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项提高6-4.3血液成分与血管种类】科学九上第4章-代谢与平衡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专项提高6-4.3血液成分与血管种类】科学九上第4章-代谢与平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15 08: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与血管
一、血液成分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细胞
(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
(1)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
(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
5、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
(1)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症




二、血管种类
比较 特点 功能
动脉 管壁厚,有弹性,血流的速度快 运送血液离开心脏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的速度慢 把血液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管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管径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逐个通过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D )

A     B     C     D
2.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A.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C.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D.血小板是最小的无核血细胞
3.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D )
A.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B.运输废物 C.运载血细胞 D.运载血细胞与运输养料和废物
4. 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分析正确的是( D )
A.细胞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B.细胞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5.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
D.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
6.下列情况中,能造成贫血的是( A )
①人体内缺少铁和蛋白质  ②红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 
③红细胞数目正常,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 ④红骨髓功能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7.下表为甲乙丙丁四人血液化验的四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ol/L
乙 胰岛素 1.7 5.0~20.0 MlU/L
丙 中性粒细胞 85.0 50~70 %
丁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L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甲可能患有大脖子病,平时应多吃含碘元素的食物
B.乙可能患有糖尿病,平时应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C.丙可能有炎症,若是细菌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D.丁可能有贫血,平时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8.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对图中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 )
A.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②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C.③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D.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9.人体的血红蛋白存在于( B )
A. 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0.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A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11.如图表示人的血液中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者之间的关系,甲、乙、丙依次是(A)
A. 血小板、血细胞、血浆 B. 血细胞、血浆、血小板
C.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D. 血细胞、血小板、血浆

12.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如图所示),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控制血流的位置分别是(C)
A. 动脉 a处  B. 静脉 a处
C. 动脉 b处  D. 静脉 b处
13.如图所示分别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
A. 流速最快的是②
B. 管壁最薄的是③
C.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 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1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三种血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 甲是动脉
B. 丙是静脉
C. 乙是毛细血管
D. 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15.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C)
A. 动脉和神经 B. 静脉和动脉
C. 动脉和静脉 D. 动脉和毛细血管
16.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 C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
A. 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⑧⑩
17.图甲是人体内的两种血管的横切面,图乙是人体内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1)图甲中的血管①是__静脉__血管,理由是该血管的管壁较__薄__;②是__动脉__血管。
(2)图乙中的血液在__毛细__血管内流动,与其他血管相比,该血管的特点是红细胞在血管内单行通过,管内的血流速度最__慢__。
(3)图乙中的X气体是__氧气__,Y气体是二氧化碳。

18.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人到医院看病时,有时需要做血常规化验。医生根据病人血液成分的变化,作为对疾病作出诊断的参考。阅读下面某成年人的血常规部分化验结果,请回答: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值
RBC(红细胞) 3.29×1012/升 3.5~5.0×1012/升
WBC(白细胞) 1.3×1010/升 3.5~10×109/升
HGB(血红蛋白) 100克/升 110~150克/升
PLT(血小板) 2.1×1011/升 1~3×1011/升

(1)其中化验指标过高的项目是白细胞,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炎症__。
(2)其中化验指标过低的项目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提示该男子可能患有__贫血__。
19.比赛前,运动员们在5000米处扎营进行为期110天的高原训练。如图表示这期间,运动员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据图分析,高原训练的作用不包括(B)

A.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B. 训练时间越长红细胞数量越多
C. 运动员的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
D. 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解析】 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进行高原训练,目的是增加其血液的供氧能力,这说明高原训练能使运动员血液中的红细胞显著增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多,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增强,该变化是机体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一旦适应了高原环境,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趋于稳定,不会随训练时间增加而增多。

20.如图所示为小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能正确表示小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是(C)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b
C. 甲-b,乙-a,丙-c D. 甲-c,乙-b,丙-a
【解析】 睡眠时呼吸频率最低、心率最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大;散步时呼吸频率较低、心率较慢、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较小;长跑时呼吸频率最高心率最快、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最小。

21.图甲是人体血液分层示意图,图乙是显微镜下人血永久涂片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因为血液中加入了抗凝血剂。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血浆__,它的主要成分是__水__;若某人的体检报告单上__②__(填序号,下同)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身体内的某部位有炎症;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图中的__③__。
(3)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图中的__④__所示的血细胞来运输。
(4)人体脐带血和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它能分化出图中的④②③。
【解析】 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红细胞。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出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氧;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疾病;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22. 下图是李刚同学进行血液实验时出现的情况,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试管A和试管B内均加入的是新鲜血液,而实验结果不同,其原因是:A试管内_______________,而B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功能是
(3)图中③结构中含有一种与其功能相关物质,这种物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小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中。
(1) 加入了抗凝剂 没有加抗凝剂
(2)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4) ②

23.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同一视野中所见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_,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是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与[2]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1) 1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 血浆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有无细胞核

24.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清水__,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__低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观察者认为2处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 (1)鱼的呼吸离不开水,滴加清水,保证小鱼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2)观察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就可看清。(3)在显微镜下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为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25. 某同学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疲乏、精神不振等症状,医生给他做了血常规化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玻片标本的某个视野如图,化验结果如下表。根据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医生想将图中血细胞①移至视野中央观察,血细胞①的名称及玻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
A.血小板,左上方 B.红细胞,右下方
C.白细胞,右下方 D.白细胞,左上方
(2)血液是由图中所示的血细胞和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功能的___________组成。
(3)该同学的化验结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均低于正常值,医生初步诊断他可能患有贫血。
(1) D (2) 血浆 (3)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26.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毫克/千克) 10 10
血红蛋白含量/(克/升)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 53 51
第二次 49 40
第三次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有什么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质量相近的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A__与氧结合的。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肺泡 C.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 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或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或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合理均可)。
【解析】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出,随着注射溶液中醋酸铅的含量增加,家兔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结合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12.人在不同状态下,脉搏、血流速度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某器官的速度,试分析:
①骨骼肌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皮肤在运动时的血流量变化情况及其生理意义:血流量增大,加快废物排出,调节体温。
③冠脉循环在运动时血流量增大,心脏收缩舒张的能力增强,可以为血液循环提供充足的__动力__。
(2)根据图a中运动及休息时胃、肠内的血流量变化,你认为应养成怎样的生活习惯?饭前、饭后不立即做剧烈运动。
(3)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比较谁的心脏更健康,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分别测量在运动前静坐时的脉搏频率;②分别做如下运动:甲散步,乙慢跑,丙快跑,运动3分钟后停止;③在运动3分钟时、运动停止3分钟时、运动停止6分钟时,分别测量每人的脉搏频率,测量结果如图b所示。运动停止时,__甲__同学的脉搏频率变化最大。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三人中丙的心脏最健康,则他们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至少答出两点)。为使实验更严谨,请为上述实验提两点改进建议:让三个人进行相同的运动;重复测量,求平均值。导学号:53380004
【解析】 (1)①运动时,全身骨骼肌的活动加强,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经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为骨骼肌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②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加快废物的排出,有利于散热。③运动时,心跳也随着加强加快,促进血液更快地循环,为血液循环提供更多动力,输送给骨骼肌更多的养料和氧,运走更多的废物。(2)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饭后不宜立即做剧烈运动。(3)由图b可知,甲的脉搏频率最大。丙在静坐时脉搏频率最小,运动时脉搏频率变化最小,停止运动后脉搏频率恢复最快,可见丙的心脏最健康。为使实验更严谨,应控制三人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相同,并进行重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