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湘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湘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8-28 18: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2—3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 )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3.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B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
D.3 000m等高线
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B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下图,回答6-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7~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7.该省可能是( C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8.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10.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11.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12.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13.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4—19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4.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C )
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5.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D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6.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D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西部地带经济发展的优势有( D )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技术水平较高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便利 D.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19.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读右图完成11-12题
20.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的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B )
A.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经济特区一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D.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日益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据此回答21~22题。
21.有人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D )
A.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B.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C.生产、消费、流通领域联系日益减小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22.经济区域化( B )
A.有利于区域经济集团的内外合作与联系  B.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
C.不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         D.“南南合作”是为了扩大竞争优势
23.1989年,亚太地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欧共体12国宣告欧洲联盟诞生;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这表明( B )
A.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据此回答4~5题。
24.欧洲联盟是( B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5.下列有关欧元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欧元的实施加重了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砝码
B.欧元的实施加重了欧盟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C.欧元的实施增强了欧洲利益与共的意识
D.欧元的实施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
2004年11月4日,朱镕基出席了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10十1)领导人会议,并和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据此完成第6题。
26.中国和东盟在农业领域可合作的项目是( C )
A.东盟各国和中国都是季风气候,可进行水稻栽培技术的合作
B.中国昆明的花卉大量出口东盟     C.东盟的木材大量出口中国
D.东盟引种中国的小麦,以减少从美国的进口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27-2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势是( B )
A.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
B.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利用
C.东线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
D.东线工程水质较好
28.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D )
①工农业生产发达 ②水资源浪费严重
③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 ④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29~34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9.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最重要的原因是( B )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运输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30.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
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B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31.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的目标市场是( B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粤、港、澳
32.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起讫点气候类型分别为( B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3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 B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34.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表现在( A )
① 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促进东部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能够推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5-40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35.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36.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37.“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行能力 
38.“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其中送往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来自
A.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B.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   
C.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   D.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 
39.下列关于西电东送对西部地区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②可以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环境建设
③有利于东部地区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④可以带动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40.西电东送的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正确的选项是( A )
A.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B.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    D.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读X、Y、Z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41~42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1.三家外企在中国选址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A.市场因子 B.原料因子 C.劳动力因子 D.技术因子
42.X、Z、Y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汽车、服装 B.钢铁、服装、纺织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43.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B.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C.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D.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44.一些发达国家将部分家电生产企业迁往中国、东南亚等地,主要是考虑利用当地( D )
A.洁净的环境  B.先进的科技  C.便捷的交通  D.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45.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4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图4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7—48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7.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48.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49.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的原因是(   )
  A.珠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高于香港
  B.珠江三角洲的地租地价高于香港
  C.珠江三角洲的工资水平低于香港
  D.球江三角洲是国内主要经经济特区之一
50.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A.出现民工短缺现象 B.水源缺乏
C.能源供应紧张 D.交通运输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