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鲁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鲁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8-28 18: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由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石漠化
B.黄土高原—一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
3.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4~6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图中所示各河流(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5.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6.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7.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 D.贵阳、昆明、重庆
8.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9.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D.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退化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10~11题。
10.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东胜、准格尔煤矿区附近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樵采   C.工矿开发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3.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14.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15—1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5.P为三江平原,其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17.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
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18.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19.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并被联合国纳人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是( )
A.扎龙自然保护区
B.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民垸”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特有的居住地,它就是在湖泊、湿地和河道上围堤造地后,供人们居住和耕作的场所,1998年它助长了洪水的肆虐,其原因是( )
A.它改变了地面状况,增大了降水量
B.它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蓄水分洪功能
C.它改变了长江水的补偿类型,加大了洪水来量
D.它破坏了湖泊大堤,降低了防洪能力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21~22题。
21.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关于洞庭湖对长江干流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丰水季节,洞庭湖水补给长江干流,削减洪峰 ②丰水季节,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削减洪峰 ③干旱季节,长江水流人洞庭湖,补给湖泊水 ④干旱季节,洞庭湖水流人长江干流,补给河流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25.关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
B.“三江”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C.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区
D.该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上
26.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
B.田纳西河中上游流经山地和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C.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D.田纳西河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27.给田纳西河流域带来丰沛降水的海洋水汽主要来自( )
A.南面的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B.东面的大西洋
C.北面的北冰洋 D.西面的太平洋
28.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的过度垦殖 ②大面积森林被砍伐 ③经常性的大暴雨 ④质地疏松的黄土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9.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核心是( )
A.风景区规划与建设 B.水资源综合开发
C.航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D.防洪工程的设计与修建
30.田纳西河流域在开发初期吸引来的工业多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3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初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做的工作主要是(  )
A.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工作
B.结合保持水土工程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C.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野生动物管理区和湖滨风景区的建设工作
D.结合防洪发电进行工业区和居民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3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 ②形成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形成全美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电子工业大量迁入,形成了美国的第二个“硅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经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是治理与开发的基础
B.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是治理与开发的关键
C.提高开放程度,大量招商引资是持续治理与开发的动力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实力是治理与开发的前提
34.整治后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很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能源充足 B.环境优美 C.劳动力丰富 D.技术力量强
35.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生产多使用小型机械,以适应耕地少、地块小的特点
B.主要农作物有咖啡、可可、香蕉和天然橡胶等热带产品
C.农业现代化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农业投入的劳动力较大
36.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带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 ②地面起伏大,发展机耕农业有困难
③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 ④水资源紧张;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体现在( )
①水源较为充足 ②半干旱气候 ③地势平坦开阔 ④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⑤土壤肥沃、深厚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8.对鲁尔区的改造,正确的措施是( )
A.进一步加强煤炭、钢铁两大产业的建设
B.进一步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中心的交通网
C.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D.大力整治环境,积极发展旅游业
39.关于鲁尔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是在当地丰富的煤、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西北临北海
C.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只是不能直通海洋
D.20世纪60年代后,鲁尔区衰落两大工业部门是煤炭和钢铁
40.德国钢铁工业的铁矿主要来自( )
A.印度、巴西 B.法国、瑞典 C.英国、何兰 D.俄罗斯、美国
41.综合整治后,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日益集中到西部,主要是为了( )
A.便于产品的出口
B.东部地区工业饱和
C.接近煤炭基地
D.就近获得铁矿石供应
42.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43.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C.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44.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不清的城乡一体化
B.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C.大城市连为一体的超级城市体系
D.农业产业消失的城市一体化地域
45.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读某地 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回答46—47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6.30年间该地区(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 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7.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几乎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读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48—50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8.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2%
49.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50.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