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4 13: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 第五章 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一、单选题
1.一块黎锦的周长为80cm;已知这块黎锦的长比宽多5cm,求它的长和宽.设这块黎锦的宽为xcm,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x+(x+5)=40??????????????????B.?x+(x﹣5)=40??????????????????C.?x+(x+5)=80??????????????????D.?x+(x﹣5)=80
2.如图,啤酒瓶高为h,瓶内液体高为a,若将瓶盖好后倒置,液体高为a′(a′+b=h),则酒瓶的容积与瓶内酒的体积之比为( ???) 21·cn·jy·com
A.???????????????????????????????????B.???????????????????????????????????C.???????????????????????????????????D.?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cm,若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cm,宽增加2c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可列方程为(??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x+1=(30-x)-2?????????B.?x+1=(15-x)-2?????????C.?x-1=(30-x)+2?????????D.?x-1=(15-x)+2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 cm,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 cm,宽增加2 cm,就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可列方程是(?? ) 21·世纪*教育网
A.?x-1=(30-x)+2???????????B.?x-1=(15-x)+2???????????C.?x+1=(30-x)-2???????????D.?x+1=(15-x)-2
二、填空题
5.已知两个完全相同的大长方形,长为 ,各放入四个完全一样的白色小长方形后,得到图①、图②,那么,图①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与图②中阴影部分的周长的差是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6.实验室里,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用两个相同的管子在容器的5cm高度处连通(即管子底端离容器底5cm).现三个容器中,只有甲中有水,水位高1cm,如图所示.若每分钟同时向乙和丙注入相同量的水,开始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 cm,则开始注入________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21*cnjy*com

7.用5.2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得长比宽多0.6米,求围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各多少米.如果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那么可得方程为________. 【来源:21cnj*y.co*m】
8.一小圆柱形油桶的直径是8 cm,高为6 cm,另一大圆柱形的油桶的直径是10 cm,且它的容积是小圆柱的油桶容积的2.5倍,如果设大圆柱油桶的高为x cm,可建立方程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9.在一个底面直径为 5cm,高为 18cm 的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得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 6cm,高为 10cm 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 若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多高? 若未能装满,求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 【出处:21教育名师】
四、综合题
10.用正方形硬纸板做三棱柱盒子,每个盒子由3个矩形侧面和2个正三角形底面组成,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法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 【版权所有:21教育】
A方法:剪6个侧面;
B方法:剪4个侧面和5个底面.
现有38张硬纸板,裁剪时x张用A方法,其余用B方法.
(1)用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的个数;
(2)若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则能做多少个盒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由题意可得,
2[x+(x+5)]=80,
得x+(x+5)=40,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矩形的周长=2(长+宽)可列方程.
2. C
解:设啤酒瓶的底面积为x,酒瓶的容积为1,
ax=1?bx,
解得
∴酒的体积为:
∴酒瓶的容积与瓶内酒的体积之比为:
故答案为::C.
【分析】设啤酒瓶的底面积为x,酒瓶的容积为1,则啤酒瓶中液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ax或1?bx,根据用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同一个量,这两个式子应该相等,从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求出x的值,进而算出酒瓶内液体的体积,从而即可求出 酒瓶的容积与瓶内酒的体积之比 。2-1-c-n-j-y
3.D
解:依题可得: 长方形的宽为:30÷2-x=15-x, ∴x-1=(15-x)+2, 故答案为:D.21*cnjy*com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结合题意可得长方形的宽为:15-x,再由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即可列出方程.
