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9-03 20: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1张PPT。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的变化4、五带的划分一、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地球自转ABCDE地球公转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23.5°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90°-23.5°=66.5°黄赤交角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5o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5o南北极圈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二者之和是90o一、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昼夜长短
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规律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思考:1、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今天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思考:1、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元旦今天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思考:1、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今天元旦儿童节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思考:1、下面节日,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哪?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方向?思考:2、一年当中,赤道上、南北回归线
上、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别有几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
一个回归年——365日5h48m46s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是:
23.5°N~23.5°S赤道一年有2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1次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2次直射三、地球公转的影响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的变化4、五带的划分三、地球公转的影响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夜弧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弧“长短比例”来表示昼弧夜弧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__夜__
南半球昼__夜__
北极圈内是____
南极圈内是____
赤道上昼夜____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__,夜渐__北半球昼最__
南半球昼最__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__夜__
南半球昼__夜__
北极圈内是____
南极圈内是____
赤道上昼夜____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__,夜渐__北半球昼最__
南半球昼最__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最短
南半球昼最长 全球各地的
昼夜均等长,为
12个小时。 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绘出二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绘出二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要点:1)平分赤道;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
要垂直;3)与极圈相切;4)夏至日直射点在北
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
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5)冬至日直射点在南
回归线上,北极圈内为
极夜,南极圈内为极昼。213绘出二至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一、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二、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三、地球公转的影响1、昼夜长短的变化三、地球公转的影响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四季的变化4、五带的划分【观察杆影】长度、方向变化夏天正午冬天正午南北北半球中纬某地正午的杆影OAB12南南北北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照进室内的阳光【观察杆影】长度、方向变化南南北北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照进室内的阳光冬天正午夏天正午【观察杆影】长度、方向变化南南北北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照进室内的阳光冬天正午夏天正午以上两事例表明:【观察杆影】长度、方向变化(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H最小值夏至H最大值 二分日0°23.5°N23.5°S66.5°N66.5°S90°′N90°′S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冬至日夏至日(4)太阳高度的计算● 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纬度● 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 与δ在同一半球时用减法,
不在同一半球时用加法)三、地球公转的影响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2)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3)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4)太阳高度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