
(2) 长江流域治理,首要任务是什么?简单分析上中下游三个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疑点呈现】
【梳理总结】
【当堂检测】
1.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它能 (   )
A.增加降水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调节气候
2.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    
B.中国湿地占世界10%左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C.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D.青藏高原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调蓄水量,净化水体
3.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其不良后果的实质是 (  )
A.土地生产力不断衰减 B.土壤盐渍化
C.沙化土地面积增大 D.耕地面积减少
4.全球性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类社会的大发展 B.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生态灾难
C.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D.自然资源的枯竭
5.下列不属于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是 (   )
A.海岛生态系统 B.干旱区生态系统
C.高寒生态系统 D.亚热带生态系统
6.下列地区不属于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是
A.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C.中温带湿润长白山区 D.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7.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游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 B.中游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
C.下游主要表现为河湖污染 D.生态问题主要是大型工程建设造成的
8.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 )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寒牧区
9.脆弱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有(双项) (   )
①海陆交界带 ②农牧交错带 ③城乡交接带 ④热带森林带 ⑤地质灾害易发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0.关于各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 (   )
A.森林是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B.利用草地资源发展的畜牧业,其产品出口居世界农产品出口额之首
C.湿地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D.物种灭绝是一种不正常的自然现象
11.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双项) ( )
A.西双版纳-----森林破坏 B.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C.科尔沁草原-----土壤盐碱化 D.黄淮海平原-----湿地干涸
【高考之窗】
12.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 ,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
(2)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3)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水灌溉。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4)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