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鸟语花香
课时
1
学科
美术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五
上(下)册
上
工作单位
授课教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感受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掌握写意花鸟的技法,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画的笔墨在四年级上册有所了解,在这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画家作品的笔墨趣味,体会他们的用笔方法。尝试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作花鸟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笔墨的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中国画表现中,逐步掌握水与墨色的运用以及画面构图的美感。
3、情感目标: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笔墨情趣,萌发爱护花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禽鸟用笔的特点,理解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用笔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示范的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收集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的图片及国画大师的写意绘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看一看
让学生看一看大自然美丽的图片,听一听鸟鸣,欣赏大师的写意花鸟绘画作品。师生一起凭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王雪涛《牡丹》、《麻雀》
黄胄《麻雀》
林风眠《白鹭》
潘天寿《花卉小品》
吴湖帆《五彩结同心》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了花鸟的外形和色彩,更重要的是画面富有深刻的寓意。
2、说一说
鸟有什么特点?有几部分组成?
鸟属于恒温,卵体的脊椎动物。鸟的躯体形成一个菱形,鸟的前肢演化成一对翅膀,全身羽毛覆盖,鸟的头和躯干是两个卵形。连上颈部,加上翅膀就形成鸟的形象。
二、讲授新课
1、学习画鸟
(1)、用羊毫笔调赭墨,一笔点出头,两笔点出身子。(讲侧锋用笔)
(2)、在身子左右画出飞动的双翅。(讲侧锋用笔)
(3)、用浓墨勾画胸、腹,点出嘴,最后用署红色勾出爪子。(讲中锋用笔)
画鸟的角度要变化多样,但不宜画正前、正后、正侧等,这些角度易呆板,画鸟的形象可以夸张、变形使之更美。
2、中国画很讲究用笔用墨,这也是中国画的显著特点。一笔下去既有笔又有墨,中锋画线,侧锋画面,顺锋线条挺中带柔,逆锋线条毛糙多变。
3、演示一下调墨的方法,教学生画菊花、叶子。
4、讲构图,“之”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 “工”字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弧形构图
利用刚才画的鸟组成一幅花鸟画。
三、学生交流
根据自己对自然美丽景色的想象,同桌讨论如何进行象征性的描绘,或概括、夸张、抽象等富有创意的表现出鸟语花香的生动画面。
四、作业:
用中国画工具材料练习调墨和用笔,创作一幅花鸟画。 (这节课的实践要点:练习中锋、侧锋用笔方法,表现浓墨淡墨变化。)
五、展示与评价
1、把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教师注重发扬学生作业 中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六、课后拓展
.1、选择名家习作,对其花鸟形态和墨色变化评述,感受中国画的笔墨趣味。
2、想学好国画很不容易,需要长期练习。
(板书课题)
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用了什么样的墨色——(焦、浓、重、淡、清)
麻雀的动作一样吗?
画中的鸟有什么姿态?
示范画鸟。
演示中锋、侧锋、逆锋用笔
演示画花、叶子
演示花鸟画的绘画过程
教师辅导
点评
说一说对画面的理解。
(竹子、麻雀)
(不一样)
往同一个方向飞。
回答鸟的特点。
(头、胸、腹部、翅膀、尾、脚)
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学生进行创作
互相评价
八、板书设计
鸟语花香
鸟的结构
头、胸、腹、翅膀、尾、脚
用笔
中锋画线,侧锋画面,顺锋线条挺中带柔,逆锋线条毛糙多变。
浓墨淡墨变化
常见的构图形式
“之”字形构图 “十”字形构图 “工”字形构图 对角线构图 弧形构图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
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两堂课就能学好画好的。本课教学我安排设计了一个课时,只能是让学生认识一下写意花鸟画,感受一下其追求笔墨意韵、重视形神兼备、强调缘物寄情的艺术特色,并在尝试练习与创作的实践中体会写意花鸟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初步掌握一些基本技法,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由于课前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比较合理,教学活动实施得比较顺利,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演示作用很重要。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不是靠嘴能表述清楚的,也不是欣赏几幅大师作品就能了解的,只有教师一步一步的直观演示,才能让学生看明白究竟怎样用笔用墨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不仅呈现了许多范作,更是把教学重难点部分的内容以当堂示范的形式加以演示,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菊花、麻雀的一般画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其绘画方法和技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又注意到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绘画技法后,鼓励他们大胆的创作。
当然,欣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特别是欣赏国画大师的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作品体会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感悟画家的人品修养,从而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而且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画家之所以能画出十分传神的作品,除了因为他们拥有纯熟的笔墨技法之外,还因为他们都善于观察生活,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作品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明白艺术的美始终都来源于生活,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学习中国画,只说光看而不练是没有用的,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在不断地练习中才能真正掌握的。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练习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而且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更有效,在教学画菊花和麻雀时我分别都安排了尝试练笔,让他们先分步试练,理解和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再进行创作,这样容易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当然五年级的学生毕竟不可能掌握很高的笔墨技巧,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略有笔墨变化的作品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学生较为稚嫩拙朴的笔墨反而是一种真实生动的表现,同样充满着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