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球卫星》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本节主要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和用途以及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在教学中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在六年级以前对模拟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让学生体验到人造地球卫星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航天技术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更好的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热情。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宇宙充满神秘感和兴趣,但缺乏太多的感性知识,希望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另外六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课通过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针对学生生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2.能按照一定标准对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分类。
3.能有根据地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4.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是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六、教学准备:
棉线、乒乓球、小木棍、沙子、铁钉、纸槽、托盘,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 今年的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航班飞机失踪事件牵动着亿万颗心。所有的人都在为飞机上的乘客所牵挂并为之祈祷。失联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54名中国人,截止到现在航班已经失踪一个多月了,我们依然没有放弃,还在全方位地进行搜救。同学们知道是用什么来进行搜救吗?
用人造卫星寻找失联客机。
2、那么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卫星?
看来这些人造地球卫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很重要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揭开人造地球卫星的神秘面纱吧!板书:人造地球卫星
(二)阅读资料 合作交流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和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内容,交流后选择1、2个你认为最精彩的资料到前面来汇报,组内其他同学作为补充,看看哪个组汇报的最多!
组内进行交流。
2、我相信每个小组都收获多多,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收集到的资料,其他同学作为补充。
交流资料,并引导学生说出各类卫星的用途。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适时板书:卫星用途:科学探测、技术实验、资源调查、通信等。)
3、同学们介绍的资料非常的丰富,老师也按耐不住了,我这儿也有一部分资料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世界上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这颗卫星从太空向地球发出“滴滴”的声音,这声音虽然微小,却震惊了世界,同时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到现在为止,人类共发射了500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98年底,已经有35颗国产卫星上天遨游了。
4、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
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卫星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三)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1、提出问题:人类真了不起,能把这么多卫星送上太空!那么这些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为什么不掉下来?
2、学生猜测:
同学们做出了大胆的猜想,非常精彩!要想知道谁的猜想正确,该怎么办?(做实验)
3、设计实验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和以前的不太一样,今天我们要做的是个模拟实验,
(1)介绍实验的材料、并提出问题:乒乓球模拟什么?棉线模拟什么?每组发放科学实验记录单。
(2)出示问题提示: 卫星的飞行速度不同,卫星离地球距离不同,卫星的质量不同,如何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模拟实验?请同学们围绕这样几个问题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可以参考科学实验记录表的步骤。
(3)交流实验步骤。完善实验方案。
4、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
板书:实验结论:绳子越短,拉力越大;
小球速度越快,拉力越大;
小球质量越大,拉力越大。
提问:这说明地球引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地球引力的大小和卫星距离地球的远近、卫星的飞行速度、卫星的质量有关系。
小球能够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有绳子的拉力,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之间并没有绳子,那它是靠什么绕地球飞行的呢?(地球的引力)
说的非常好!刚才我们认识了卫星,之所以能围绕地球飞行,是因为有地球引力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只有地球引力,卫星就可以绕地球飞行了吗?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卫星放在我们的操场上,它就能飞行了吗?它靠什么飞行呢?那还需要什么条件?我们来看课件。(教师播放课件)卫星之所以能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不但有地球引力还需要很高的速度
要有一个足够的动力,要给卫星一个足够的速度,“神舟5号”飞上太空就需要很高的速度。(板书:速度)
(四)课后小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了很多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希望你们经历每一个探索的过程,享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成为一个爱科学,懂科学的人。
八、教学评价设计
1、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以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等形式来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这个环节时,我主要采用了抛砖引玉的方法,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质疑,在学生交流基础之上设计实验方案、完善方案,最后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结论。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一个科学探究过程,经历每一个科学探究环节,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九、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生本的理念出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机会。在教学中能注意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假设、设计实验、交流并完善方案、合作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获得科学的实验结论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真正的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收获科学的知识。
十、板书设计及学生记录单:
板书设计:
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用途:科学探测、技术实验、资源调查、通信等
实验结论: 绳子越短,拉力越大;
小球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大;
小球的质量越大,拉力越大。
飞行原理:地球引力、速度
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
实验目的:探究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原理
我的猜想:
实验器材:0.5米的棉线、小木棍、乒乓球、沙子、钉子、纸槽.
实验步骤:
用钉子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将棉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孔内,拉紧棉线。
把棉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改变 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改变 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改变 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体会握线的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越 ,手受到的力越 ,乒乓球受力越 ;
越 ,手受到的力越 ,乒乓球受力越 ;
越 ,手受到的力越 ,乒乓球受力越 。
实验结论:
1、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落下来,是因为受到 。
2、影响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因素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