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世界
一、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身边发生的变化现象。
2.能对不同的变化进行分类。
3.明白记录物体变化的意义,并能设计具体的记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定分类标准,对变化进行分类。
2.设计记录物体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等科学探究必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身边的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认识到世界是变化的。
2.明白正确的记录有助于活动的进行,对于科学探究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身边的世界是变化的;
2.记录物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1.制定标准,对变化分类;
2.涉及记录方案。
四、教学用具
投影仪、冰块实物或多媒体素材(如冰块为图片,可能还需要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变化和周围世界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讨论变化的分类和如何记录物体的变化,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探究。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学习新课
?
?
?
?
?
?
?
?
三、总结
?
?
?
展示冰块,教师借助于冰水转化的例子进行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冰块是怎么形成的吗?
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水成了冰,其实就是一个变化过程。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多不多呢?
?
刚才大家举出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过程,可见我们身边的世界到处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一样吗?
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说说理由
大家知道什么是变化吗?让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看这些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你们能不能自己讨论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这些变化进行分类。
?
我们虽然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变化,也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再变化,但是,我们却不可能完全凭大脑记忆,即使现在能记住的,以后也许就会忘记。大家说,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来想想办法。
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怎样来记录这种变化?需要什么工具?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
?
?
冰是由水冻成的
?
?
?
?
说一说。教师要求学生说说印象中其它的变化现象,并简单说说是如何变化的。
?
?
?
?
?
?
?
?
?
?
?
?
学生小组说说自己的结果
?
?
?
?
做记录。
学生讨论应该采用的记录方法,并设计一个观察记录的过程
?
?
?
?
?
?
?
?
?
?
?
目的是培养学生喜欢集体讨论、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发现事物间的不同之处,学会提取有用指标进行学习的习惯,加深对科学过程的认识。在比较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办法:书写、画表、绘图等。
?
?
?
?
?
?
?
?
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资料卡片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资料卡片制作的乐趣。
课后反思:有了问题之后,还要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已经找到了,那么该如何来实施呢?小朋友被难住了。此时小小的挫折与刚获得的成功体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落差,促使学生要找到验证假设的方法。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他们渴望教师给予帮助。教师在此时介入指导,对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会很珍惜这种帮助的,这比老师提前灌输给他们要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