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抗战训练题
选择题
1、1937年9月,有一场战役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它是( )A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D
①平型关大捷 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3、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C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4、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下列选项符合题意的史实是( )B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5、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在搜索引擎输入如下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正在学习的是( )D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6、“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这是1940年晋冀豫区党委宣传部印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B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坚持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9、“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哪场战役?( )D
A.北伐战争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下列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C
①中国军队在卢沟 ②日军装甲车 ③中国军队在台儿 ④彭德怀在炮团
桥上自卫反击 进入沈阳城 庄与日军巷战 哨所指挥作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1、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A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1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战时期曾这样描述一场战役:“整个华北地区,从晋西北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线。”她描述的战役是( )D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3、据《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文中“此役”指的是( )C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4、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锯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笆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日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D
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5、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C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16、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C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17、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B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朝鲜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C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嫩江大桥之战
19、“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C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二、选择题
学习历史就是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马鞍山保卫战】1942年11月9日,1000多名日伪军在“扫荡”沂蒙山根据地后,得悉淄川东南部的马鞍山藏有八路军干部和大量弹药,便向马鞍山发起攻击。
在此养伤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八路军某部副团长王凤麟率领干部、战士、伤病员及抗属40余人,凭险据守,他们用手榴弹、石头和仅有的几枝枪阻击敌人,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
翌日,敌人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运来日伪军3000余人和大量弹药,还加派飞机助战,加强了攻山力量。日伪军轮番冲锋,狂轰滥炸。守山人员英勇奋战,誓死坚守。战至黄昏,王凤麟及山东军区干部于平、李成仕、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益都县参议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仅有少数几人跳崖后脱险。
敌人占领了马鞍山,但却被击毙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伤残更多,而且夺得的也只是一座空山。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淄博市情网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马鞍山保卫战发生的原因。(4分)
(2)中国抗日战争具有以下特点,试用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5分。每一特点列出一项具体史实说明;每一具体史实只能使用一次)
序号
特点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2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3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
4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5
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3)马鞍山保卫战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2分。两条即可)
答案:(1)原因:日军侵入中国,“扫荡”沂蒙山等根据地;日伪军得悉马鞍山藏有八路军人员和物资,前去攻击。驻守马鞍山的八路军奋起抵抗。(4分)(2)(每项史实1分,共5分,史实不得重复使用)
序号
特点
材料中的具体史实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八路军建立、坚守马鞍山根据地;副团长王风麟指挥战斗。
2
敌后战场是重要的抗日战场
马鞍山远离淄川、博山、张店、莱芜等城市;马鞍山保卫战在山东抗战史上影响较大。
3
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坚持抗战
日伪兵力达4000余人,弹药充足,有飞机助战;八路军仅有40余人,用手榴弹、石头和步枪阻击敌人。
4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击毙日军师团参谋长以下官兵100余人,消灭了其有生力量。
5
中国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王风麟等30余人壮烈牺牲(或益都县参谋长冯旭臣一家6口同时遇难)
民族精神: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等。(两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也可得分。共2分)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请你们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实际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函◆(2017)1号”函件
(1)根据背景材料要求,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年份。(2分)
(2)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出改编后的名称是什么?(2分)并写出在抗日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2分)
(3)综合上述史实,谈谈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出的哪些精神品质?(写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1)1931年~1937年。
(2)八路军、新四军;百团大战。
(3)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等(任意两个方面,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