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凸透镜成像规律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观察与思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具有怎样的规律呢?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目的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步骤1.按图安装光具座、固定凸透镜并记录其坐标位置;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节光屏位置,使蜡烛的像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录像的位置;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实验步骤3.观察此时像的大小、正倒并测出物距和像距;
4.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观察像的变化情况;
5.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蜡烛,并调节光屏,看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实验整理1.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探究实验整理2.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物距小于焦距,成像有会是怎样?问题思考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继续加深对实像与虚像的认识;
3.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见下表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如图,在u>f范围内,像均是实像。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增大;u>2f时,像缩小;u=2f时,物像等大;2f>u>f时,像放大。图甲 u>2f图乙 u=2f图丙 2f>u>f像正倒立像倒立时,像是实像新知导入凸透镜成像规律成虚像如图,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大于
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异侧,物距小于像距;u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课堂练习B2.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课堂练习B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2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 课堂练习c4.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机上。幻灯拓展提高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 1ABC(2019·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拓展提高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D(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
A.5cm B.10cm C.15cm D.20cm迁移训练 1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对于此时成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缩小的实像;B.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一定是正立的虚像;D.可能是放大的虚像作业布置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明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4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cm; B.25cm; C.20cm; D.15cm
3.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能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9cm时,则( )。
A.一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作业布置4.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试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焟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跟踪练习(附答案)
一、夯实基础
1.(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2.(2018·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cm 处,在透镜另一 侧距离透镜 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 f 一定满足 8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3.(2018?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
A.像距增大,像变大;B.像距减小,像变大;C.像距减小,像变小;D.像距增大,像变小
4.(2018?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5.(2018?枣庄)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
6.(2018·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7.(2018·聊城)(多选题)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8.(2018·菏泽)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9.(2018?青岛)如图,F1、F2分别为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点,且两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请画出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完整光路。
10.(2018·泰安)如图所示,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在答题卡上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1.(2018·聊城)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甲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12.(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13.(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1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21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21丙中的___________ (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21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二、提升训练
1.(2018?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2.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3. (2018?广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4. (2018·淮安)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虚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5.(2018·黔南)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 (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
(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
6.(2018·临沂)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 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7.(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
8.(2018?玉林)为了公民的安全,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作案嫌疑人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9.(2018·龙东)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10.(2019·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 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11.(2019·邵阳)今年4月份,我市某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攀登武冈云山时,小月同学不小心将自己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掉在地上,老师立即告诫大家,这瓶子有水就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12.(2018·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2)经过调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3.(2018?岳阳)请画出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14.(2019·郴州)如图所示,小明和实验小组同学利用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要使透镜中心、烛焰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像距逐渐增大;
(4)如果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可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5.(2018?南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5.3凸透镜成像规律跟踪练习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D。
【解析】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故A错误;
B.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即放大镜的应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增大像距,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减小物距,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①错误,②正确;
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即30cm>2f;2f>16cm>f,
解得:8cm<f<15cm。故③正确;
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像将延迟会聚,为使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采取的方法为:使光屏远离透镜,使像成在光屏上,故④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
4.【答案】B。
【解析】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
A、若现将蜡烛移至透镜前25cm处时,此时物距u=25cm,则物距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C、D、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cm,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处时,物距为50cm﹣20cm=30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u=50cm﹣35cm=15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45cm刻度处,u=50cm﹣45cm=5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故选C。
7.【答案】BCD。
【解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错误;
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故C正确;
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故D正确。故选BCD。
8.【答案】B。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A. 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即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 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 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即物距大于焦距,且逐渐变大时,像距会变小,像也变小,故D错误;故选B。
9.【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该光线正好是通过凸透镜的焦点,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10.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11.【解析】图中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因此该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如图所示:
12.【答案】(1)物距;(2 )10.0;(3)照相机;(4)增大;大于;小于。
【解析】(1)根据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
(2)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20.0cm﹣10.0cm=10.0cm;
(3)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在15cm处时,物距为50cm﹣10cm=4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
答案:(1)物距;(2 )10.0;(3)照相机;(4)增大;大于;小于。
13.【答案】(1)放大;40;(2)B;4;(3)远离。
【解析】(1)由图乙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10cm处,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即物距u=15cm,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v=55cm-25cm=30cm,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u=3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承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4图符合像的性质;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3)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像推迟会聚,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故答案为:(1)放大;40;(2)B;4;(3)远离。
二、提升训练
1.【答案】C。
【解析】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故选C。
2. 【答案】C。
【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故A正确;
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不会变大,故B错误;
C、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故光在屏幕上要发生漫反射,故C错误;
D、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D正确。故选D。
4. 【答案】B。
【解析】ABD、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AD错误、B正确;
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故C错误。故选B。
5.【答案】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10;(3)右。
【解析】(1)由甲图可知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由乙图可知当u=v=20cm时成等大的实像,此时u=2f=20cm,故f=10cm;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戴上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成像,像距增大,光屏应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实像。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的实像;(2)10;(3)右。
6.【答案】凸;u>2f。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u>2f。
故答案为:凸;u>2f。
7.【答案】凸透镜;倒。
【解析】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
8.【答案】凸;实。
【解析】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实。
9.【答案】投影仪;靠近。
【解析】由图知,v>u,所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再将蜡烛远离透镜,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减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投影仪;靠近。
10. 【答案】②;反射。
【解析】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2f>u>f,像距v>2f,即所成的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
白色银幕是为了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让观众看到五彩的画面。
故答案为:②;反射。
11.【答案】会聚。
【解析】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会聚。
12.【答案】(1)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2)靠近。
【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物像之间距离大于光具座的长度;(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应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1)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2)靠近。
13.
【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光路如图所示。
14.【答案】(1)同一高度;(2)10;(3)变大;(4)远视。
【解析】(1)使光具座上的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由实验数据可判断,u=v=2f=20cm,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随着物距的减小,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4)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用该实验中的透镜来矫正视力,说明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则为凸透镜,可以制成远视眼镜。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10;(3)变大;(4)远视。
15.【答案】(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
【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20cm,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2f,则焦距f=10cm;
(2)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即光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1)等大;(2)右;(3)不能;不能;(4)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