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8×70= 7×40= 5×50= 60×7= 80×7=
36÷9= 81÷9= 30÷5= 90÷9= 63÷7=
235+127= 350-180= 653-123= 920+80= 473+225= 800-390=
(二)情境引入。
师生谈话,通过爱吃什么水果的谈话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2.师:请同学们交流发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
1.学生独立试做。
2.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3.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4.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并板书。
预设:多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50-14=36(千克)
36÷3=12(千克)
5.尝试改写算式。
(1)提出试着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改写。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算式:
(1)50-14÷3
(2)(50-14)÷3
交流时,先请没用括号的同学汇报。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机会,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并要板书出教材中的两种方法。学生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情况,教师要给予鼓励。
?6.讨论计算顺序,师生完成脱式计算。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先说一说,像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
教师肯定,然后完成脱式计算。计算一步,说一说求出的是什么。
7.即时练习:蔬菜收入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使学生了解图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对分步计算的给予肯定,对用综合算式计算的给予鼓励。
(3).总结运算顺序。使学生了解,一个算式里,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第2题,把下面每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并计算。集体订正时,对列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
(五)总结反思。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达标测评题。
1.练一练第3题,独立解答。
2.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方法1:25×3+25 25×(3+1)
=75+25 =25×4
=100 =100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例1
方法1: 50-14=36(元) 36÷3=12(千克)
方法2: (50-14)÷3
=36÷3
=12(千克)
答:可以买12千克橘子。
例2
方法1:34+27=61(千克) 61×4=244(元)
方法2: (34+27)×4
=61×4
=244(元)
答:这一天摘得黄瓜能卖2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