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绪言 与同学们谈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9-03 17: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同学们谈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地理,地理课学习哪些内容。
2、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3、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的基本观念。
技能目标:1、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2、运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的见解、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学习。
情感目标:1、感受到学习、生活中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培养学习兴趣。
2、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初步理解“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的基本观念。
教学难点:
1、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习用地理的方法去想问题的思维。
3、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地形、四季景观、大江大河、各种资源、各地农作物、不同国家、大洲大洋、火山地震、各地旅游景观等图片和地球仪。
2、学生的分组(前后四人为一组)。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有许多看似简单但又让人十分疑惑的地理问题。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夏天的雨水为什么比冬天多?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为什么会形成高山?为什么……
同学们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好好学习地理,做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士。就好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据说孔明先生当年地理都考95分以上呢,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了军事指挥上,比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就是他正确使用了地理学中气象学部分的知识的结果。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过渡:那么地理除了和军事战争有关,还与哪些事物或现象有关呢?(提示:去旅游时用的地图,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的旅游景观等)
答:各种地形、四季景观、大江大河、各种资源、各地农作物、不同国家、大洲大洋、火山地震、各地旅游景观……(利用PPT展示图片)
在书上第一页中还有两个空白的地方填上与地理有关的事物,我们不妨到下面的四幅图片中找一找答案。
请同学们看书P2的四幅图片,说说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呢?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四个地方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异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价并补充)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临湿的后顾之忧。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2、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日本的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销售鱼等各种海产品的市场很多,人们也有喜食海产品的习惯。日本生鱼片驰名世界。
3、非洲的东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适应了缺氧的环境。中长跑运动员需要较强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这也是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经常能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
4、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的生长。桑叶是蚕的食物,蚕吐的丝经过加工,是纺织丝绸的原料。因此,这一带有悠久的植桑养蚕的历史,丝绸工业久负盛名。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吗?
“衣”:老师有一次从海南岛坐飞机去哈尔滨,当时穿着短衣短裤就下来了。(你们旅游时发生过这样的糗事吗?)
“食”:日本的海产品就像我们这边菜场买的蔬菜那么多。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写日本穷人生活的书,书中写道:“田中对着一桌的鱼虾发愁。”我当时就想日本的穷人还每天有鱼吃?前几年我有一个同学去日本留学,第一次吃饭,由于怕花钱,鱼虾海鲜什么都没点,都点了一些白菜萝卜的素菜,到了结账时肠子都悔绿了。
“住”:大家有没有发现,北方的房子屋顶多是平的,南方的多是斜顶,比如我们这里就以斜顶房屋为主,这是为什么呢?
“行”:去食堂你怎么去?(走)宿舍?(走)北京?(火车);山区和平原的行驶车辆有什么不同?(山区主要是卡车、越野车,马力强劲)
其他:北方人喜爱滑冰等运动,南方人喜欢游泳……
可以看出,生长在不同地区环境的人们,通常会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正如古语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刚才我们讨论了许多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知道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现在谁能试着说一下什么是地理吗?答:地理是研究地球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过度:学好地理不仅能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如何更好地生活。
历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除了中国外,其余三个先后覆灭,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是怎么消失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3《泥沙掩埋了古文明》,找出古巴比伦覆灭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军事、破环自然导致水土流失等。补充古埃及和尼罗河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试着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水体污染导致鱼虾死亡,沙尘暴等事例,这些事例告诉我们:违反大自然的规律,破坏大自然是会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现在请大家帮老师做一个决定。假设老师有两个学生,甲住在四川山区,乙住在我们扬州平原地区,我有一批稻种和一批果树苗,老师应该把果树苗和稻种分别给谁,为什么?
提示: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相比,土壤肥沃,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更适合种植稻子;而山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种果树不但可以创收,还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各自特点,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项目,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课堂小练习:(分组讨论)
HYPERLINK "http://photo./showpic.html" \l "blogid=549e6fb80100e42v&url=http://static1./orignal/549e6fb8g6e00b7be1f70&690" \t "_blank"
请同学们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图中选择适合蔬菜和花卉、小麦、果树、鱼虾发展的地区。
可能出现的分歧:耕地甲、乙谁种蔬菜花卉,谁种小麦呢?考虑这个问题时同学们除了想到地形条件外,有没有考虑到种植物本身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呢?蔬菜易变质,花会凋谢,所以应该选择离城市比较近,交通条件较好的乙耕地。这就告诉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因为影响地理现象或事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用“综合”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最后我们来接触一个生活中,地理学习中常用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读P4“有这样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资源浪费等原因,是环境承载量过重,导致了生态破环,资源短缺等现象,当代人对地球的消耗和使用,已经危及到了子孙后代生存的利益和发展。为保证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利益不受到侵犯,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课堂小结:1、请几位同学说说第一节地理课的收获。
2、教师概括总结。
板书: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什么是地理?地理学什么?
(1)研究对象:地球环境与人类关系。
(2)概念:地理是研究地球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二、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1)尊重大自然
(2)因地制宜
(3)综合地看待问题
(4)可持续发展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