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5 人造地球卫星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4 15:3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各国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卫星的图片。
一、引课
师:明天我们就是端五节小长假了,老师想自驾到外地旅游,但是我又没有向导也没有地图,可是我不怕迷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汽车的卫星导航系统
师:课下老师经常听几个男同学说喜欢看NBA篮球赛,这些比赛虽然在大洋彼岸,但是我们却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再声场实况转播,这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卫星信号转播。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卫星?
生:打手机 GPS定位 天气预报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重要,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人造卫星的神秘面纱。
板书:人造地球卫星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卫星和人造地球卫星
师:卫星和人造卫星一样吗?
生:不一样,卫星指的是天然的,而人造卫星是人造的。
多媒体出示卫星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区别。
2、阅读整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
师:同学们教材73页内容和74页的科学在线,为我们介绍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结合我们收集的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小组内交流整理,共同学习。
学生汇报交流
多媒体出示卫星图片:老师这里有几张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和学习,我们对人造卫星又增加了很多了解,卫星在全球通讯,电视广播,气象观测,环境监测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灿烂的星河中,已增添了5000多颗人造卫星,我国从1970年至今,我国已发射了50多颗,名式各样的卫星。
3、人造地球卫星分类
师:5000多颗卫星的用途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把人造卫星分成三大类(出示多媒体)
师讲解: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比如美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号)就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 进行实验的卫星,比如:中国发射的实践者5号卫星就是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就太多了,谁举个例子。
生举例
三、模拟实验
师:众多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大胆猜想
生:猜想,由于地球引力
生:……
师:同学们能大胆狂想,非常精彩,绝大多数同学都倾向于地球引力,那我们接下来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
1、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乒乓球,怎样让乒乓球象人造卫星一样做圆周运动呢?
生:
2、师生一起做,
3、议议:当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时,握棉线的物有什么感觉?
生:握棉线的物有被拉的感觉
4、想一想,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做圆周运动吗?为什么?
生:不会做圆周运动,因为没有了物的牵引力。
5、现在我们用乒乓球模拟卫星,绳子相当于地球引力,来模拟卫星的运行,大家都知道不同卫星质量不同,飞行速度不同,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那么我们如何来设计这个模拟实验呢?
6、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
7、交流实验方案,学生动物操作,做记录,总结现象结论
8、实验结论: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运速度越快,球受力越大。
9、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造卫星绕地球的飞行与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时的拼图不是绳子,而是地球的引力。
四、结课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经历每一个探索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成为一个爱科学,懂科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