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5 11:0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 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侵略史实。
【重点难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自主学习】
1.借口:英法联军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 ”和“ ”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
3.侵略军: 联军。
4.战争: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中的。
5.结果: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成为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7.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进一步 加深。
【合作探究】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侵占中国如此多领土的原因。


2.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北京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一直存在分歧。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当堂达标】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要求增加通商口岸
C.要求在中国驻扎军队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B.清朝军备落后
C.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的军事组织不当
3.2016年11月30日,虎首、猴首、猪首和牛首等四尊圆明园兽首铜像首次出国展览。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猴首 猪首 牛首 虎首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5.1849年10月,20多岁的青年左宗棠怀着崇敬之心,拜见因病辞职还乡的英雄林则徐,请教抵抗英国等海上强敌的策略,林则徐却郑重地说“终为中国患者(最后中国的敌人),其俄罗斯乎(就是俄罗斯)!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面最能证明林则徐判断的是( )
A.俄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B.俄国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D.俄国率领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
6.新疆建省后,其管辖范围同伊犁将军府所管辖范围相比,面积缩小了不少。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
A.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
C.《瑷珲条约》的签订
D.《中俄续喀什噶尔界约》的签订
7.曾经雄伟壮丽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几处历经风雨依然伫立的残垣断壁,像在控诉着劫掠者的暴行。
【文物流失】
材料一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

圆明园海晏堂被毁前旧迹图 圆明园遗址
(1)根据材料一导致这座皇家园林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年?
【文物“回家”】
材料二 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经过几个回合的叫价,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最终由国家通过外交手段索回祖国文物而拒绝付款。此事一出引起巨大反响,支持者称蔡的行为是正义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反对者称这是中国人不讲诚信的又一体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胞。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是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的?谈谈你对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看法。
(4)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2. 1856年——1860年
3.英法
4. 第二次鸦片战争
5. 北京条约
6. 150多万
7. 半殖民地化程度
【合作探究】
1.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屈服于沙俄的武力威胁,出卖中国大量的领土以换取沙俄所谓的“调停”。②沙俄的侵略野心。早在17世纪沙俄就开始侵占中国领土,此后一直在寻找机会准备掠夺中国更多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采取先占领,后谈判交涉,用武力威胁逼迫清政府就范的方法,一步步地夺取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不重建,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理由是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另外重建劳民伤财。被烧毁的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的耻辱,它告诉了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其次,重建圆明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与巨额的金钱。更何况修复圆明园无论在建筑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达到原有进行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与现行的国家文物保护法相背。
重建圆明园:让后人看到我们曾经的辉煌,就更会增加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古代文化,丰富人们对古代的认识,具有文化特色。
【当堂达标】
1.D 2.A 3.B 4.D 5.B 6.A
7.(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3)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索回;评价:支持蔡铭超拒付拍卖款。因为流失海外的文物鼠首和兔首是当年外寇从中国掠夺去的,本来就是中国的东西,我们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国宝,而不是花巨资去购回,否则就是对当年强盗行径的漠视了。(有理由有观点即可)(4)说明了国势强弱的变化;说明了国人自信心的增强;说明了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5)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