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4 13: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人教版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
三国鼎立的形成。
2.重点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军阀割据,长期混战,
百里无人烟2.曹操势力日益壮大3.袁绍势力很大,想消灭曹操背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sōng)
——曹操《蒿里行》军阀割据,长期混战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2)组织兵士屯田军事上:曹操军事才能出众,有勇有谋官渡之战前的北方形势袁 绍曹 操PK袁绍十万大军曹操3—4万大军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官渡曹操VS袁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奠定了曹操统一的基础
155-220年曹操155-220年曹操问:您在统一北方后,
有怎样的理想呢?曹操:问:要实现您的理想,
有什么障碍吗?曹操:天下形势示意图赤壁之战曹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曹操刘备孙权孙、刘联军...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之战遗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VS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VS袁绍赤壁以少胜多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失败了呢?议一议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2、曹操骄傲自满。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启示三、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阅读书本,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220年221年 222年 洛阳成都 建业
(南京) 曹丕刘备孙权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东汉
末年
军阀
混战袁绍曹操官渡之战 曹操
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魏蜀吴三国鼎立知识框架课堂小结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三国鼎立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魏 蜀 吴曹操 曹丕 刘备 孙权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3.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BDD4、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5、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D、牧野之战DBABC识 图 题: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辨析题: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三国时期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因为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
军队。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罗贯中自不量力有借无还刘备 关羽 张飞猜猜看: ( )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 )
( )借箭-------有借无还
( )喝酒-------不怕脸红
( )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诸葛亮诸葛亮关公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