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9课 诗情画意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14 07: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情画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本课有跨学科的特点是诗与画的融合。 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有“诗画同体”说。更有‘为画者不懂诗不为画家而为画工’说。都是强调诗画间的互通与互借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学素养是艺术家的灵魂。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体现‘诗情画意’之艺术思想。 ?? 本课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让他们以“画”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创造诗的表象“身临其境”,进而激起与诗人情感的共鸣,达到诗画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为自已喜欢的古诗配画。 2.情感:体验诗情画意之艺术魅力,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 3.能力:运用已掌握的绘画语言大胆想象创作表达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古诗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难点: ?? 诗景与诗情的把握与统一。
教学准备: ?? 教师: 1.媒体课件(小学古诗‘诗画’作品)。 2.古诗朗读录音带。 ?? 学生: 1.喜爱及熟悉的古诗几首。 2.自己善常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组织
?
1.明确学习小组(就近4人为一组)
2. 检查古诗和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
准备好绘画工具及古诗
?
?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
导入
?
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
要求学生闭目聆听细品诗意联想诗景
学生可集中精力品味诗的意境
?
交流讨论
?
出示学习提纲
启发:
从诗中你看到了什么?
1.本诗着重写什么,人,事,景,还是物。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你感受到怎样的意境。你还想到了什么?
思考: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强调诗情与诗景的交融。
小组讨论交流
由提纲引导学习,组内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师生共同参与)
?
分析主题
?
?
体会作者情感
?
?
?
展开想象创设情景
?
?
?
?
谈自已的理解
?
?
1. 创设合作学习氛围 在交流中完善思路终取其长。
2. 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展开想象与联想为描绘做铺垫。
3. 体会诗景与诗情交融的意境。
?
?
?
?
?
?
?
?
?
(难点)
?
作品欣赏
?
?
出示‘诗画’作品(课件展示)
?
欣赏思考
?
?
启发创作思路
?
启发分析讨论
?
设问讨论
1.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2.作者采取了怎样的表现方法与布局来表现诗的意境
3.你有建议吗?
?
4.教师小结(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交流讨论
?
感受艺术美感
?
?
探究表现的形式技能与内容的关系
?
提出自已的感悟与创造(你心中的景)
?
?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梳理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
?
?
?
?
强调重点
学生创作
?
出示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已熟悉和喜爱的古诗(也可是其中的一句)
?
学生作画
?
用熟的古诗创作学生宜把握有兴趣
老师辅导
?
1,选题
2,为学生具体描绘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帮助
3,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与风格创作
?
用自已善长的绘画形式创作
?
?
?
提升学生创作的信心与热情
?
作业欣赏评价
?
?
与学生共同欣赏肯定创意提出建议
?
1.展示自已的作品
2.师生共同体会作品中的诗情画意
3.谈创作体会
?
知识梳理
拓展
强调古诗的文学艺术价值,激励学生学好古诗,课下坚持诗画创作,使自已的文学与绘画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
?
培养诗画创作的兴趣
反思: 诗具有极强的写意特点。这就为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充分想象、联想留下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首先 要引导启发学生细品诗意,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创设意境,以现作者眼中的景、心中的景。在作画过程中,为学生创作提供技能支持,通过示范启发(如古人的服饰作品的布局等)解决学生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这一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