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让瘪乒乓鼓起来
——研究液体受热受冷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变化,第17课《让瘪乒乓球鼓起来》中的第一课时,研究液体受热受冷的变化。在此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观察到了物质之间的变化——融化、凝结、蒸发现象。而本单元是着重研究物质的有趣变化,既本课是让学生知道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特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没法自主去获取知识,且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需要在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下,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引导学生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探究的过程,认识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法与学法:课始,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在实验中得到热胀冷缩这一科学原理。学生在一系列的实验中,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实验准备:演示实验准备:平底烧瓶、胶塞、细玻璃管、大烧杯、红墨水、热水、、水槽、冷水、酒精灯。分组实验准备:醋、果汁、牛奶、酱油、王老吉、水槽、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购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出示超市食品货架,看看饮料瓶、矿泉水瓶,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没有装满。
师:请你猜一猜,饮料瓶、矿泉水瓶为什么不装满?
学生猜想,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探究这个问题。
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两个试管,装满冷水,用橡皮封住试管口。然后将两个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静侯几分钟后,观察橡皮的变化。(在热水中的橡皮鼓起来了,在冷水中的橡皮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观察橡皮的鼓动情况,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
师做演示实验,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的变化。(拿出课前准备的平底烧瓶,橡皮塞,玻璃管,滴管,红墨水,酒精灯,水槽)
3、在平底烧瓶中倒入100ml水,向里面滴入2~4滴红墨水,塞上已插上玻璃管的橡皮塞,点燃酒精灯,观察玻璃管内,水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液面升高了,体积变大了。
老师出示多媒体填表。
老师说液面升高了,我们做一个标记,我们放在这里,大家想一想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老师准备了已放入冷水水槽,把平底烧瓶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回答。
老师填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出示多媒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设计意图】教师做演示实验,交待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安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再次发现水的热胀冷缩变化。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是什么?
学生回答。
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液体?
学生回答。
我们身边的液体很多,那我们想要研究这些液体是不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就太容易了。
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茶水、牛奶、果汁、酱油、醋(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液体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把表和老师一样填好。
【设计意图】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3、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牛奶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实践活动:
1、把灌满水的茶壶放到炉子上烧,会怎么样?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避免这种现象?
2、温度计、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科学现象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懂得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来检验检验你学的怎么样?
1.常温下水受冷体积变小,受热时体积变大。 ( )
2.通过今天的研究可知: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
3.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 )
4.用水壶烧水,烧开时会溢出来,说明水受热后变多了。 ( )
5.容器装液体,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后体积胀大。 ( )
五、总结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板书设计:
水
果汁 受热 受冷
醋 体积变大 体积变小
牛奶
液体 热涨 冷缩
教学反思:
在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节课将继续探究冷水以及其他液体变热和变冷的变化。针对本节课反思:
1. 完善科学概念
在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于冷水变热过程中体积会增大,这个过程具有何科学原因呢?在本节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认识热起来的变化,也需要孩子们探究冷下去的变化,这为孩子们形成完成的热胀冷缩概念打下基础。
2. 实验探究、学会分析
在水位变化中,适时的让孩子们解释为何会上升,说明什么?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前科学概念。
3. 科学名次的解释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膨胀”“收缩”需要孩子们先进行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探究,“膨胀”和“收缩”让孩子们表演式的解决,这对理解热胀冷缩打下基础。
4. 学会应用,体验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