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09学年高三八校联考
高三地理试卷
第II卷(综合题3题,共4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13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区名称是
。(1分)
(2)甲、乙两河中为河流干流的是
河。简述图中乙河段的水文特征。(5分)
(3)A、B两城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 千米;简述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5分)
(4)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制约该区域发展的最主要生态问题及应采取的生物措施。(2分)
32.(16分) 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材料三M市气候资料
月份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压
(百帕)
1021.7
1019.5
1015.7
1010.3
1006.2
1001.6
999.9
1001.2
1008.1
1014.7
1019.2
1020.6
气温
(℃)
4.3
5.6
9.5
15.8
20.7
24.3
28.4
27.9
23.4
18.3
12.4
6.8
降水量
(毫米)
73.2
84.2
138.2
126.6
146.6
231.1
159.4
155.8
145.2
87
60.1
47.1
(1)在野外考查中发现,M市等高线地形图中3、4处土层较l、2处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M市近l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描述M市气压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并解释M市气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5分)
(4)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规划并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材料一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并依据材料一中的有关信息对其区位进行评价。(3分)
33.(11分)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的新城略图。
材料二 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
①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
②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
③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
④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2分)
(2)判断新城位于图中A、B、C的何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及其原因。(5分)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2分)
(4)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原有田里增铺砂砾层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2分)
温州市2009学年高三八校联考
高三地理试卷 2009.8.10
本试卷共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08年8月24日,历时16天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落幕,在国际小行星中心24日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北京奥运星”赫然在列。“北京奥运星”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万千米的高速运行,绕太阳一周需5.3年。联系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北京奥运星”的公转轨道形状最可能的是
A B C D
2.“北京奥运星”运行位于
A.金星与地球轨道之间 B.水星与金星轨道之间
C.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D.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完成3~5题。
3.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能观察到日全食现象,该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位置时
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5.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的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 B.乙→丙 C. 丙→丁 D.丁→甲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由老到新,完成6~7题。
6.图中P处属于
A.断层 B.海岭 C.背斜 D.向斜
7.图中M处属于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U”形谷 D.谷地
右图示意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完成8~10题。
8.甲处可能的气压值和所处大洲分别是
A.1020 北美洲 B.1016 亚洲
C.1008 亚洲 D.1005 北美洲
9.图中20°纬线与140°经线交点处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10.此时,北半球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右图示意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完成11~13题。
11.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12.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13.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 )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
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右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完成14~15题。
14.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整体性特征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15.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热播大戏《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在内蒙古包头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这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雄厚经济基础。完成16~17题。
16.从内蒙古的包头到新疆的阿克苏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7.内蒙古的包头所在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下表为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完成18~19题。
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地区
1965年~1970年
1970年~1975年
1975年~1980年
1980年~1983年
东北部
-715
-1342
-1486
-640
中北部
-673
-1915
-1173
-1062
南部
+656
+1829
+1764
+1194
西部
+696
+708
+893
+509
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
18.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19.美国东北部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A.地区间气候差异 B.政治因素C.经济收入的变化 D.宗教、民族因素
右图示意某城市功能分区,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完成20~22题。
20.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北流向西南
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
2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
g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22.若a、d均为住宅区,则
A.a环境优于d B.d地价高于a
C.a人口密度大于d D.引起a、d分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右图示意曹妃甸工业循环过程。完成23~24题。
23.若H表示一个工厂,则最有可能是
A.钢铁厂 B.硫酸厂
C.玻璃厂 D.建材厂
24.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存在上、下游
产业关系的是
A.氯碱化工厂与煤化工厂 B.发电厂与H厂
C.海水淡化厂与H厂 D.氯碱化工厂与钢铁冶金厂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返乡农民工达2 200多万人。结
合产业模式图,完成25~26题。
25.返乡农民工主要集中的产业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下列产业中最适宜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是
A.房产建筑业 B.微电子工业
C.广告业 D.餐饮服务业
下图示意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完成27~28题。
2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8.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右图示意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完成29~30题。
29.制约①地谷类农作物成熟的主导因素是
A.光热??? B.水分 ?
C.土壤??? D.地形
30.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农畜产品商品率最低的是
A.①??? B.② ?
C.③??? D.④
温州市2009学年高三八校联考高三 地理 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D
D
A
D
D
D
A
B
A
C
B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A
D
C
A
D
B
D
D
B
D
A
B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13分)(1)渭河平原(1分)
(2)乙 水量较大;夏季汛期;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但较短 (5分)
(3)300~360千米 沿河流(河谷)分布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5分)
(4)问题:水土流失(1分) 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1分)
32. (16分) (1) 3、4处等高线稀疏,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或侵蚀减弱),土层较厚;
而 1、2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重,土层较薄;
(4分)
(2) 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2分)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2分)
(3) 春季气压降低,夏季气压最低,秋季气压升高,冬季气压最高(2分)气温低,气压高,降水少(气温高,气压低,降水多)(3分)
(4) ① 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区大气污染较重
② 高新技术产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污染较低于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但距城市较远或距化工产业区近;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答案必须从两个角度回答,答出3点得满分)
33、(11分)(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高山阻挡,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干旱的气候(1分) 水源(1分)
(2)C(1分)甲处房价高于乙处(1分)原因是甲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远离加工工业区。(3分)
(3)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容易成活,固沙效果好。(1分)
不利影响:因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选择耗水高低水分利用率的柠条,加剧水资源紧张,生态效益低(1分)
(4)因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力对土壤侵蚀(2分)
命题:温州第二中学 陈岳勇(13587856615 661615) 李文影(13958759324 619324)
审题:温州中学 李立人(6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