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4 13:2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
2、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
3、认识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民族交融的高潮;明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学习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和民族交融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淝水之战淝水之战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4世纪后期,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 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 交战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交战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成语典故:淝水之战 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史海冲浪: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基本相符,证实为拓跋鲜卑发祥地。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北方的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 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北魏孝文帝改革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服汉服汉服汉服汉服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改鲜卑姓为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长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一)方式:1、生产生活2、政治制度4、社会习俗5、民族心理相互学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3、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二)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P89 问题思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
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淝水之战孝文帝
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
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89 课后活动: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c课堂练习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B课堂练习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D课堂练习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C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课堂练习B课堂练习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