4. B
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则宽为(15-x)cm, 由题意得,x-1=(15-x)+2. 故答案为:B.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可求出长+宽=15,可表示出长方形的宽,再根据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即长方形的长-1=长方形的宽+2,列方程可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
5. a
解:设图中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大长方形的宽为b,
根据题意,得:x+2y=a、x=2y,
则4y=a,
图(1)中阴影部分周长为2b+2(a-x)+2x=2a+2b,图(2)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2(a+b-2y)=2a+2b-4y,
图(1)阴影部分周长与图(2)阴影部分周长之差为:(2a+2b)-(2a+2b-4y)=4y=a. 【分析】设图中小长方形的长为x,宽为y,大长方形的宽为b,根据已知图形可得方程:x+2y=a①、x=2y②,把②代入方程①可得4y=a,则可将图①和图②中的阴影部分周长用含y的的代数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整式的加减法则求差即可求解。
6. , ,
解: ∵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
∵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 cm,
∴注水1分钟,丙的水位上升 cm,
设开始注入t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有三种情况:
①当乙的水位低于甲的水位时,
有1﹣ t=0.5,
解得:t= 分钟;
②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甲的水位不变时,
∵ t﹣1=0.5,
解得:t= ,
∵ × =6>5,
∴此时丙容器已向乙容器溢水,
∵5÷ = 分钟, = ,即经过 分钟丙容器的水到达管子底部,乙的水位上升 ,
∴ ,解得:t= ;
③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甲的水位上升时,
∵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的时间为; 分钟,
∴5﹣1﹣2× (t﹣ )=0.5,
解得:t= ,
综上所述开始注入 , , 分钟的水量后,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
?
【分析】由题意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容器足够高),底面半径之比为1:2:1;根据注水1分钟,乙的水位上升 cm可知,注水1分钟,丙的水位上升 cm,由甲与乙的水位高度之差是0.5cm可分三种情况讨论求解:①当乙的水位低于甲的水位时,甲的水位-乙的水位=0.5可列方程求解; ②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甲的水位不变时,乙的水位-甲的水位=0.5可列方程求解; ③当甲的水位低于乙的水位时,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甲的水位上升时,先计算乙的水位到达管子底部的时间,再根据题意可得相等关系:5-甲中原有的水的高度-丙的水位每分钟上升的高度X经过的时间=0.5,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即可求解。21教育网
?
7.2(x+x+0.6)=5.2
解:设长方形的宽为x米, 可得方程:2(x+x+0.6)=5.2, 故答案为:2(x+x+0.6)=5.2 【分析】等量关系为:长=宽+0.6,;2(长+宽)5.2,列方程可解答。21cnjy.com
8.π?52x=2.5π×42×6
解:设大圆柱油桶的高为x cm,则大圆柱形油桶的容积为:π×52×x,小圆柱形油桶的容积为π×42×6,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得:π?52x=2.5π×42×6 【分析】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此题的等量关系为:大圆柱的体积=小圆柱的体积×2.5,列方程可解答。www.21-cn-jy.com
三、解答题
9. 解:设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时,水面高为xcm,根据题意得: 2·1·c·n·j·y
π?( )2?x=π?( )2?18
解得:x=12.5.
∵12.5>10,∴不能完全装下
【分析】 设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时,水面高为xcm,根据倒入前后水的体积不变列出方程π?( )2?x=π?( )2?18,解方程求出x=12.5,由 12.5>10可知不能完全装下 ;再根据圆柱形瓶的底面积× 瓶内水的高度=两圆柱体积之差即可求出瓶内水面的高度. ?www-2-1-cnjy-com
四、综合题
10. (1)解:∵裁剪时x张用A方法,
∴裁剪时(38-x)张用B方法.
∴侧面的个数为:6x+4(38-x)=(2x+152)个,
底面的个数为:5(38-x)=(190-5x)个
(2)解:由题意,得(2x+152):(190-5x)=3:2,
解得:x=14,
∴盒子的个数为: ?.
答:裁剪出的侧面和底面恰好全部用完,能做60个盒子
【分析】(1)由x张用A方法,就有(38-x)张用B方法,则可分别表示出侧面个数和底面个数; (2)由侧面个数和底面个数比为3∶2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于是可求出侧面的总数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